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職場困惑的導航
16. 被踐踏的底線:公司風險讓個人承擔,我該怎麼辦?
◎ Larry 新興行業某中型民營企業營銷副總裁 ◎
我是一家創業型民企的副總,主管銷售。公司主要做電動汽車關鍵配件的生意,三年來每年都以接近100%的速度增長,去年銷售額接近5億,市場占有率和客戶覆蓋率行業第一。我來公司已兩年多,之前在一家世界500強外企做銷售,後來遇到了現在的老板。他希望我入夥,跟我談公司要上市,薪資待遇雖比外企差一些,但給股票。我被他說動跳槽過來,兩年多的時間逐漸帶出了公司的銷售團隊,用業績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這家公司的老板是典型的中國民企老板,白手起家,很有事業心和魄力,讓人欽佩;但個性多變、脾氣暴躁、一言堂,提倡為了事業要犧牲家庭、犧牲學業(針對有高管讀MBA)、犧牲一切可犧牲的東西。他每年定下的工作目標非常高,各部門基本無法實現,慢慢地也就不把目標當回事了。但老板會當真,動輒指責痛罵。我們的市場占有率(約20%)和客戶覆蓋率(超過80%)已是行業第一了,但公司產能高,總是吃不飽。老板一味指責,市場部壓力很大,工作慢慢失去了成就感。
經過這兩年民企的摔打,我成長很多,職業生存能力有了質的提高。但公司距離市內很遠,不能每天回家。加上我們每周工作六天,且有時周末出差,一個月也就兩三天能回家陪家人。現在老婆大著肚子,小孩馬上要出生了,想想以後孩子總見不著爸爸,會跟我不親,心裏覺得非常不值。公司中很多中高層也是這個情況,每次聽他們說,回家小孩兒都不要自己,心裏就酸酸的。
年初的一件事讓我跟老板大吵一架。因為公司業務員收入不高,沒什麼積蓄,而出差做業務又要花錢,老板決定讓主管從公司預支10萬做經費,回來再報銷。後來老板覺得風險太高,就要求我作為市場部的負責人,以個人工資甚至房產抵押,從公司統一借出,再以我的名義借給業務主管作為差旅費,如果業務主管不還或者發生辭工,由我個人承擔損失。
去年老板就這樣要求過,我當時覺得要表決心,就同意了,結果真有兩個員工在借款期間辭工,我的工資也因此被扣了1萬多。今年老板又這樣要求,我當時就火了,堅決不同意。公司行為為什麼要讓個人埋單?風險讓個人承擔了,利潤是否個人也有分享(我在公司無任何提成和獎金)?業務員的工作難道不是為了公司嗎,怎麼正常的工作需求搞得像公司的施舍一樣?
最後老板不再堅持,此事換為由業務主管抵押自己的工資、房產來借款,但我覺得這樣也是不對的。這麼一折騰自己有點兒心灰意冷了。
我來之前,公司已經換了七八個銷售副總,我拉過來的外企同事也早早就走了,加上老板最早承諾的股權也不知何時兌現,現在連公司是否能上市,我都要畫個問號了。
我開始猶豫。我和老板的衝突誰是誰非呢?關於這個老板、這份工作,我該何去何從?
楊海燕
微軟區域經理
同為銷售,同是掙紮的一年,同是100%的年增長率,我對你所承受的壓力深有同感。不同的是,你很有魄力,選擇跳到私企去打拚,而我還在500強外企混著……
我想你應該靜下心來回答自己幾個問題:
1. 公司是做實業的還是奔上市撈錢的?公司是否有獨特的賺錢法門或綁定客戶的能力?能堅持多久?
2. 同行業是否有上市成功的?你們公司跟已上市的比如何?我了解到的情況是公司上市越來越難,真上了市也未必賺錢。
3. 你若選擇離職的話,老板是否會強烈挽留?是否會將以前的承諾兌現?是否會將不合理的製度,比如“沒有獎金和提成”、“讓主管抵押房產”等等予以改變?
