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見難歡(2)(1 / 2)

說到這裏,很多人都會猜測鍾不言這個人物在我的生命裏飾演著怎樣一種角色,竹馬青梅,是理所應當在一起的吧。如果悲催一點,父皇母後反對我嫁給一個小小史官,或者我身為公主將來要踏上和親這一條曆代公主難以擺脫的不歸路,那我倆就應該抵死相爭,最後感動上蒼,有情人終成眷屬。總之不管過程如何,在一起是必須的。

我在年少的時候想,雖然鍾不言這個人沒有什麼幽默感,他家還有好幾條人命是我家裏人糟蹋掉的,但是嫁給他也算知根知底,尤其是他長得還帥,所以當真沒什麼不好。

但是後來這種想法漸漸從我腦海裏抹去了,這就又牽扯到一個人物的出場。需要比較長的鋪墊,且聽我慢慢道來。

滄海諸原土地遼闊,八國向來分而治之。不同於此,中土九州卻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東楚地勢優渥,西鄰闊海,北靠高山,南有諸島,西涵平原。四通八達,農商並濟,國富兵強。東楚曆代帝王坐擁如此疆域,卻向往人和,直到我父親,才有了問鼎的野心。再加上東楚自父皇登基以來,多年抗擊諸原邊境上中土的流寇,所以據野史評說,父皇之前的君王,是洛河輕舟上的歌者,而我的父皇,是馬背上的梟雄。

東楚昌和十九年,父皇將謀算了半輩子的計劃付諸實施,終於東征。昌和二十年,短短八個月,父皇率兵君臨康國都城鶴南,一夕之間,血染宮闈,康王自盡,第二天黎明如常到來,然而自此之後,諸原再無康國!

我在遙遠的東楚王宮中聽到父皇凱旋的消息,大家說那日正巧是康王五十生辰,康王不顧群臣反對,無視戰役兵急,依然大擺壽宴。他喝著康國特有的梨花釀,看著台下起舞的姬妾,卻大笑出聲,笑著笑著就留下淚來。這時所有人都靜下來,聽見康王說:“孤自問昏聵數載,將死之時,願能做件好事,成全此生。東楚大軍降至,料想不過今晚,愛卿們,速速逃命去吧。”哪知康王還是算錯了時辰,他話音還未落,東楚士兵已然破門而入。

那夜的宴會,男丁有去無回,女子不管身份貴賤,都充了東楚的軍妓,淩辱至死,不留活口。

聽說後來父皇扛著東楚軍旗走上城牆,頒布了幾條愛民惠民的政策。這些我沒有仔細聆聽。我隻知道,那一年我八歲,聽聞東征的第一場勝利之後,我把自己關在房間兩天,不吃不喝,想到民間人們都說佛渡眾生,再出房門時,大哭著偎在焦急的母後懷裏,說:“母後,我要去清遠寺,我一定要去清遠寺。”

我一生信佛,從那時開始。

一月之後,父皇班師回朝,康國已更名康都,母後帶著七個哥哥和我,同群臣一起,在都城門口等待父皇的歸來。

那一襲明黃的身影越來越近,馬蹄聲並不急切,反而有一種超然的閑適。

轉眼父皇已來到跟前,群臣山呼萬歲,母後也率領我們跪了一地,我卻隻是跪下,並未低頭。父皇看著我,我也看著他,他的胡子迎風飄揚,似乎都透露出喜悅。父皇微笑說:“一年不見末冰,更標致了,可想父皇?”我沒有回答,隻是看著父皇和兩個副將後麵跟著的囚籠,裏麵是個十四五歲的少年。父皇順著我的目光,一聲“平身”之後,父親對群臣說道:“這是康王三子,那日血洗康王宮,哀號漫天,隻有這孩子巋然不動,似是無關之事。”群臣之中發出爭議之聲,鎮國將軍裴思遠抬頭望向父皇:“陛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父皇思慮半晌,沉吟說道:“這孩子,死了可惜……”群臣雖仍有議論,但莫敢再言,我卻走向囚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