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劍,去勢快如滾雷迅電,以至於在其後拉出一道肉眼可見的白色路徑。
這一劍的根底還是在於劍一,隻是如今的劍一經過徐北遊之手,就不再是尋常的直刺,劍意之雄渾,劍氣之磅礴,劍勢之浩大,絲毫不比劍三十六中靠後幾劍差了。
幾乎就在徐北遊遞劍的同時,塵葉已經一揮大袖,一顆顆雷珠在空中浮現,東西南北各七顆,總計二十八顆,對應二十八宿。二十八顆雷珠自行結成雷池大陣,天幕上雷電翻滾動蕩,其勢煌煌,宛如天劫臨頭,讓人心生無限惶恐之感。
雖然立於雷池大陣之後的塵葉臉色風輕雲淡,但眼中仍舊是閃過一絲凝重。
若說十八樓地仙修士的鬥法是兩個壯年人打鬥,那麼此時手持誅仙的徐北遊就像是拔出了腰間的牛耳尖刀,一個不慎便是血光四濺。
還有劍修一道,不擅求長生證長生,可最擅長與人爭狠鬥勇,正應了那句話,匹夫一怒而血濺五步,在諸多修士之中,佛門僧人防禦第一,道門修士求長生第一,武夫戰力第一,劍士則是攻伐殺人第一,正因為如此,劍修能夠以攻代守,壓製佛道兩家,同時麵對武夫也毫不遜色,最不濟可以做到以命換命,這也就是劍士和武夫被視為可以越境而戰的根本原因。
在從前,一直有個問題,到底是劍修一脈的劍更鋒利,還是佛門的金身更牢固,千百來一直爭論不休,而當年上官仙塵之所以可以無視這個爭議,一人一劍便獨步天下,使佛道兩家無數高手折戟沉沙,正因為他手中所持之劍是天下攻伐重器第一的誅仙,攻伐第一再加攻伐第一,天下又有誰人能擋?
由不得塵葉不心生忌憚。
世間頂尖修士鬥法,尤其是地仙十八樓境界的修士交手,往往都會以保命為第一要義,雙方大多會有默契地點到即止,畢竟到了這個境界,誰都有壓箱底的保命手段,再者就是距離證道長生自剩下一步之邀,沒人想去做行百裏者半九十之人。
不過徐北遊顯然是個好像從不珍惜境界修為來之不易的例外之人,江都城外戰太乙救苦天尊,圜丘壇上戰青塵,梅山中與冰塵二度鬥劍,回歸帝都途中再戰有紫薇加持的冰塵,無一例外都是搏命的手法,讓對手處處束手束腳。
這一次也不例外。
麵對號稱不可越雷池半分的雷池大陣,徐北遊身形不停,手持誅仙衝入雷池之中,刹那間,整座雷池中雷光大作,幾乎照亮了小半個江都。二十八枚雷珠炸出無數電芒,徐北遊的身影已經徹底被雷光淹沒。
下一刻,雷池翻滾不休,如同一鍋燒開的滾滾沸水,接著猛然炸裂,雷池大陣煙消雲散,二十八顆雷珠四散飛射。
塵葉有些難言的訝異,他曾在巨鹿城中迎戰地仙十七樓境界的公孫仲謀,對於誅仙和劍三十六並不陌生,可是他萬萬沒想到,徐北遊不過高出了一重樓境界,竟然會強出如此之多,甚至讓他生出無從招架之感。
難道劍道一途也有“拳怕少壯”的說法?
其實塵葉有一點不明白,劍宗三十六,劍劍不相同,每人都有各自所擅長之劍,公孫仲謀最為擅長之劍是劍十三,而劍一則是上官仙塵最喜愛也是最擅長之劍,徐北遊不僅僅是得了公孫仲謀的傳承,當初在江都城外踏足地仙十八樓境界時也得了上官仙塵的傳承,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得了劍宗十二劍神意的徐北遊,是承繼了劍宗曆代祖師的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