4. 你預計自己3年之後做什麼?如果重新選擇,你會不會選擇離開外企來這個公司?你的家人有什麼意見?
我的愚見: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不論做什麼,除非你有足夠的背景,否則都是要做出犧牲的。我相信經曆了這段私企的曆練,不論你回頭去外企還是去其他地方,都又上了一個層次。
Larry
新興行業某中型民營企業營銷副總裁
如果重新選擇,我還是會選擇從外企出來,到私企打拚。因為我骨子裏向往新鮮事物,喜歡接受挑戰。這兩年多的經曆讓我有了脫胎換骨的感覺,知道了資源來之不易,知道了做事的艱難,知道了如何組織有限的資源去做盡可能多的事,知道了初創企業的核心領導必須像明星球員一樣擔當和發揮。用自己的年輕時光換一份寶貴的經曆,是值得的。
朱 偉
某工程公司總經理
你的問題有3點:
1. 老板為事業想放棄一切,你想生活和事業兼顧。
2. 老板轉嫁風險,你不讚同。
3. 上不上市不確定。
如果我是你,會選個離家近點兒、人性化一點兒的單位。咱不能陷在世俗的成功裏,把生活本身的目的都弄沒了。
我有個同學,在三線城市的一家企業當副總。這家企業總公司在北京,控股6家分公司。老板讓他去北京做集團副總,談話幾次他都不去,始終堅守在小城,隻是經常出差管理這6家分公司的生產。他雖來去匆匆,但堅持接送讀高二的女兒。每天在校門口,女兒都會上前抱抱爸爸。那種家庭的溫馨幸福,令人羨慕。
這個欲望的世界,把很多人搞得像鬼。生活與事業,男人也要平衡。
Larry
新興行業某中型民營企業營銷副總裁
謝謝朱總的梳理。
中午和一個以前的同事吃飯,他也是感觸良多。這位同事現在創業做老板了,剛經曆過起步階段的艱難。我們都體會到了在大平台體會不到的心酸。出來創業後才知萬事艱難,經曆風雨後的感覺其實也挺好。
“這個欲望的世界把人搞得像鬼”。何嚐不是呢?但人往往又是陷於其中、欲罷不能,隻要有點兒想法、有點兒能力、有機會去選擇,總想追求更大的成功。整個社會環境充斥著以“物質”來定義“成功”的氛圍,朋友能理解你嗎?家人滿足現狀嗎?你自己內心滿足嗎?往往,我們身在其中,隻能被裹挾著走。
胡年華
深圳市彙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總監
你的情況,我也經曆過。6年民營企業的經曆,分享如下:
1. 中國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不是很好。老板一個人要承擔所有責任,甚至天天麵臨破產的風險,脾氣肯定好不到哪裏去。老板麵對自己的核心人才更加粗暴,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信任的人才能承受這個壓力。
2. 老板讓你承擔抵押風險,也許是試探你對目前事業的投入激情。他讓借款員工自擔風險,也是合情合理的,畢竟借出的金額比較大。
3. 我建議穩定在這個企業工作,因為該企業已經發展到年銷售額5個億的水平,抗風險能力應該是很強的,況且你的業績很好。
4. 建議堅持“有話好好說、有話直說”的原則,與老板磨合久了,相互就信任了。
5. 想清楚自己的追求是什麼。是開心快樂地生活?還是事業有所成就?哪個是現在的目標?哪個是長遠的目標?哪個更重要?
黃誌方
深圳三思縱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看完這個案例,我想起了一個真實的銷售故事。
一個公司因為資金困難,老板靈機一動,把公司的銷售人員轉型成了代理商:不再發放工資,銷售人員自己負責差旅費用,自己負責墊款提貨。
這個模式聽起來很好,但銷售人員逐步變成了代理商,就不僅僅是賣公司的貨了。市場上誰的貨好賣誰的,誰給的差價高賣誰的。慢慢地,公司對銷售人員完全沒了約束力。畢竟,不拿你的工資憑什麼聽你的?不欠你的貨款憑什麼聽你的?
