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與事業9(1 / 3)

菜根譚與事業9

厚待故交,禮遇年老

原文

遇故舊之交,意氣要愈新;處隱微之事,心跡宜愈顯;待衰朽之人,恩禮當愈隆。

譯文

遇到多年不見的老朋友,情意要特別真誠,氣氛要特別熱烈;處理某種秘密的事情,居心要特別坦誠,態度要特別開朗;對待年老力衰的人,舉止要特別殷勤,禮節要特別周到。

活學活用:

厚待故交,禮遇年老

一個人在社會上不知道怎麼待友,不懂得如何尊敬老人,是沒有教養、沒有知識的表現。人不能太勢利,所謂“人走茶涼”,尤其對失了勢往日威風不在的朋友更應注意,要特別真誠、特別熱烈才對,做人就應光明磊落一些。生活中,有人對待權勢之人畢恭畢敬,而對待年邁無用的老人卻嗤之以鼻,這同樣是勢利的表現,切不可為。待人如此,對處事而言,不能因處於無人知道的地方,就有營私舞弊的念頭出現,在黑暗處要比在光明處更加磊落,這樣才能顯現出不凡的人格。一個人在待人處事上,能充分地體現出修養的高低,而以上這三種為人的標準,是立身最起碼的知識。

君子立德,小人營私

原文

勤者敏於德義,而世人借勤以濟其貧;儉者淡於貨利,而世人假儉以飾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為小人營私之具矣,惜哉!

譯文

勤勉的人本來很看重道德情操,但有人卻把勤快用在貪婪地搜刮財物上;儉樸的人本來對金錢看得很淡,但有人卻借口節儉而掩飾其吝嗇的本性。勤勉和儉樸本來是君子立身的法寶,反而變成卑鄙小人謀取私利的工具,真是令人感到惋惜。

活學活用:

君子立德,小人營私

縱觀世事,君子守身的法則,往往成為小人營私的工具。世事大抵如此,“幹將”、“莫邪”雌雄寶劍,在名將手中就會變成保國為民的利器,反之如果落在壞人手中就會變成殺人的凶器;如顯赫官位,君子處之,是為了施展抱負,做一些有益人民的事情;而小人處之,則是為了利用權力,為自己謀取私利。可見不管什麼東西產生的客觀效果首先要由運用者來決定,運用者的內在素質低、思想境界差,再好的東西都會成為營私逐利的工具,都能找到堂而皇之的理由來偽裝。而檢驗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也隻需從他的行為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意興作者,隨作防止

原文

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防止,豈是不退之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非常明之燈。

譯文

憑一時感情衝動和興致做事的人,等到熱度一過事情也就跟著停頓下來,這哪裏是長久奮發向上的做法呢?從情感出發去領悟真理的人,有時領悟也會被感情所迷惑,這也不是永久光亮的靈智之燈。

活學活用:

意興作者,隨作防止

做事要有始有終,靠的是恒心、毅力,如果隻憑一時的衝動和興致做事,那麼熱度一過事情就會半途而廢、不了了之了。

其實,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做一件事,開始時我們往往幹勁十足,而事情也會十分順利,等幹到一半時,緊張的情緒有所減退,放鬆和慵懶之心漸起,此時辦事效率降低,如果不及時警醒以毅力克服,往往前功盡棄。所以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持之以恒,克服三分鍾熱情的毛病,鍛煉自己的意誌力。

做事要從理性出發持之以恒,而理解事理也應從理性出發,如果憑自己一時情感去領悟真理,往往會被衝動的感情迷惑,難以領悟人生真諦。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原文

人之過誤宜恕,而在己則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則不可忍。

譯文

別人有了過失應當寬恕,而對自己的錯誤卻不能輕易原諒;自己遭到困窘和屈辱,應當默默忍受,而看到別人有了困窘和屈辱時,則應挺身而出。

活學活用: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社會中,對人嚴、對己寬的問題普遍存在,問題的實質在於對人對己要求的標準不同。對別人馬列主義,對自己自由主義;看別人的缺點多,看自己的優點多;批評別人往往苛刻求全,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不看別人的現實表現,糾纏過去的恩怨是非;批評自己的時候則輕描淡寫,強調客觀,蔽短護私。自己不求進步,不思進取,又害怕別人進步,獲得成就和名聲……

應該去掉這種不健康的心理,改變這種不健康的風氣。用高標準要求自己,嚴格檢查自己思想上、工作上的缺點;同時以寬厚態度對待別人,鼓勵、支持別人從善、向上的積極性。這樣,不但自己和別人共同進步,也有利於解決人際關係中的矛盾,形成積極健康的良好風氣。

為奇不異,求清不激

原文

能脫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為奇而為異;不合汙便是清,絕俗求清者,不為清而為激。

譯文

能夠脫離庸俗習氣的便是奇人,假如挖空心思刻意追求新奇,那不是奇人而是怪異;不同流合汙便是清高,假如違背人之常情去追求清高,那不是清高而是偏激。

活學活用:

為奇不異,求清不激

一個人能夠超凡脫俗,擺脫名利的束縛,致力於內心的修養,這樣的人是名副其實的奇人。但要達到這種超凡的境界,並非一日之功,需要從生活中的每一天,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而這種境界中的人所擁有的氣質和風貌也是別人不易學到的。倘若有人想通過自己的標新立異來使自己成為奇人,隻能是給人留下笑柄,成為一個不倫不類的怪物。清高是一種高潔的品德,是出汙泥而不染的品行,是在世俗中保留自己心中的一方淨土,如果以為清高就是遠離世俗,斷絕一切欲望,那就大錯特錯了。

自薄而厚,先嚴後寬

原文

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後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嚴而寬,先寬後嚴者,人怨其酷。

譯文

對別人施恩應當由淡薄逐漸到濃厚,如果開始濃厚後來變得淡薄,別人就會忘記你的好處;在別人麵前樹立威嚴應當先嚴厲一些,然後逐漸寬緩,假如先寬緩後再嚴厲,別人就會抱怨你太冷酷。

活學活用:

自薄而厚,先嚴後寬

無論是施恩於人還是樹立威嚴,采取的方式方法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麵。

施恩於人宜自薄而厚,樹立威嚴宜先嚴後寬。打一個通俗易懂的比擬,這就好比是我們平時吃飯,假如先吃美味佳肴,後吃粗茶淡飯就難以下咽;反之,則會吃得津津有味,很是香甜。別人也有同樣的心理,你第一次施恩多了,第二次有所減少,別人就難免失望,產生抱怨;反之,你第一次施恩較少,而第二次卻讓他享受了更大的恩惠,出乎於他的預料,他自會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