幾天後,當張舍出現在酸棗的時候,這裏已經密密麻麻搭起了大量的帳篷,構建起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營地。看軍旗,已經有十個諸侯前來會盟了。
簡單和其他幾個諸侯打過招呼,張舍才知道這次會盟的諸侯分別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鈾。第四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五鎮,壽春太守張邈。第六鎮,東郡太守喬瑁。第七鎮,山陽太守袁遺。第八鎮,濟北相鮑信。第九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鎮,廬江太守張超。第十一鎮,揚州刺史劉繇。第十二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三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四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五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六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再加上張舍的本部兵馬,共計17路諸侯。
其中原本是諸侯之一的陶謙因為董卓想要分化張銘的關係,沒有被任命為徐州刺史,但揚州刺史劉繇倒是反常的前來會盟了;至於原本的青州牧劉岱,此刻因為青州已經被張銘所得,雖然他依然是大漢欽封的青州牧,但此刻他已經遁走南方,估計此刻應該是在劉繇的營中吧?
扣除還在路上也不知道能不能來的劉繇和遠在洗兩個的馬騰,到場的諸侯僅有十五路諸侯。還好,每一個諸侯都比曆史中多帶了一些兵馬,僅十五路諸侯就湊夠了二十多萬人馬,足夠和董卓決鬥了,隻要大家肯齊心的話。
有人或許會說,二十萬人分攤到十五路諸侯上麵,每一個諸侯不過分擔一萬幾千人,這也算多?
其實不然,比如孔融,他帶來的不過是五百北海士兵,麾下不過隻有一個北海宗家的將領宗寶而已,他來這裏反而是精神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又如那些地方太守,麾下有兩千兵馬已經不錯了,區區一郡之地又都是南方或者偏遠山區,能養活多少兵卒?偶然有個帶了五千兵卒的張揚,還是因為北地全民皆兵,臨時征兆了三千兵馬才有這個數目。
真正的大頭是袁家兄弟,僅兩人就帶來十五萬兵卒。其中袁術十萬,袁紹五萬,由此也看得出袁紹多少還懂得體恤民力,而袁術根本就是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不計後果了。
“可惡,張銘小兒就是沒種,會盟如此大事居然就派了他的庶子過來!”袁術安營完畢,就來到了袁紹的營帳中,幾句客套話之後,立刻破口大罵。
袁術和張銘也算是老對頭了,袁紹對他的表現一點也不奇怪。相反,如果不罵幾句反而其中有些什麼陰謀。
隻是這廝原本可以調用的謀士閻象,被張銘斬殺在亂軍之中。如今身邊雖然還有個別謀主,但顯然都是次等貨,沒什麼大用處。孤家寡人的袁術,能有什麼高明的陰謀這才真見鬼了。
“公路,張銘也不是傻瓜,你我選定酸棗作為會盟地點,他哪裏不知道我們打算在糧草補給方麵拖垮他?
如今他借口嫡長子被困洛陽,不予發兵,隻是派了次子張舍前來。雖然張舍說是不服氣假傳軍令帶兵而來,但沒有張銘的默許,他又怎麼能調動得了兗州兵卒?
如今有點腦子的人都明白,張銘已經派出了張舍前來會盟,不僅給董卓表了態,更是在天下人麵前討了好。而張舍的到來,不僅僅會將他推到天下人麵前,更進一步說,這個庶子就算死了,對張銘而言也沒什麼損失!”說到庶子,袁紹心裏就氣不打一處來。
明明是眼前這個家夥的哥哥,但這家夥就是占了一個‘嫡’字,在自己麵前囂張得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