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初改失敗袁紹出逃(2 / 3)

其次,也是最致命的問題,就是當書局需要在蘭台和東觀拿書前去給學子抄寫的時候,無奈發現兩地已經成了老鼠養殖基地,裏麵除了老鼠就是蟑螂,那珍藏不知道多久的書本,書是一本都沒有了。

董卓自然是大發雷霆,而劉協的臉色也好不到哪裏。畢竟蘭台東觀可是皇家存書,如今裏麵的書本一個不剩全部不見了,這簡直就是給皇家丟臉啊!這次幾乎不用董卓提議,劉協都下令徹查此事了。

可查來查去隻查到書本是在洛陽動亂時期不見的,去向卻是毫無頭緒,哪怕董卓在之後砍了幾個負責的官員,第二批調查人員的結果依然如此。無奈下,書局自然是不了了之。而董卓也隻能再次下令,借閱三州世家存書,待抄寫一遍後送還。

隻是一處錯處處錯,學術改革變得越來越艱難,而董卓也因為本性而變得原來越暴戾,結果走的路線也變得越來越偏離正軌。

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曾經反問自己:自己的記憶是錯的嗎?記憶裏麵那個君主立憲製國家,不是繁榮富強,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嗎?為什麼?在大漢之中,最基本的知識普及都不成功?

如果張銘在這裏,估計會告訴他:老大,你難道不知道要普及知識,首先要搞定領民的溫飽問題,然後還要鼓勵工商促進領地繁華之後,才有本錢實行的嗎?

隻是董卓不明白,蓋因他接受的記憶僅僅是政治和古文學,對經濟完全就是一竅不通。再加上記憶並不完整,所以導致他完全忽視的經濟建設。

董卓開始迷失了,為了將心中不岔發泄出來,他第一次在醉酒之後進入了皇宮之中,臨幸了一個宮女,結果因為過度粗暴,將宮女虐待而死。

於是第二天,他就受到了N多大臣的彈劾,更有不怕死的,當然不排除是收了大世家好處的笨蛋,再次將董卓那些‘離經叛道’的學術改革問題提了出來,直指董卓不學無術,禍害蒼生。

董卓完全暴走了,將這些官員全部斬殺,而且,還是在大殿之上,拔刀斬殺。要不是李儒拚死阻攔,董卓即將把殿上的袁紹給砍了。

如果他真的做了,那麼他最後一點遮羞布,也就徹底完了。李儒就是知道這點,所以就算是冒死,也要阻止董卓做傻事。

隻是董卓意圖殺害袁紹,這件事已經成為了事實。結果從當晚開始,董卓行在就出現了三撥不知道哪個世家豢養的死士,雖然結果是有驚無險,但董卓也因此過上了擔心受怕的日子。

最後李儒無奈建議:“行在已經不安全,還望主公入宮居住!”

“可之前的事,已經讓朝臣討厭某了,如果再入住皇宮,豈不是讓董某走向不歸之路?”董卓也知道隻有皇宮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隻是心中還有最後的障礙。

“主公須知生命乃革命的本錢,若主公未完成革命事業先一步捐軀,要置我等於何地?隻要主公能夠平安,區區名望算什麼?在世家的眼裏,尤其是在袁氏眼裏,主公不管對他們多好,也是將他們應得東西搶走之人,怎能讓其不記恨主公?”為了董卓的安全,李儒已經決定豁出去了。

兩人爭執不休,最後董卓在李儒和其他臣子的共同要求下,無奈妥協,正式夜寐皇宮。而劉協,正巴不得董卓將自己的名聲徹底敗光,所以沒什麼意見。當然,就算他有意見,隻怕也不敢和董卓提就是了。

而董卓進入皇宮之後,有了上次的行為,結果一個控製不好,又臨幸了兩個巡邏的宮女,結果再次向著不歸之路邁出了一步。

可以說,從那天起,董卓除了日常的鍛煉、日常和朝臣們的鬥嘴皮子、兢兢業業處理三州事務之外,在天黑之後就會在後宮之中淫戲宮女,最後更是在某天和大將們喝酒完畢之後,摸入靈帝遺下嬪妃的寢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