不到兩年時間,公司的銷售人員基本流失光了。
高世德
廣州榮盛公司總經理
你想換一個公司?可要做出成績,還得從頭開始,而且結果也不確定。更何況你還要看是否有這樣的機會,就算有了新機會,家人可能同樣得不到照顧。
你看不準這個行業的前景?哪個行業都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既然幹過外企銷售,就有辦法參考國外的行業現狀,自己判斷前景。
你和老板的價值觀有衝突?再換10個老板,可能依然有意見不一致的時候。關鍵是如何處理這種問題。
我曾經給別人幹過十多年高管,自己業績不錯。但跟你的遭遇一樣,老板白紙黑字寫下的東西總不兌現,於是猶豫徘徊之後,換地方……每換一個公司,都有不錯的業績,也有成就感、新鮮感……可幾輪下來,年齡不小了,必須考慮未來了。後來我自己創業,再回顧以前走過的路,我想我會選擇跟老板懇談的。我相信,隻要態度誠懇,在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都可以談妥的。
我有3點建議:(1)家人是自己的,要盡量照顧,可以考慮買套近一點兒的房子。(2)如果沒有條件創業,就好好把自己的困惑與老板說,做生不如做熟,哪個地方都會遇見管理和價值觀的衝突。(3)如果條件允許,自己幹吧。
Larry
新興行業某中型民營企業營銷副總裁
一直想找老板把當初談好的條件簽到合同裏,可老板總是找借口推脫。這東西在中國往往也是防君子不防小人,比如老板會附加條件要求考核你每年的銷售完成率,如果老板不願兌現,直接把銷售目標拔到無限高就好了。因此我當時沒強求簽,覺得最關鍵的還是要提升自己對企業的貢獻,讓企業的發展依賴自己的表現,讓老板毀約的代價盡可能大。
我覺得並不是每家企業都存在價值觀衝突。我之前服務的美資企業有100多年曆史,公司價值觀是健康第一、家庭第二、工作第三。我相信它也是從高強度高壓迫高動蕩的過程中走過來的。我能理解中國的很多民營企業現階段還做不到這點,也能理解老板的壓力和肩上的責任。雖說作為公司的高管,應該用各種形式來分擔,比如承擔自己工作職責以外的事務、挨罵,甚至舍棄家庭生活,但這需要有一個底線。隻是現實中,這個底線很容易被突破和踐踏。
高世德
廣州榮盛公司總經理
我做像您這樣的發展型公司的銷售副總時,會與老板討論兩個數據:(1)銷售額的絕對增長值;(2)費用控製比例。而且,會對比往年、本行業的數據。比如:我所做的行業平均增長率23.6%就可以存活,於是與老板定25%的增長率,這是我作為銷售負責人的最低底線。這條線以下,不僅沒有獎金,而且自己做好善後工作、走人;若是超額,就分為幾個台階獎勵。比如比往年增長25%以上50%以下如何獎勵,超過70%以上部分怎麼獎勵。獎勵分為月度、季度、年度,總體獎金分配份額是“月∶季∶年”為“3∶3∶4”。與此同時,加上費用考核,銷售額完成,銷售部的費用控製比例在銷售額的35%以內,獎金部分按照“個人∶公司”為“2∶8”的比例“扣”、“發”,時間也是“月∶季∶年”為“3∶3∶4”形式。
當一切和績效掛鉤,就不會存在個人承擔風險的情況,也不需要老板定一個完不成的銷售額。
另外,我認為價值觀是動態的。企業做到8 000萬和5個億時,團隊、企業文化以及老板的價值觀應該是不同的。如果老板的做法和我的底線相抵觸,我會事後給老板寫一封信,表明自己的立場,讓老板明白我的底線是不可輕易觸碰的。當然,我當年正是因為自己堅持不可以觸碰底線,而老板又不斷觸碰,所以被逼著自己出來幹了。
劉 成
13年SCM(供應鏈管理)經驗,采購主管
我曾在一家民企工作過5年半,也遇到過相似的經曆。
