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係: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成功實踐
特別關注
作者:邢廣程
2015年5月初,習近平主席將出訪俄羅斯,出席俄羅斯二戰勝利70周年慶典活動。這是中俄兩國關係的一件大事。兩年多來,中俄關係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和發展,這與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的積極推動是分不開的。2015年4月初,據外交部長王毅在答記者問時透露,兩年來兩國元首八次會晤,四次通電話,三十多次互致函電。[1]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著眼於世界和中俄兩國國內發展變化的大局,對中俄關係實施高超的戰略引領,著力推動中俄關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目前中俄關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最重要的穩定因素。
一、共同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共同抵製為二戰曆史翻案的圖謀
共同舉辦二戰勝利70周年慶祝和紀念活動,屆時兩國領導人將相互出席對方舉辦的慶祝和紀念活動,是2015年中俄兩國關係日程中的重要內容和主題。2015年5月,習近平主席將訪問俄羅斯並出席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這表明中國支持俄羅斯維護二戰勝利成果的舉動和決心。中俄共同慶祝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是中俄兩國國家元首共同做出的決定。早在2014年2月,習近平主席在出席索契冬奧會時就和普京總統決定,2015年共同舉辦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希望雙方共同辦好相關活動,以銘記曆史、警示後人。[2]2014年5月,中俄關於全麵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新階段的聯合聲明表示,中俄將共同舉辦二戰歐洲和亞洲戰場戰勝德國法西斯主義和日本軍國主義70周年慶祝活動,繼續堅決反對歪曲曆史和破壞戰後國際秩序的圖謀。[3]2014年9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杜尚別宣言》強調,第二次世界大戰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意義重大,2015年上合組織成員國和全世界將廣泛慶祝。二戰的教訓表明,在當今條件下十分重要的是:所有國家和政治領導人都決心避免再次發生生靈塗炭的悲劇,都有願望共同致力於有效應對人類安全挑戰和威脅。[4]
中俄還準備在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框架內共同慶祝和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為什麼中俄如此重視二戰勝利70周年慶祝和紀念活動?習近平主席闡述得很清楚:“舉行慶祝和紀念活動,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致力於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決不允許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野蠻侵略的悲劇重演。”[5]這表明,中俄堅決製止國際社會上某些否定蘇聯和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和試圖為二戰曆史翻案的錯誤行為。中俄兩國最高元首出席對方舉辦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周年相關慶典活動,表明中俄旨在銘記曆史、緬懷先烈,避免曆史悲劇重演;珍視和平,向往和堅守和平,共同維護二戰勝利成果;開創未來,有力推動中俄兩國關係取得更大發展。二戰期間,中蘇兩國人民在亞洲和歐洲主戰場上並肩戰鬥,為維護和捍衛人類和平付出了重大犧牲,做出了巨大的曆史貢獻。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周年重要時刻,中俄理所當然地要共同隆重紀念,讓曆史警示未來,讓悲劇不再重演。中俄以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為契機,在國際事務中密切配合,共同維護好兩國的共同利益和訴求,共同維護好世界和平和正義事業。
最近一個時期在歐洲,屢屢出現有關二戰問題的不協調聲音,貶低蘇聯在二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還有一些人甚至企圖篡改二戰曆史,美化德國法西斯主義。在這種情況下,普京總統重視二戰勝利70周年慶祝和紀念活動,將其視為一項具有俄羅斯乃至世界水平的大規模教育和宣傳工作,不僅可以讓民眾了解俄羅斯曆史和蘇聯英雄的功績,還能培養俄羅斯民眾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俄羅斯青年在維護國家利益方麵的意識。為此,俄羅斯專門設立慶祝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官網,讓俄羅斯民眾能夠及時了解紀念活動的相關情況。
在亞洲,日本並沒有很好地從二戰中汲取教訓,有些人甚至準備為日本的侵略曆史翻案,他們否認和掩蓋日本侵略曆史,美化日本在二戰中的侵略行為。在日本甚至有人質問,中國為什麼老是揪住曆史問題不放?其實,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中日關係出現波折根子還是怎麼正確認識二戰這段曆史,怎麼能夠汲取這段曆史教訓,不讓戰爭重演。[6]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從根本上打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充分弘揚了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中華民族精神,促進了中華民族覺醒和中華民族精神升華的曆史進程,用血與火鑄成了人類曆史反對邪惡的重要篇章。在二戰期間,中蘇人民並肩作戰,很多中國公民參加了偉大的蘇聯反法西斯戰爭;歐洲反法西斯戰場勝利後,蘇聯軍隊進入中國東北地區與中國軍民一起,擊敗了日本法西斯軍隊,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中蘇在二戰中的密切協作是中蘇和以後中俄關係不斷發展的曆史基礎和社會基礎。
中俄如此關注二戰勝利70周年慶祝和紀念活動,一方麵說明中俄兩國在保衛二戰勝利成果方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另一方麵也表明中俄在對待二戰曆史問題上秉承正確的曆史觀,尊重曆史事實,尊重曆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反對故意歪曲、掩蓋和美化侵略曆史的行徑。
二、中俄發展戰略對接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俄羅斯明確提出了建立歐亞經濟聯盟的戰略構想,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率先組建歐亞經濟聯盟。2013年中國明確提出了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2015年中國又明確提出了“一帶一路”的願景和行動方案。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與俄羅斯跨歐亞通道和歐亞經濟一體化設想具有相互對接的巨大潛力和可能性。中俄在歐亞空間展開密切合作,成為兩國合作新的增長點,將會進一步為亞歐大陸的發展和繁榮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內容。
“一帶一路”戰略得到了俄羅斯的積極回應。2014年2月,習近平主席在索契向普京總統明確表示,中方歡迎俄方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使之成為兩國全麵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新平台;普京總統明確表示支持:俄方積極響應中方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願將俄方跨歐亞鐵路與“一帶一路”對接,創造出更大效益。“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俄羅斯雄踞東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和西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之間,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戰略地位重要。“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個重點方向就是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的波羅的海,中俄在構建“一帶一路”戰略時應堅持互利共贏原則,尋求兩國利益契合點,尋求兩國發展戰略的對接點,尋求兩國區域合作的融合點,充分兼顧兩個偉大鄰邦的利益和關切,找出兩國合作的最大公約數,挖掘兩國各自的優勢和潛力,實現互利共贏。根據“一帶一路”走向,中俄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充分發揮第一座亞歐大陸橋的幹線功能,進一步挖掘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便捷作用,提高中俄互聯互通水平,提升中俄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條件成熟時共建自由貿易區,共同建立中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2015年4月4日,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在俄東部哈巴羅夫斯克主持遠東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會議時強調,政府已推出一係列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例如設立超前發展區,在濱海地區建立自由港,發展中小型企業等,為遠東營造良好經濟環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