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品德、學問主要是依靠自身努力而得,而不像機遇等等更多取決於外部條件。就像當今社會,高尚的品德、淵博的學問是令人追求的對象,而有人卻偏偏喜歡陰暗邪惡、不學無術。可見,凡事要靠自己主動才行。
信人示誠,疑人顯詐
原文
信人者,人未必盡誠,己則獨誠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詐,己則先詐矣。
譯文
一個信任別人的人,別人雖然未必都誠實,但他自己卻誠心待人先做到了誠實;一個猜疑別人的人,別人雖然未必全都奸詐,但他自己卻先成為虛情假意的人。
活學活用:
信人示誠,疑人顯詐
以誠待人是為人處世的原則。一個真誠的人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他不會當麵說你的好話,背後卻捅刀子;他不會違心地騙取你的好感,換取你的信任,而謀取他自己的利益。真誠的人光明磊落,他的心靈毫不掩飾地向你開放,他忠於自己,也忠於別人。
然而“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生活中有一些人十分虛偽,心中有一分,外麵做得恰似十分;嘴上說真誠,心中卻充滿猜疑。結果弄得人心惶惶,必然會失去朋友,沒人願意與他共事。
真誠與猜疑,如同水與火,兩者互不相容。一個真誠的人,一個渴望真誠的人,必須拋棄猜疑。猜疑是害人的,它貶低了自己,也貶低了別人。163——豁達大度,寬以待人念頭寬厚的,如春風煦育;念頭忌刻的,如朔雪陰凝。
豁達大度,寬以待人
原文
念頭寬厚的,如春風煦育,萬物遭之而生;念頭忌刻的,如朔雪陰凝,萬物遭之而死。
譯文
一個胸襟寬廣忠厚的人,就像和煦的春風,吹拂萬物,能給萬物帶來勃勃生機;一個胸襟狹隘刻薄的人,就像嚴冬的冰雪寒凝大地,能給萬物帶來殺氣。
活學活用:
豁達大度,寬以待人
人們往往把寬廣的胸懷比作大海,能廣納百川之細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比作彈簧,具有能屈能伸的韌性。誰若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時寬以待人。否則,相容度低,則會使人疏遠,減少合作力量,人為地增加阻力。
人往往能夠將別人的缺點看得一清二楚,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因此嚴厲地指責別人。在與人相處時,要懂得隨時體諒他人,在溫和且不傷害人的前提下,適宜地幫助別人。以嚴厲的態度對待別人,容易招致他人的怨恨,反而無法達到目的。若要避免遭受這樣的困擾,關鍵在於寬容他人。
做人不應用苛刻的標準去要求別人,要尊重別人的自由,隻有做一個能理解、容納他人的優點和缺點的人,才會受到他人的歡迎。而對人吹毛求疵,又批評又說教沒完沒了的人,不會有親密的朋友,別人對他隻有敬而遠之。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原文
為善不見其益,如草裏冬瓜,自應暗長;為惡不見其損,如庭前春雪,當必潛消。
譯文
行善事表麵上可能看不到什麼好處,但就像一個長在草叢中的冬瓜,自然會在暗中一天天結果長大;做壞事的人,雖說表麵上看不出有什麼壞處,但就像春天院子裏的積雪,隻要陽光一照射自然就會融化消失。
活學活用: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佛家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所表明的也是這個道理,善與惡有時不是馬上可以見到結果的,但多行不義必自斃。做一件善事算不得善人,行一件壞事也不是壞人,但量的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質的變化。可見一個人絕對不能心存僥幸做壞事,早晚有一天可能東窗事發鋃鐺入獄。也不要認為自己平日人緣好,在自己的圈子裏吃得開,就膽大妄為貪贓枉法。其實這種想法大錯特錯,早晚劣跡會全部暴露出來。天網恢恢,作惡事的人不望人知,但法律無情,疏而不漏。行善的人不望人報也就不望人知,但人們心裏總會明白,每件善事猶如種子在人的心裏,伺機便會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