我所在的民企,集團總部在中國,有1 500人左右,在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有分公司。公司在財務預借款和報銷等方麵還算規範,但各種攤派式的捐款,公司隻發一個通告就從員工工資中自動扣款。大家極其反感,但99%的員工為了保住飯碗都忍了。極少數人跟公司起了爭執,甚至投訴到勞動部門。
2008年國內發生了一次自然災害,事業部總經理,也就是我的老板,要求我們都捐款,並規定了不同級別的最低限額。我是部門的二把手,但跟總經理說得很清楚:我不會以公司的名義捐款,更不願意向這種方式妥協。
於是部門領導前後5次找我談話,有時曉之以理,有時苦口婆心,有時幹脆是求著我捐。我明確告訴他自己不會多拿公司一分錢,但也不會多為公司付一分錢,公私分明!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恰逢2008年經濟危機,集團盛行為老板分憂、主動降薪的風氣。我堅定地表明底線,就是不同意,如果集團不經過我簽字就這麼做了,我會馬上到勞動部門申訴,並辭職。
我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立場和底線,我的老板反而特別重用我,把重要的工作交給我獨立主導。因為我們所在的采購貿易事業部,最可貴的就是誠實和信任。他知道我原則性強,做事靠譜,有時把一些私人的財務事項都交我代辦。
我總結的原因和經驗是:
1. 職業經理人要有原則和立場,該堅持就要堅持。
2. 平時做事要踏實、專業,業務要好,這是你在公司的真正價值。工作風格日積月累會形成口碑。
3. 一切事情都可以談,職業經理人應該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不畏權威。
4. 公司不是家,公私要分明,尤其是財務上。因為公司的原因,要職業經理人抵押自己的家產,是強盜邏輯。
5. 男人要權衡並處理好事業和家庭的關係。
當然,我的堅持之所以能成功,也得益於有一個能容得下我的上司。而你從一開始就往裏墊錢,犯了原則性的錯誤,這樣暫時得到老板的歡心,卻為將來埋下了禍根。中國民企老板自傲者居多,公司是老子的,老子給你們發工資,你們理所當然要聽老子的。你的老板自我改變的可能性極小,勸你盡早另謀出路,免得走到無法收拾的局麵。
Larry
新興行業某中型民營企業營銷副總裁
讀了劉成的點評,受益、欽佩且慚愧。
公司曾多次觸碰我的底線,我卻沒有像您那樣堅持原則,以致事情發展得越來越離譜。如老板曾要求所有員工都寫好一份不署時間的辭職書交給行政部,目的是開人時可以不給賠償。這種做法已經違反《勞動法》了!但在老板假裝向管理層征求意見時,我竟也違心地表示同意和支持。現在想想真是慚愧!
宋錦添
某廣告公司總經理,創業11年
“原則問題不妥協,枝節問題不糾纏。”
如果敢對上級說“No”,如果敢及時止步,雙方的格局就變了。
我們管不住別人的貪婪,但也許管得住自己的貪婪。人,無欲則剛。欲望少一點,腰杆就直一點。
什麼是成功?成功的標準是來自自己的感覺,還是外人的評判?
今天的自己,經曆了多少欲望中的掙紮?家庭與事業的平衡?放權與不放權的鬥爭?還有如何分錢的算計?很多所謂成功的人,心中卻布滿傷痕。隻是,隻有他們自己明白那些傷痕在哪裏。我們願意要那樣的成功嗎?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
黃鐵鷹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找同行網創始人
真是孤陋寡聞,我第一次聽到讓幹部用自己的工資和房子作為抵押從公司借錢,再把錢借給員工作為業務活動經費的事。這老板真是太有才了。中國真是一個盛產奇跡的國家!
