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居住的第二排坐北麵南的連廈,位於主院第二進院子北頭。
連廈正房三間,正房邊上左右各有兩間稍矮小,甚至稍淺的房子,象耳朵掛在正房兩側:叫耳房。這樣形成了中等人家三房四耳的正房格局。在林家這樣級別的京官中,住房上算是不錯的格局。
主院正房每間高五米、寬七米深五米,每間有三十五平方,居中堂屋麵向南邊衝院子開門,同垂花門在同一條直線上。是家中主人接見晚輩、會見親戚、日常仆婦回稟事情的裏廳。
主院三百四十五平方米,東南角靠近廚房處鑿有水井,四邊有花木、假山營造的景致。林家幼女林文妤當年磨著三哥林昭獻一起建的彩畫木亭,還矗立在院子西北角上,隻是顏色不複當年的光鮮了。
西耳房深五米,兩間打通寬八米,做了女主人客廳--西花廳;東耳房靠主人房的一間前邊是,淺淺兩米寬四米的八平方茶房;該耳房後邊等寬深三米的是十五平方的女主人庫房。
正房前兩米寬的連廊連靠東牆,形成正房東耳房與東廂房間的夾道,與西廂耳房分處主院北麵遊廊東西兩端。
緊東邊耳房打通為穿堂,從這裏走到三進院子內院。
穿過了東耳房穿堂右手是平時緊閉,供女眷出入的東北角門;正對穿堂的是後罩房東頭的東北角院。林家宅子前後院進深等同,格局一樣,呈現南北對稱格局。
出穿堂也叫三門左轉,來到第三進院子--內院,經過東北角門沿連廊避開風雨,到最後一排北房--後罩房。由家中女兒,婢女居住。
後罩房是橫貫宅子東西的第三道也是最後一排北屋連廈,住的是主家女眷,房高四米五,進深五米,比前院房子高大氣派。
東北角院是針線房,針線婆子,繡娘負責看守角門,以防女眷隨意外出。西北角院是漿洗間,院牆外有水井。
西北角院和後罩房中間的西牆上開了個月亮圓門,穿過夾巷修建的內花園,連通了主宅和次宅。是女眷內院活動的主要通道。二房母女來主院向何氏早晚問安,走的都是這條路線。
這類宅子的正房坐北朝南冬暖夏涼;院子居處房屋中間,空曠透風、日照充沛;有分隔三院的門做重重關閉,保證了女眷活動的隱秘性和家人生活空間的獨立性;主院家主正房、兒、女、庶子、仆傭居處房屋高矮和身份高低成正比,看上去一目了然,是宓京多年流行的格局。
依依四下打量,看的蠻有興致,不時的三叔還會幫著解說幾句。也就多花了點時間,才來到主宅正房的堂屋門口。
門口的丫鬟回了裏間老夫人:三爺和大小姐來了,隔了三五息的時間,裏麵傳來個丫鬟脆脆的聲音:“老夫人有請三爺裏廂落座。”
兩人於是前後腳的進了門來,何氏正依坐在正房居中的開間靠後,北牆放置的雕花木榻上。
現在中午的天已有了些暑氣,何氏換下了開始去鬆園時的衣裳。何氏現在身上穿了件新綠底色,銀絲開冰片的鮫絲長袖上衣,配同款長裙,外罩個淺淺雨過天晴的霓紗外褸。
冰片鮫絲衣上精繡的折枝百花,透過霓紗還清晰可見;開冰片的銀線透過紗衣微閃著迷蒙的光澤;花朵夢幻的吐露著香蕊、綻放著桃粉李白杏花嫣紅,象是將朦朧皎月掩映下的春光披罩在了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