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懷揣著試試看的想法,努力奮鬥。
如同病人去醫院接受治療時,滿懷希望。
八歲前,我始終可以躲在家裏的角落發呆、畫畫和看電視,話都不會說一句。
現在,發呆已經習以為常;畫畫的能力僅是初學者;電視壞了沒人拿去修,快樂顯得越來越漠不關心。
想起某年,人頭像描繪起來簡單有趣。父親問我在畫什麼,回答說:“我在畫媽媽,爸爸,大哥,二哥和我。”他說好,繼續畫,我的心裏樂滋滋的。
兒時沒煩惱,天馬行空是宅孩子的一片小天地。
2014年到現在,如果能看上電視裏的節目該有多好啊!但無言電視機出故障沒錢修理。
從少兒頻道到音樂頻道,從娛樂頻道到新聞頻道,是由一條跟風路線轉變為討好眾人不如自娛自樂的曲線圖。
每天刷牙洗臉是規定,一日三餐“民以食為天”還是規定,可我卻攤上了“發呆症”。這個發呆度日如年的歲月裏,我沒資格抗爭,除轉移視線之外,越獄屢試不爽。
我真真正正地實現青少年擁有的彷徨,不安的一切心理活動及其行為習慣等等。
我承認這些小事不值得一提,而這些故事的起源,經過,結果,可能是你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苦逼事件。
之所以窩在家裏畫畫,是因為沒有同齡人相處,家人沒時間陪,傻乎乎什麼也不懂。
看電視是為消遣時間,搶走遙控器搜台。
初一的班主任告訴同學們:“泡沫劇、肥皂劇看太多無益,看有利學習的節目才是好的。”譬如動物世界,自然科學和今日頭條。
不知不覺學會發呆,渾然不知地盯著某一處半天,腦子動彈不得,事前事後茫然無知。
青春如劉同先生的書一樣,誰的青春不迷茫?還好有你在我的身旁。
也許你做錯事情被父母罵,悶悶不樂,一整天安靜得仿佛消失殆盡。
也許你因為回家太晚被媽媽狠下心地教訓,哭哭啼啼後異常冷靜。
也許你作業沒寫被老師罰寫兩倍,下課大搖大擺在教室裏耀武揚威。
但有一點我們必須死記硬背:這是我自己的事情,為何做不好,因為生活中處處有“無規矩不成方圓”。
一如往常,我吃飯總得拿碗筷吃,不能用手直接說抓就抓吧?
很少有人很耐心傾聽我敘述一件事情,因為是複雜或許浮躁。
孤獨是你的必修課,所有的成長取決於你把絆腳石變成墊腳石,從而贏得你需要的、有價值的東西。
之前在一個QQ群裏,有網友問一位網絡作家:我所有的汗水都托付在這次努力上,可它辜負了我。
網絡作家很知性地回複道:“是的,你把所有的汗水付出在努力上,沒有獲得任何。可你有沒有想過換另一個角度看問題,當汗水灑滿你的夢想,首先沒有夢想照進現實,那不都是在為自己的夢想深深地紮根嗎?”
你越是失望,失望越是你一直前進的動力。
網友聽了網絡作家一番引導後茅塞頓開。
上文提過我的“義結兄弟”,有一次她說自己有時候真的喜歡一個人在家,總比兩個人待在一起沉默寡言好多了,真的。
我隻是回她一句,真的嗎?
她的影子,一同2014年7月2日,在湖南衛視播出的國產仙劍劇《古劍奇譚》裏的百裏屠蘇。
他屢次被天墉城弟子陵端作對,冷嘲熱諷,令人發指。
我看過這部電視劇,依然想得起百裏屠蘇在前期連個能交談的朋友都寥寥無幾,差點難以開口說句話……
每個人的命運不同,不一樣也是為一項使命奮然前行嗎?
昔日的不公平是你細心煎熬的極品湯藥。
百裏屠蘇和最孤獨的影子不斷一齊加油。
雖然我不是追星一族,但是不得不談談李易峰,他在角色扮演上,可謂是下足了功夫。男性有柔軟的一麵,剛柔並濟有何不可。
總的說來,哪裏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受夠了失望。
別逼一個喜歡單純的人即興表演,還那麼想盡力掙脫你的不體麵。
我妥協北風的凜冽,卻讓太陽的溫暖奪走我的心。
我又該變成什麼樣子讓所有不悅厭倦離去。
我又該想什麼結局讓別人難受自己來承受。
我又該付出多少來取得舞台上的光鮮亮麗。
讓我與劍同醉,還有幾杯痛的餘味。悲傷不會說話,眼淚蒸發,那又何妨。——選自李易峰歌曲《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