從商業邏輯的角度看,這個老板的確越過了底線,而且是一大截!員工支出的是智力和體力,收獲的是工資;股東投入的是資本,收獲的是利潤。讓員工不僅支出智力體力,還要支出資本,這是讓員工入局當股東,卻不給股份,明顯欺負人。這個老板生意做這麼大,你也不是打工的菜鳥,這個簡單的邏輯應該都懂。
我的問題是:你為什麼第一次竟然同意了,結果被扣了1萬多工資?
我估計原因有二:(1)老板畫的餅太誘人;(2)老板的氣場太強大。
人在麵臨巨大誘惑時,都不容易把握自己——於是,你丟了打工的原則,而老板則得寸進尺;接著,如果這個老板成功了,這條政策很可能被總結為成功的經驗。
人麵對權威,都不容易保持正常思維,“文化大革命”時的中國人跟今天的朝鮮人一樣瘋狂,都不是被逼的,是自願的,因為權威的氣場太大。今天中國人表麵上比朝鮮人有了更獨立的思維能力,但每個家庭、每個公司、每個組織其實還都有各自的權威。非權威們一旦麵對他們,自己的正常思維就容易受幹擾。
我的一個朋友非常能幹,給一個老板打了10年工。他年年跟我說,老板不厚道,承諾的股權和獎金不兌現……我跟他說了好幾次,你應該跟老板當麵鑼背後鼓地談一次,不要在背後嘟囔了。可是,下次見麵他還是那套抱怨。我急了,你怎麼不說呀?他說:我一進他辦公室就說不出來了。我問為什麼?他說:有點兒不好意思,也有點兒不敢,還有點兒怕他看不起。總之,他氣場太大。
我的朋友最後終於離開了那個老板,他認為老板對不起他。他走後,那個老板兩年內,找了三個經理做我朋友的職務,結果三個人都辭職了;最長的做了10個月。我的朋友說,老板是讓我給慣壞的。
夥計和老板本來是契約關係,但做著做著就變成“夫妻關係”了——沒了原則,一方開始欺負另一方。於是,最終忍受不下去,離婚分了手。
如果是契約關係,就應該按著契約來;事後罵對方沒底線的人,首先應檢討自己是不是先撤防了?通往奴役的路不都是強迫鑄就的,更有主動奉獻的磚石。
話說回來,如果我是當事人,我會把小孩和家庭的問題先放一邊,把這份工作作為一個獨立事件考慮,如果老板不讓你墊錢,給你兌現股權,但上市時間不知道,行業好壞也不知道,你還願不願意繼續給這個老板幹?
如果還願意,跟老板講明你的底線——主管的錢也不應該抵押。
Larry
新興行業某中型民營企業營銷副總裁
看了黃老師的點評,醍醐灌頂。員工支出的是智力和體力,收獲的是工資;股東投入的是資本,收獲的是利潤。讓員工投入智力體力之餘還投入資本,承擔股東的義務和風險,卻沒有股東的收益,很荒謬。
您真是一針見血。原因就在於老板的氣場太強大了,強大到組織高管開以“放棄家庭”為主題的會議,每個高管都談感受表決心,所有高管都信誓旦旦地附和。我知道,有的家庭已經因聚少離多在鬧離婚了,卻從來沒有人敢正麵說“不”,其實所有人都是慣壞老板的責任人。
回頭想想,上市這塊“大餅”也是讓我喪失原則的原因。
老板有很多長處,但有些方麵做過了,就可能營造出類似“文革”的氛圍。公司有些簡單決策和全體動員,真像“文革”和“大躍進”。
黃老師最後的問題發人深省,我逐漸有答案了。
17. 國企職場女性的苦惱:低到塵埃裏,還能開出花來嗎?
