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1 / 3)

第四十五章

祁連山深處的收稅人

盛曉英

在白雪皚皚的祁連山腹地、一條無名河流的北岸,坐落著一個國稅係統的基層單位——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國家稅務局祁豐稅務分局。分局距縣局210公裏,距最遠征收點180公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全年無霜期83天,高寒缺氧,氣候惡劣,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現有漢、藏幹部6名,平均年齡36歲,負責著祁豐藏族鄉10202平方公裏的各類涉稅事務。2008年組織稅收收入2564萬元,2012年組織稅收收入14139萬元,5年內增長了5倍多,占肅南縣局國稅收入的47.3%,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居深山,蹲礦坑,艱難險阻何所懼

祁豐鄉經濟相對落後,自然條件差,形成規模效益的企業少,稅源分散單一,增長點不多,控管難度大,分局重點稅源主要是鎢、鉬、銅等礦山開采業。近年來,遭受國際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的影響,組織收入工作困難重重。

分局85%的稅收收入來源於礦山開采業,征管工作的重頭戲便是礦山企業的管理。針對礦山開采業增值稅負明顯低於全省預警值的問題,分局對其生產經營情況和稅收繳納情況進行全麵細致的分析比對後,發現該行業存在成品油耗用和礦產品運輸費用過高等問題,在約談未見成效的情況下,決定對該類企業進行測算評估。為保證采集數據的準確性,分局人員驅車在一麵傍高山一麵臨深崖的狹窄山路上,深入企業的生產經營地,爬上隨時會有滾石下落的開采點,蹲守在粉塵彌漫看不清周邊的破碎點,甚至是炎炎夏日卻寒冷難耐危險無時不在的礦坑,一次就得堅持兩三個小時。從礦坑出來,原本幹淨清爽的人,變得滿身粉塵,麵目全非。一次,車輛拋錨在前不著村後不挨店、手機也沒有信號的路上,分局人員忍饑挨餓,足足等了十幾個小時才幸運的遇到了一輛拉運礦石的卡車,免除了露宿荒野的困境。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辛苦工作,終於取得了礦山開采業的第一手資料,核實了相關問題,規範了整個礦山開采行業的稅收管理。

提質效,優服務,春風化雨潤心田

由於地理環境的特殊性,上門辦稅的人並不多,但分局的辦稅服務廳仍然窗明幾淨,整潔有序,標牌醒目,流程清楚,隨時準備著以優質高效的服務接待每一位納稅人。

征期的一天,分局來了一位牧民,因給鄉政府賣了羊,需要開具發票,由於不懂漢語滿麵愁容,分局幹部牛占林見此情形便猜到了幾分,他用流利的藏族語試探著對老人說:“大爺,有什麼事需要我們幫你嗎?”老人驚訝不已。牛占林詳細的給老人講解了相關政策,並明確告訴老人,開具發票的貨物屬國家免稅範圍,為老人及時開具了發票。

考慮到少數民族聚集地地域跨度大、交通不便、納稅戶分散,該局組織成立了一支流動納稅服務隊,不定期深入牧區、礦區開展納稅服務。服務隊將稅收政策送到納稅人和農牧民手中的同時,還現場受理、實地審核稅務登記、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減免稅等業務,得到了納稅人的一致好評。

雙語服務、延時服務、上門服務、隨時服務,深深融入到分局各族幹部的一言一行中。2013年五一節,分局幹部李正澤陪妻子去武威看望嶽父母,出發後不久,轄區東水峽水電開發公司的一個電話打斷了他難得的行程。水電企業必須在每月1號開出專用發票結算,因企業打印機故障,在開票過程中作廢了兩份發票,發票不夠用了。如果不能及時開出發票,納稅人當月的售電收入便不能如期結算,急需領購專用發票。小李毫不猶豫地說道“我馬上趕過來”!於是,他中途下車,從250多公裏的張掖市返回分局,給納稅人發售了發票。

舍小家,顧大家,紮根深山無怨尤

凡是來過祁豐分局的人都曾被分局幹淨整潔的院落,寬敞明亮的辦稅廳、醒目耀眼的各類榮譽牌,六位稅官兄弟臉上真誠純樸的笑容和淡定平和的氣質所感動。有人感慨道,“在祁豐,不要說幹好工作,能在這裏待著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祁豐分局的各族幹部不但義無反顧地來到了這裏,而且落地生根,彰顯出一個國稅幹部最優秀的品質。

祁豐遠離鬧市,條件艱苦,6名幹部均為男性,因所處環境、遠離家人等緣故,已婚的4人曾經全都是超齡“剩男”,未婚的其中一個年逾而立,另一半仍無音訊。他們不是沒人喜歡,也不是他們不解風情,而是一份份沉甸甸的父母養育之恩,一縷縷男兒誌在四方背後的柔情和責任,不願輕易與人承諾。幹部平均一月才能回家一趟,沒有時間陪伴父母、妻兒和戀人,給不了父母纏繞膝下的照料、妻子孤獨寂寞的陪伴、孩子歡歌笑語的寵愛、戀人花前月下的浪漫……他們的精力和時間更多地投入到了稅務工作和學習中。

全省國稅係統先進個人、分局老局長、57歲的楊豐紅,堅守分局13年,一家四口,妻子、兒女散居在相距200多公裏的3個城市,全家相聚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80後的分局長王克恒,刻苦鑽研稅收業務,認真學習稅收操作技能,2010年在全省稅收競賽中被省局表彰為全省稅收征管和納稅服務標兵,2012年全省會計知識競賽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