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糾結(1 / 2)

高考成績最終還是出來了,陳墨取得了這所縣城絕對名列前茅的成績,憑借著優異的成績進入了他想去的學校;周彥的成績還算不錯,近六百分,但是因為沒達到他的理想,最終選擇了複讀;寧馨比理想低了幾分,和理想一樣被一所二本的師範學校錄取,中文係。

自從高考估分之後理想就有過複讀的想法,現實使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這個喜歡古代史的女生,在喜歡盛世漢唐的同時深深地喜歡上西安那個古城,而西安古城的那所學校便是她心中的一個夢。寧馨最初也準備複讀,但是一番糾結之後她來到學校告訴理想自己決定去那所師範讀書了,怕是自己受不了複讀的苦。最終的結果便是陳墨去了湘城,寧馨去了素有北方江南之稱的地方,而周彥和理想留在了這所承載過他們奮鬥和汗水,記憶著他們青春和朝氣的地方,進行著有一年的拚搏。

選擇了複讀麵對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文科和理科的選擇,一般而言進入高二就會文理分科,但是理想他們這屆學生從進高中以來一直是進行著“3+大綜合”的模式,至於下一屆的學生因為早有分文綜、理綜的消息便已經有所側重。老師們說理想他們這一屆學生選擇複讀根本不占有任何優勢,習慣了大綜合模式的他們不管是選擇了文綜還是理綜和下一屆的學生相比都算是差不多站在同一起跑點,但這些並沒有對理想造成太大的影響。現在真正讓理想糾結的事情不是一切是否要重新開始,而是自己究竟是選擇理綜還是文綜。

正式開學時在九月份,但是麵臨高考的他們八月份已經開始了學習。因為高三的班主任帶了文科班,最初的幾節課理想是在文科班讀的。對於理想而言曆史一直是自己的強項,當堂的內容當堂就可以消化記憶,地裏屬於偏理科性質的東西於她而言也說不上難,唯有政治,從內心深處來說不是怎麼喜歡。但是想到自己是那麼喜歡電磁學等知識(高二時一次物理考試提出的比較偏,全校平均分不足20,理想以60+的成績取得物理老師所教三個班級中的第一),習慣遺傳學的運算,理想就想去理科班。

想法告訴了好友之後,得到的並不是支持,而是勸說,原有無非就是下一屆的師弟師妹們是多麼的彪悍,自己這一屆和他們相比是多麼的無優勢可言;去班主任家,得到的是同樣的勸告。長到十七歲,理想第一次開始了猶豫,甚至連高考誌願的選報時都沒有如此。與其這樣彷徨還不如給自己時間去認真思考,理想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書本,將整理好的書本放到課桌下之後又和同桌打了聲招呼,理想便回家閉門靜思去了。

沒有告訴父母,也沒有再征詢其他人的意見,甚至也不怎麼出門去玩,就這樣,三天之後理想做出了她的決定:回到學校把書抱進理科班,就選理科了,看第一次模考成績究竟能在哪個水平,如果還算可以自己就學理科,如果真是和自己所料差別過多大不了再去文科班。對自己的記憶力理想還是相當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