◎ 楊智 ◎
工作4年之後,看著同學、同事們紛紛升職,遊刃有餘地跳槽、加薪,小胡深深覺得自己變成了一隻“職場蝸牛”,每天慢慢地爬行,卻總也看不到希望。
4年前走出大學校門的時候,走在這個熟悉而陌生的城市,小胡第一次覺得自己成了主人,連空氣都是甜的。因優異的成績、姣好的外貌和豐富的社團活動經曆,她在各個工作麵試中一路過關斬將,拿offer(錄用通知)拿到手軟,是名副其實的麵霸。在眾多offer中,她猶豫再三,放棄了央視台聘、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等炙手可熱的工作機會,而選擇了一家大型國企。從小的家庭影響使小胡厭惡風險,國企解決戶口,工作穩定,讓她很有安全感。
由於各方麵條件出色,小胡入職即被安排在總部辦公室。總辦是這個龐大國企的樞紐,每天直接接觸高層領導,對於心比天高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是非常理想的去向。對於這樣的安排,小胡非常高興。
小胡明白自己沒有背景,也沒有經驗,是一張白紙,需要學習很多東西。她把心態放得很低,買文具、領禮品、做桌簽、包裝禮品,各種雜活兒、體力活兒她都沒有怨言。每天安排領導們的各項日程,使她基本了解了公司的業務,也認識了各個部門的經理人。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小胡便從粗心大意的職場菜鳥,變成了一個訓練有素的行政人員。
盡管如此,小胡卻漸漸感到了苦悶,她的工作兩年來沒有任何變化,純屬熟練工種,身邊的同事大多換部門或升職,小胡的心裏也開始焦急。
公司並沒有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的機製,升遷和換崗都是由領導拍板。小胡沒有任何背景和關係,隻能默默工作,希望有一天領導能想起她。可是等來的卻是一個意料之外的offer——做公司徐副總的行政助理。這個工種的特點是高壓力、高消耗,需要全天候處於工作狀態,而且一幹就是三五年。做得好也許會走上經理人崗位,可是萬一做不好恐怕再無翻身機會。意料之外的變化總好過沒有變化,小胡接受了這個安排。助理工作並沒有帶來更大挑戰,前期的行政經驗使她工作起來輕車熟路,而徐副總又相對寬容、獨立,所以在磨合上也沒有出現太大困難。如此,又過了兩年,小胡逐漸與領導建立了信任。而她麵臨的仍是艱難的選擇。
選擇一:繼續留在徐副總身邊直到他兩年後退休。根據小胡對領導的了解,徐副總雖然親切和氣、有思想有魅力,但一直做事審慎,能給想轉型做業務的小胡多大幫助,小胡吃不準。
選擇二:主動找關係調動到下麵的子公司。調動的前提是有心儀的單位同意接收,且得到徐副總的同意,最好是在徐副總的推動下進行。徐副總雖有意無意與小胡聊過幾次她的去向問題,但最後的結論都很模糊。如今小胡已婚未育,什麼時候要小孩也沒想好。大學的光環早已在小胡身上褪去。有時小胡覺得大學時那個勇敢激情、喜歡挑戰的自己和現在畏首畏尾、瞻前顧後、耽於安逸的自己不是同一個人。看著周圍許多工作了20年依然沒有任何職務的典型國企中年婦女,小胡感到深深的恐懼,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來,她不想這麼過。張愛玲有句名言常被用來教導職場新人“低到塵埃裏,從塵埃裏開出花來”,小胡覺得她隻做到了前半句。再這樣一直埋在土裏,她可能再無機會綻放。
宋錦添
某廣告公司總經理,創業11年
小胡真優秀,真幸運,隻是欠了一點磨煉。這4年裏,小胡做出的成績已經非常不錯了。小胡的心情,我非常能理解,與我的心路曆程非常相似。
