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正從街上溜了一圈後,覺得要恢複曆陽城內的生氣,當先還是要解決百姓們的溫飽問題,於是蔣正回到府邸後,直接帶人到縣衙門裏,把大小官員都叫來了,對眾人說道:“百姓疾苦,說白了,就是因為各個諸侯年年戰亂所致,使百姓多離鄉背井,無心耕田,再加上每個地方不同,課稅較重,讓百姓難以生存,現我奉主公之命,駐守曆陽,我就有責任把曆陽整理好,我就有責任讓曆陽的百姓能吃得飽,讓各行各業恢複生機。”
蔣正板著臉說完後,看眾人都一副嚴肅的神情,蔣正不管他們繼續說道:“我希望你們在兩日之內能夠為本將軍找出善於治理之人,能夠為本將軍找出盡快擺脫眼前窘迫的現象!若如不然,休怪本將軍不念人情!”
原曆陽縣尉是個五十多歲的催鵬,為官清廉,隻是當此亂世,無權無勢,隻能順勢而變,盡量的保住自己的官位,以便為百姓做更多事,另一方麵也是怕自己走後,來了個不管黎民百姓的官員,那百姓日子就更加不好過了。此時催鵬見蔣正如此一說,感覺眼前這個將領似乎比較關心黎民生計,壯著膽子道:“回稟將軍,就如將軍所言,百姓飽受戰亂之苦,田地也多有荒廢,此時正是播種小麥季節,可惜百姓多無麥種,家中存糧也被陳蘭賊子給搜刮而盡,幸好有將軍憐愛百姓,廣建粥棚,才使得百姓能夠繼以度日。隻是此計隻能解決眼下問題,不是長久之計,下官鬥膽請將軍撥付錢財,為百姓購買麥種,並鼓勵百姓開荒拓田,明年春夏之際就能夠收割小麥,到時候百姓尚能自保,也能為主公繳納部分課稅,補充糧庫!”
“先生便是曆陽縣尉吧,不知先生姓名是?”蔣正在當初找到曆陽縣尉後,與催鵬見過一次,隻是當時把剩下的事情交給了下麵的人,所以隻記得其人,不知其姓名。見此人說的尚在理,而且也了解百姓最需要什麼,蔣正緩了語氣問道。
“下官正是曆陽縣尉,名為催鵬!”
“催縣尉所言不差,還有其他什麼問題需要解決的嗎,不急,一條一條的說出來,本將軍自會一一為百姓解決。”
“謝將軍,當前百姓還缺農具,望將軍能夠支持百姓,為百姓打造農具。另百姓幾經戰亂,已經有很多人不敢貿然出城務農,生怕命喪城外,還請將軍能夠廣發告示,以安民心!”
“嗯,這些都不是問題,還有嗎?”蔣正見催鵬對百姓的疾苦和難處了解的比較透徹,知其應該是個好官,對催鵬說話也更加的友善起來。
“回將軍,還有,曆陽地勢偏高,以前挖的用來灌溉田地水渠已經堵塞,還需要組織百姓從新修葺一番,以便來年夏季有足夠的水灌溉田地,種植水稻。”
“嗯,有理,的確應該解決,繼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