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情真趣寫格律(後記)(1 / 1)

閑情真趣寫格律(後記)

愛好是一場精神的曆險,回歸更是一次理性的抉擇。

年輕時對自由詩情有所倚,喜歡在朦朧、縹緲中浸泡、糾纏,也曾經揮灑一顆青春而炙熱的心去編織一本名曰《在山那邊》的集子。隨著歲月年輪的擴散,職業的拷問和藝術的仰望,日漸成熟了業餘有限的塗抹。由於格律詩與書法天然的緣分,對其虔誠的垂青亦是自然。於是,在潛移默化中,在經年累月裏,在茶餘飯後時,自覺不自覺地踟躕於平仄韻律的舞榭樓台,有意無意地開始了自己精神的舞蹈。誠然,由於大眾審美趣味的時尚化和多元化,加之格律詩的局限性,文學創作的潮流早已將其置於藝術殿堂的落寞一隅。但自己駐足其間,深感格律詩的博大精深。如同中國其他傳統文化一樣,格律詩也有其無與倫比的優越和韻味。它的結構美,易讀;它的音律美,易誦;它的節奏美,易記。在當前知識爆炸、網絡紅火、信息塞車的時代,格律詩生逢其時,做了文化領域消脂減肥的楷模。當然,同自由詩相比,格律詩有許多嚴格的規則。有人形象地比喻格律詩創作為“戴著鐐銬跳舞”。從某種角度來講,規則有時也不啻是一種創作的羈絆,多少也限製了詩情的恣意發揮和意境的淋漓表現。

信息時代的落地生根,為文學藝術提供了色彩斑斕的揮灑空間。鉤沉自己多年的創作頁麵,文字留下的影子斑駁陳雜,自由詩、格律詩就是其中紛呈的菜單。在中國傳統文化精粹的食譜裏,作者和讀者應根據自己的胃口和愛好選項定位,尋味咀嚼,盡享樂趣。

平仄和韻律是格律詩的構架和法則。我創作格律詩的原則是:講究平仄,但不唯平仄。因為如果固執地去用格律詩的條條框框生拉硬套,很多有滋有味、富有情趣的優美詩句恐怕就會流產、夭折。

意境是詩詞的靈魂。每一首詩詞的誕生,我都把意境的構思當作至上的追求,盡量將自由詩的靈動美、跳躍美與格律詩的意境美、韻律美糅雜互補,同時秉承“筆墨當隨時代”的理念,伴以現代詩歌的時尚佐料,用心烹飪能適合當代人品位的精神佳肴。

涉獵曆代詩詞諸家,在詩語方麵,我最喜歡的首當納蘭容若,這個被譽為“清代第一詞人”的滿洲正黃旗進士,其作品清新、鮮活,靈性四溢,他在詩詞中打造了諸如“人生若隻如初見”等閃爍靈動的句子,讀之,如品陳釀,令人酣醉。所以,我在創作中,向納蘭容若的詩詞風格方麵做了一些學習和思考。

20餘年的詩詞對聯創作,雖誕生了數百首習作,但經過疏理篩選隻采擷了詩詞167首,對聯115副。小花朵朵,不求紅紫,隻求對自己對親朋對讀者一個踏實而認真的綻放。

這本集子,為了增強情趣性的砝碼,我借用插圖的形式,將自己稚嫩的筆墨予以展現。我雖浸淫書法有年,但因事務纏擾,懶於思索,加之悟性愚鈍,天賦所限,往往心中有字,筆下無形,書法之神難臻如境,筆墨功夫難盡襟懷,懇請道友方家不吝賜正。

時至今日,這本詩集終於付梓出版。作家雁翎是我最早相識相知的文友,在文學這方共同愛好的沃土裏,我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題,我的每一個攀爬都傾注了他無私的幫助。前兩本集子他審稿作序,這次當然還得他操筆潑墨,感謝他用詩一樣的文字為我不起眼的拙作鍍亮了閃光的金色。書畫家司俊傑,在書畫和文學上的修為以及率真的人品令人起敬,相交20年,既是良師,又是益友,感謝他在百忙之中耐心審閱書稿並欣然題寫了書名。還有楊永愛、歐陽前林、王茜、裴成斌、馮小明、趙靈芝等老師、朋友和同事,集子的策劃、審定、攝影、製圖都得到了他們的傾心幫助,在此一並表示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