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直接快進到了169年的三月,轉眼又是翻地準備春耕的日子。
張銘的這幾個月,過得非常的平淡。有一部分原因是生活沒什麼刺激的事情發生,更多的是聽了南華的建議,韜光養晦學起了低調做人。
不過張銘一直認為,時間可以過得那麼快,難道是時空局的那些家夥覺得這段電影不好看,所以直接快進了?要不然怎麼昨天好像才拜訪陳圭回來,今天就三月多了?
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也發生了一些事情:
冬小麥收割了,然後就是曆史上第一個包子、饅頭和油條被張銘做了出來。當然,當天也是直接拉了南華的壯丁,因為論技術他不如南華。
經過發酵的麵點一經推出,二話不說就獲得了很高的好評,並且很快風靡到了趙家和陳家乃至整個徐州世家之中。自此,麵點也成為了人們的主食之一,因為小麥便宜,發酵麵點所需的麵粉也非常少,非常適合佃戶或者一般平民的使用需要。
種了冬小麥的趙家和陳家族人,此刻是高興極了,因為麵點的出現直接導致了徐州小麥價格的提升,轉眼價格已經和粟米相當,這直接等於讓這些世家一年的時間裏,就收獲了兩次粟米。而且因為使用的精耕法,所以產量比以前提高了許多,收入也就更多了。
雪鹽的銷售也很順利,基本上整個大漢如今都知道有那麼一種精鹽出售。隻是這種精鹽產量低,而且僅僅出自徐州一地,所以為了爭奪那麼一點點的產出,各個世家都在瘋搶。
雪鹽的產量自然不會那麼少,隻是徐州的世家們顯然非常有默契,或者說契約精神已經提前了上兩千年在東漢得到了貫徹。每個月,雪鹽的產量都不會很高,但收入卻是驚人的,因為它的價格是官鹽的十倍。
這個價格對世家而言並不算高,而且世家也不會好心地將精鹽給家丁或者佃戶吃,所以哪怕雪鹽的價格是官鹽的二十倍,對他們來說也不算太高。另外也因為世家的搶購,加上雪鹽的昂貴,直接導致平民隻能乖乖去吃官鹽,使得雪鹽出現造成的官鹽銷售量下跌,其幅度不會太高,還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在張銘的建議下,陳家等合作夥伴,很快就研發出了‘青鹽’這個新產品,並且打響了古代健齒防蛀的第一炮。其實張銘一直糾結了,古禮裏麵提倡的‘笑不露齒’,是不是因為露出的都是蛀牙,所以很對不起觀眾的關係?
要不然現代迎賓培訓的時候,怎麼說要求‘露四齒’、‘露六齒’的?
第三件事就是張家有了自己的商隊,商隊的領袖是經過張銘詢問,然後選出來的五大商係學生之一的糜橫(禰衡)擔任。這位仁兄雖然也姓糜,但和徐州糜家沒有半毛錢關係,隻能說誰讓糜家是徐州大姓,出了幾個不是糜家的糜姓百姓也不足為奇。
之所以由他擔任,其實也是糜橫有點自知之明。他已經十二歲了,學習能力比不了那些七八歲的同學,自己本身也不明白太高深的數學應用,更別說深化到化學物理上了。與其混日子,還不如出去幫忙做點事情,至少也對得起家主的培養。
於是,他就成為了張家的商業代表。在南華的建議與詢問過糜橫之後,張銘正式將糜橫收入張家家譜之中,成為族中分支。糜橫為此在征詢過父母的同意之後,改名為張橫,正式加入張家。如今暫時安排在趙家商隊中做一個實習商人,一年之後,正式上崗。
第四件事其實是第二件事的延伸,因為雪鹽大賣,尤其是右麵青鹽的大搶購,使得張銘獲得了豐厚的利潤。現在他的資產,足夠豢養三百多人的護衛隊了。隻是張銘沒有特意去招募更多的護衛隊員,哪怕很多人眼饞護衛隊的待遇想要加入。他用大半的資金,在下邳附近買下來五百多畝的土地,並招募了更多的流民去耕種。
在大家族的眼中,張銘的這個行為才算是最正確的,一個大家族的發展,其實主要還是取決於他到底有多少土地。張銘之前招募護衛隊的做法,雖然大家表示理解,但心裏還是覺得張銘將錢花在了錯誤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