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說這不就是一個人的十年日記嘛,今日的回顧,並沒有任何明確的指引。其實我也覺得挺好的,因為他們的青春並不迷茫。
莎莎給我分享了一段安妮寶貝的采訪。她說:“我們在生活中很難獲得一種坦誠和真實的溝通,因為這需要同等的對手。但在寫作中可以得到,因為你可以自己和自己說話。而同時你知道,當你跟自己對話時,這些坦誠而真實的語言,會被很多人分享,他們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個部分。”
以前,當人們都走得很慢的時候,一切景色就像雕塑,我們甚至記得住每一處細枝末節的弧度。後來,走得越來越快,一切景色被拉成了一絲又一絲,僅有色彩的射線,我們記得的隻有速度,而無溫度了。
如果一個人隻有速度,而無溫度,那就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了,而是雕塑。
其實雕塑也沒有什麼不好,最近娛樂新聞裏總說哪個明星在杜莎夫人蠟像館與自己的蠟像合影了,然後一群記者哢哢哢哢哢哢。記者問其中一個明星,“你知道杜莎夫人蠟像館的曆史嗎?”明星愣住,搖搖頭,說:“不就是做一個一模一樣的人嗎?”
然後記者解釋:“法國大革命期間,杜莎夫人需要第一時間找到被斬首者的頭顱,被迫為他們製作模型,然後帶到全國展出。20世紀的杜莎夫人蠟像館在經曆了熊熊大火、地震以及空襲炸彈後依舊存活了下來,還原了大量曆史人物的麵貌。不僅僅隻是為了明星做模型而已。”
如果能做一尊有曆史的雕塑,其實也不容易。
2014.4.25
隻是希望被記得
有一種孤獨是你和大多數人一樣時,覺得孤獨。當你和大多數人不一樣了,仍然孤獨。
因為不想寫出和大多數人一樣的答案,所以在3+5的等式後,將8改成了∞。
因為不想和大多數人一樣被看待,所以會去喜歡的女生那裏惹事。因為不想得到和大多數人一樣的評價,所以喜歡上課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雖然有些問題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要問。因為不想和大多數人一樣活著,所以讀大學時每天寫東西——隻因為喜歡的女作家說:我用寫作來區別自己和別的女人。因為不想和大多數人看一樣的風景,所以寧願走五站路,也不願和同學乘同一輛公車。
因為不想和大多數人討論一樣的無聊話題,所以永遠戴著耳塞,聽不同的音樂,進入不同的世界。
因為不想和大多數人一樣在同一個地方生老病死,所以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哪怕漂泊著,也比白活著、等著死要好。
在不想和大多數人一樣的路上,每個人都在極力地探索。因為不想和大多數人一樣被瞧不起,所以他在一段時間裏總是會說:“我哥認識很多人,很多很多人。”因為不想被人知道他幾乎從未泡過酒吧,所以他也會裝出一副很過來人的樣子說:“我不能泡酒吧,因為過去去得太頻繁,所以現在不能看過於閃爍的燈光。”因為不想和大多數人一樣在戀愛中被忽視,所以會說曾經的交往對象對自己有多麼多麼的好。因為不想和大多數人一樣去曆經愛情的褪色,所以會刻意在皮膚上紋上心上人的名字,提醒自己記住此刻愛的決絕,哪怕很久很久之後也會刻意掩飾。
無論是他還是我,我們都曾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擦肩,會心微笑而過。
不記得是你是我還是他或她,我們輕易就會頭暈,然後捂住胸口說自己心髒不太好;說自己不能吃太多海鮮,因為高蛋白過敏……我們怕和別人一樣,於是我們努力讓自己和別人看起來不一樣。因為當自己看起來和別人不一樣的時候,也許就是你能記住我的時候。
為了讓自己被人記住,我們一次又一次在內心塑造一個不像自己的自己。
比別人更堅強,比別人更能偽裝,比別人更能委屈自己,也比別人更柔軟。直到有一天,遇見一個人,他說:“不要太辛苦,做你自己就好。”
你會有突然被戳中的感覺,一切的較勁都被這句話給卸了力。每個人都會經過“我隻是不想和大多數人一樣”的階段,漸漸你會發現,其實我們都一樣。一樣全力以赴追逐夢想,一樣在迷茫中成長,一樣承受孤獨看荒蕪的世界,一樣受傷也偽裝堅強。我們一樣被自己蠢哭過,我們一樣經常換頭像,我們一樣吃完方便麵還想喝湯……當初我們以為隻要自己不一樣,就會吸引到全世界的目光。後來我們滿世界尋找,尋找的卻是和自己一樣的那個你。
其實我們都一樣,一樣想和大多數人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