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故作不情願道:“隻有如此了,大軍即刻拔營回徐州”
周瑜在得知孫策已經領兵回江東,便從江麵上撤回了大軍,皖城的劉勳也因此鬆了口氣,安穩的過了些日子。
建業城中,孫策與周瑜碰麵商議過後,便放出話去,告知劉表、黃祖,現在他孫策要報父仇,起兵攻打江夏的黃祖。黃祖在得知孫策即將領兵來報父仇後,緊張的向襄陽的劉表要兵,以防敵不過孫策。劉表也知道孫策人稱小霸王,不是好對付的,便派文聘領兵五千從襄陽出發,助援黃祖。
這時不得不說下隸屬於豫章的一個險要地方,在鄱陽湖東岸的一個叫上繚的地方,此地方是一個陳姓大家族掌管,一直外人都稱此地方富裕,擁有糧草寶物無數,普通人家都有存糧幾千鬥。可是因為上繚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曆任揚州刺史、豫章太守都對他們無可奈何。上繚的家族勢力事實上早已經成了一個與世隔絕護的獨立王國。正因為與世隔絕,上繚也越發神秘。有一種傳言,說上繚積累了數以千萬計的財富,糧米、金銀以及各種奇珍異寶應有盡有。
當初孫策派太史慈去豫章招兵回來後,派了朱治前去掌管豫章,從朱治彙報有上繚這個奇特的地方後,並未對其采取措施,而是派人前去結好陳姓家族的族長們,而且承諾不會對上繚用兵,隻需要上繚歸順,歸順後你們族長們還是掌管上繚,孫策也不會派人來接管,隻要名義上歸順便可。
皖城的劉勳也早聞上繚富裕,垂涎上繚的財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當初他也曾因為糧食不足問題而苦惱,所以派遣了堂弟劉偕做使者去上繚借糧。上繚的族長們倒是同意了,可是劉勳收到糧食後一看,不但數量不足,而且米的質量也很次,顯然是敷衍了事。
於是劉勳對上繚很不滿意,早就想對上繚下手,可是不敢動。為什麼呢?他怕自己大軍一出,周邊勢力乘機偷襲皖城。到時候上繚沒有到手,老窩反被人抄了,可就大大地不妙!
孫策掌握了劉勳垂涎上繚富裕的事後,同周瑜商定,在大軍出征江夏時,向皖城的劉勳送去一封書信和百金,結好劉勳,就是說我孫策現在帶兵去打江夏的黃祖,我孫策現在比較忌憚你劉勳,怕你劉勳乘機攻我孫策的建業,希望你我兩家結好,互不攻伐,我報父仇,希望你不要趁機襲擊我建業等等。
劉勳在收到孫策書信後,激動的手直抖,不是因為孫策的哀求語氣,而是終於可以抽空對上繚有所動作了。
如今孫策主動要求與劉勳結盟友好,劉勳自然求之不得。他立刻召集軍事會議,決定對上繚用兵。
這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缺明白人。劉勳雖然利令智昏,可是他的部下還算頭腦清醒,有一個叫劉曄的謀士反對出兵,他的理由是:“上繚雖小,城堅池深,攻難守易,不是十天半個月可以拿下的。到時候大軍僵持在外,後方空虛,孫策必然偷襲,後方兵少,很難守得住。何況皖城東麵的居巢、曆陽都有孫策駐兵,屆時將軍您將陷入進屈於敵、退無所歸的尷尬境地。”
其實這也是劉勳所擔憂的,孫策這個盟友究竟靠不靠得住,他心裏也沒譜。劉勳哀歎一聲,知道劉曄說的極為危險,興致全無,決定先行回複孫策,答應結好之事,對於是否舉兵攻取上繚之事來日再做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