我曾就業於一家國有單位。那時,我就知道低頭傻幹。領導交給我啥工作,我絕對要幹到最棒。我家庭沒背景,一起與我進單位的同事,幾乎都找關係、送禮,換了好職位。而我,隻能通過每一次機會來展示自己。拎水拖地擦桌子打掃衛生——這些活兒在我懷孕8個月時都照幹不誤。這一幹就是8年,中間雖有職務提升,但非常慢。
有一位和我一同進單位的女同事,她提升得比我快多了,還總“踩”我。在進入機關的第六年,我忽然醒了腔兒。這要感謝這位女同事給我的“激勵”:她哪兒都不如我,還比我提得快。她如今這般“踩”我,等到了我頭上,還不得“踩”死我?我暗自發誓:用兩年時間超越她。當人有了目標,一切都不是障礙。我在辦公室,同時給4個領導打掃房間,誰有我這方便!兩年後,目標實現;後來,我再次提升;再後來,我辭職創業了。
回到你的問題上,我如果是你,就先趕緊把孩子生下來,其他的,兩年後再說。女人,這事不能耽誤。
田 敏
快消行業高級品牌經理
我也在國企工作,也有過類似的兩難選擇。其實小胡目前最好的做法就是先生孩子。如果成功去了理想的地方,既要熟悉新業務,還要為了長遠發展表現不凡,基本兩三年時間不可能生孩子。況且徐副總兩年後退休,這最後兩年他肯定希望自己的整體工作環境穩定,不想小胡有任何變化。此時,小胡應該給徐副總吃一顆定心丸,安心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同時利用這較清閑的兩年時間把孩子生了。兩年後再開誠布公地、深入地與徐副總談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以及想去的地方,我想,此時的徐副總看到小胡這麼長久的辛勤付出,應該會幫你達成心願。這個時候你生完了寶寶,也等到了老板任期結束,各方麵條件都很成熟,再發動一下周圍的關係,職業轉換會順利很多。
路文萃
績效管理培訓師
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一家中字頭國企的總辦秘書,但我不如小胡踏實,一年後就離職去了谘詢公司。離職時領導為了留我,讓我在業務部門裏隨便挑,但我去意已決。小胡和我的不同之處是,她屬於“風險厭惡型”,這可能是小胡最大的障礙。
所以,我會這樣勸小胡:首先,應向領導表達自己的誌向,這沒有風險——大部分領導是願意給年輕人機會的。尤其是做到高層的領導,要相信他們的心胸和格局。小胡不妨直接跟領導談一次,如果領導也在為業務部門物色人選,那就一拍即合!就算領導暫時不能安排,也問問為什麼,何時能有機會,好提前做準備。即使不成,小胡已經與徐副總建立了信任,徐副總斷不會因為小胡表達了真實想法就換秘書,說不定徐副總還會幫小胡在兩年後順利轉型呢。小胡這麼踏實能幹,在企業內口碑一定不錯。徐副總即使隻提供“麵子上過得去”的幫助,甚至隻要不經意地提點幾句,對小胡,都會像把水燒開添的最後一把柴——足夠了!
其次,風險因人而異,對別人有風險的事,對小胡來說也許很安全。行政工作可以接觸很多領導,這是小胡最難得的優勢!小胡如果選準了業務方向,可以不挑職位先進去再說,就當是重新參加了一次校園招聘。就算從最基礎的崗位開始,憑著小胡的素質和在總部的曆練,也一定能迅速出頭!
最後再說一句狠話:反正已經“低到塵埃裏”,何不勇敢地試一試呢?機會成本約等於零,收益卻很大!這正是“風險厭惡型”小胡的最佳選擇呀!
劉化檁
才森谘詢首席顧問
職業成長,總體規律有三:企業運氣,個人努力,領導賞識。
首先說說企業運氣。中國移動在2002到2008年之間飛速發展,總部和省公司部門科室擴張,新成立很多地市公司,湧現非常多的崗位機會,很多人得到了飛速提拔。但2008年至今,中國移動更多的是轉型、重組和微調,得到提拔的人是鳳毛麟角,更多是在原來的崗位上應對各類挑戰,隻有少數人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