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分封諸王(1 / 2)

“這個趙佗是怎麼回事,怎麼好好就要出兵我會稽呢,難道偌大一個嶺南地區,還不夠他享受的?”林躍看著前方送來的急報,上麵所言,原大秦南征大將趙佗,如今已經在嶺南建立了南越國,並且自封為南越武王,看那樣子,是大有和林躍為首得的一幹諸侯王,要一道瓜分秦朝。尤其是對方在統一嶺南之後,便急急出兵會稽,恐怕他還以為林躍身在關中,所以東海軍事薄弱,想要趁機撈上一筆。

“是啊,南越國地域極大,東西綿延萬裏,其治下三郡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這些無意不是以一當二的大郡,若非主公你兼得關中東海兩地,這中原大地上,無一人的管轄地域比的上那趙佗。不過從今日之舉來看,他似乎並不滿足想要當這一方諸侯,而是有一統天下的雄心,所以主公對付這種人要慎重啊。”

張良不愧是秦末漢初的第一謀士,在考慮問題的角度上,遠遠廣泛於林躍。林躍原先還有些不解,為什麼趙佗放著自己的土皇帝不當,反而還出兵會稽找林躍麻煩,現在聽張良這麼一說,不禁讓林躍生出幾分茅塞頓開的感覺。遂笑道:“先生繼續,躍願聞其詳。”

“天下諸侯,所為所圖,無非就是奪得一塊打好地盤,然後逍遙快活的過完餘生,最好可以傳承子孫後代。這是從戰國時期,便已經在諸王心中演化出的思想,當然這種為時代落後的思想去,卻被那些舊貴族們充分吸收,隻要奪得一塊較大的地盤,便開始在各個關口大設關卡,以鞏固自己的統治。當然,趙佗也是這樣,為了加強對嶺南的控製,他嚴封五嶺的四關——橫浦關、誆浦關、陽山關、湟溪關,斷絕了數條中原通往嶺南地區的官道,而且還鑄造了諸多防線,比如南雄防線,清遠防線,石門要塞防線等等,這些無一不是他鞏固統治疆域的手段。”

張良侃侃而談,絲毫沒有將林躍當作自己的上級,而是以一種近乎指點江山的口吻,為林躍一一分析著南越情形。“正是如此,他趙佗做了那麼多工作,儼然一副死守嶺南地區的模樣,現在卻在穩定後方後突然出兵,可見此人有絕對的雄心。還有,他並沒有出兵實力弱小的諸侯國,而是先將槍頭對準會稽,也許趙佗並不知道,那邊的防禦比起咱們觀眾絲毫不遜色。不過他卻明白,他樣一來,他便可以以穩定的後方為基礎,逐步蠶食中原大地,同時還可以借此消弱,主公這個第一大諸侯國。”

聽到這兒,林躍腦海中靈光一閃,幡然醒悟道:“我明白了,他認為我的力量最強,所以諸侯們不敢打我的注意,所以他像消弱我,讓中原上的諸侯王們實力相差無幾,到時候,中原上沒有一兩個可以壓製的人物,便會連連戰爭,從而使得中原大地上的武裝力量越來越弱,到時候,趙佗再會師北上,依仗強大的兵力,統一中原大地。就算是他的估計錯誤,諸侯反過來對付他,他也可以不慌不忙的借助數道險關,抵禦我中原的大軍。”

“哈哈,主公如此透徹縱橫大勢,良佩服。”所謂再一流的謀士,碰到一個豬一樣的主公也是白搭,反而有林躍這麼一個智謀絲毫不弱於自己的上級,兩人一唱一和,天下大事便立即明朗,對此,張良這種千裏馬遇伯樂的感覺,讓他心中更是快意無比。

“好了,你也別抬舉我了,我身上幾斤幾兩,我還不清楚。不過你倒說說,咱們應該怎麼做,是打是和?”也許是英雄惜英雄的感覺,林躍在張良麵前根本沒有半點架子,就連稱呼上,也都是你我相稱。倒是張良在相比較下,顯得頗為拘謹,這君臣之道就是這樣,你君高興起來,可以和臣稱兄道弟,沒人敢攔你。而臣就大不相同,隻能一味恪守這種近乎迂腐的禮節,不過迂腐總比掉腦袋好。

“主公以為應該怎麼做?”張良並沒有立即就說出答案,而是反問林躍。

對此,林躍也早就知道這家夥回來這麼一招,便早已經自己想好的結果說了出來,“既打又和!光與之為敵,勢必會讓我又多增加一個敵人,陷入四麵樹敵的情形,這對我秦地日後的發展極為不利。不過,如果不打,一位退避,損失了一個郡城是小,讓中原的十八路諸侯以為我秦國好欺負,那才是極大的禍患。所以咱們一邊打他個措手,一邊由與他議和、結盟,並且再許諾諸多好處,這不但是給趙佗看,也是做給天下人看,我才是名至實歸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