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築工程中後澆帶的施工技術(1 / 2)

建築工程中後澆帶的施工技術

工程建設

作者:王力忠

【摘要】房屋建設過程中,後澆帶施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施工步驟。對整體工程體係的質量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基於此本文對建築過程中後澆帶的施工技術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建築工程 後澆帶 施工技術

後澆帶施工作為當前建築工程中的重要步驟,需要給予充分的重視。為了避免質量問題的出現,要按照正確的施工步驟和方法進行施工。從而來確保承建方和業主雙方的利益不受損害。在對後澆帶進行施工時可以根據不同的結構使用不同的原料對其進行澆築,且要確保後澆帶施工的位置的強度要高於和其連接的其他位置。

一、後澆帶施工方案的設計

在對後澆帶進行施工前,首先要製定出一個合理的施工方案。一個操作性高、設計合理的施工方案是確保施工質量的前提,下麵來具體說一下方案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麵。

(一)嚴格按照圖紙進行施工

施工圖紙是施工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施工指導。因此,後澆帶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圖紙來進行施工。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房屋的結構很多是根據建築的沉降情況而故意設計的,經常會出現在施工的過程中私自對其進行調整的情況,進而導致了一些不必要的問題發生。因此,要根據圖紙進行施工。

(二)堅持抗防兼備的施工原則

在進行方案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的預應力的抵抗和釋放,為了杜絕混凝土上有裂縫出現,可以使用適當的方法來控製預應力的釋放。針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縫隙可以使用細混凝土對其進行填充,從而確保工程的質量。這兩個方麵在後澆帶的施工過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要作為重點工作來開展。

(三)模板和支柱的拆除時間

後澆帶在未澆築混凝土之前,不可以拆除建築物上部的模板和支柱。必須等澆築後的混凝土凝固好了以後再拆除模板和支柱,以避免梁拆除以後使板、梁在這種情況下形成懸臂,進而引起房屋建築的梁板變形。

(四)保證梁板受力鋼筋的連通性

後澆帶處的梁板受力鋼筋必須是貫通的,不能斷開。如果房屋建築物的梁、板的跨度不是很大,可以考慮在施工過程中一次性配足鋼筋;如果梁和板的跨度比較大,可按規定斷開,在補齊混凝土前將鋼筋焊接好。

(五)對後澆帶的間距進行控製

一般情況下,在對矩形構築物進行後澆帶設計的時候,後澆帶的間距以30~40 m為宜,而後澆帶的具體寬度應便於施工過程中的操作,也要結合房屋建築的結構構造,通常情況下,後澆帶的寬度為700 mm~1000 mm。

(六)對後澆帶的位置進行設置

在施工過程中,後澆帶通常選擇整體結構受力比較小的地方進行設置。可以把後澆帶設置在梁板的反彎點。因為這個位置通常情況下剪力不高、受力也比較小。同時,在建築物板、梁的位置也可以進行後澆帶的設置,雖然這個位置的彎矩比較大,不過,剪力卻非常的小。

二、後澆帶施工中的技術要點分析

後澆帶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施工標準進行施工,這樣才可以根本性的確保工程質量。才可以充分發揮出後澆帶的作用,下麵來具體對施工工藝中的要點進行簡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