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與事業1
依阿權勢,淒涼萬古
原文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譯文
恪守道德規範的人,可能會遭受一時的冷落;而那些依附權勢的人,卻會遭受永遠的淒涼。但凡通達事理、胸襟開闊的人,重視物質以外精神的價值,考慮到自己死後的名譽。所以他們寧願受一時的冷落,也不願遭受永遠的淒涼。
活學活用:
依阿權勢,淒涼萬古
曆史上有不少恪守道德的高潔者,走的是寂寞的人生之路。如人們熟知的貧居陋巷、簞食瓢飲而不改其樂的顏回;身遭流放而後自沉於汨羅江的屈原;持節牧羊的蘇武;堅持抗金而血灑風波亭的嶽飛等等。他們不是人生的春風得意者,但他們卻是曆史上的有德之人,千百年來,人格的魅力永遠傳頌。
相反,類似趙高、秦檜之流,生前趨炎附勢,雖可享盡榮華富貴,不可一世,卻也免不了被押上曆史的審判台,遭到審判,遭人唾棄。
據此來論,隻要一個人的榮譽富貴是建立在道德之上的,那麼,一切就如山林的自然盛開之花,繁衍不息,是建立在依仗權勢基礎上的富貴名譽所不可企及的。
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原文
涉世淺,點染亦淺;曆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譯文
涉世不深閱曆短淺的人,其所受社會不良影響也就少一些;涉世很深見多識廣的人,其城府也隨之而增加。所以君子與其處世圓滑世故,不如保持質樸憨厚的個性;與其小心謹慎、委曲求全,不如豁達、豪邁一些。
活學活用:
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社會是人生的大舞台、是一所大學校。剛剛踏入社會的人,因處世缺乏經驗,所以仍能保持純樸天真的個性。但隨時光的飛逝,社會閱曆的加深,人往往變得圓滑世故。
曾有這樣一個人,領導讓他看一報告,他看了看說:“寫得不錯。”領導搖了搖頭。他趕緊說:“不過,也有一些問題。”領導又搖了搖頭。他說:“問題不大。”領導再次搖頭。他又忙說:“我建議打回這個報告。”誰想領導一言驚醒夢中人,“這新衣領真不舒服。”
你看,這樣為人處世,豈不很累?
追求“善於處世”本身並無過錯,可善於處世,並不等於要圓滑、虛偽、八麵玲瓏、見風使舵或是大耍陰謀。一味在如何討好別人,如何使自己不吃虧上下功夫,就會扭曲自己、使自己變成一條變色龍。從此點上看,為人處世,多些正直、多些真誠、多些樸實、多些灑脫,實在難能可貴。
心胸宜坦,才華宜藏
原文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譯文
君子的心胸,應像青天白日一樣光明,沒有什麼不可以告人的事情;君子的才華,應像珍珠美玉一樣珍藏,不應輕易炫耀讓人知道。
活學活用:
心胸宜坦,才華宜藏
胸懷坦蕩是做人的原則,蘊藏才華是處世的智慧。
胸懷坦蕩的人,為人光明磊落。胸懷坦蕩的人,更是一個誠實的人,他誠實地對待自己、對待他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讚揚過一位叫平老靜的老者,稱他“平凡而偉大”。平老靜是一個包子鋪的店主,他曾拿鍍金鐲子去當,贖回來的卻是真金鐲,就去當鋪還掉,大家知道平老靜光明磊落是個誠實的人,都去他的鋪子買包子,他因此而生意興隆。
一個人胸懷坦蕩,他就能與別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他也就擁有了成功的基礎,但若想成功還須謹記:切忌鋒芒畢露。
鋒芒本意是刀劍的尖端,就像人們露出來的才華。有鋒芒是好事,但鋒芒可以刺傷別人,也會刺傷自己,運用起來須小心翼翼。否則,過分顯露自己的才華容易招來嫉恨,從而導致自己的失敗。當然,蘊藏才華並不是永遠藏而不露,而是“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先保全自己,待時機成熟時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出淤不染,知巧不用
原文
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
譯文
權勢和財利,不接近這些的人就清白,接近了而不為之所動的人就更清白;機謀巧詐,不知道才算高明,知道了卻不使用那就更高明了。
活學活用:
出淤不染,知巧不用
有的人遇到有利可圖的事,就削尖了腦袋往裏鑽;而在權勢富貴者的周圍,天天都有趨炎附勢的人聚集在一起。究其原因,隻因一個“貪”字。因“貪”而聚集起來的組合不可能有人間真情,出現“富居深山有遠親,貧在鬧市無人問”的局麵也不足為奇。
有貪必有失。從古至今,因權力而貪汙、因金錢而墮落喪命者比比皆是,隻有人格高尚的人,才能出淤泥而不染,才能恥於機謀巧詐而不用。尤其掌握了權力和金錢的時候,卻能保持清醒、淡泊則更高尚。
智者說:“你認為美玉是寶,我則認為不貪才是寶。”同樣一個“寶”字,世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理解,哪種令人欽佩?哪種令人鄙夷?聰明的你又會選擇哪一種呢?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原文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身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譯文
耳中常聽些不中聽的話,心中常想些不如意的事,這些都像是敦品勵德有益身心的磨刀石。反之假如聽到的每一句話都悅耳動聽,想到的每一件事都稱心如意,那就等於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毒藥裏。
活學活用: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孔子家語》中有“良藥苦口而利於病,忠言逆耳而利於行”,這句話人們常說,其間道理也顯而易見。可生活中人們往往隻喜歡聽誇獎奉承之詞,別人一誇就飄飄然、得意洋洋;反之,對待逆耳忠言,一聽如坐針氈,甚至是暴跳如雷。殊不知自己生活的輕浮,在無形之中削弱了自己的上進心。
記得那窮途末路的郭國國君,逃亡之際仍改不了喜歡聽奉承話的毛病,當車夫告訴他之所以逃亡全是由於他有德,而天下人皆無德的緣故,郭君聽後喜不自禁,笑著睡熟於車上,而車夫悄悄離去,郭君死於田野。由此可見,這樣的人多麼幼稚、無知,其失敗並非偶然。
聽逆耳忠言,思失意之事,能使人更加成熟,是使人成功的階梯。從聽和思中可以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從而修正自己的思想言行。正如哲人所說:“人是在不斷地糾正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中成長和提高起來的。”
和氣致祥,喜神多瑞
原文
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譯文
在狂風暴雨的天氣裏,連飛鳥也會感到惶惶不安;在風和日麗的日子中,連草木也會呈現欣欣向榮。由此可見,天地之間不能一天沒有和煦溫馨的氣氛,而人的內心也是一樣,不可以一天沒有樂觀自信的情緒。
活學活用:
和氣致祥,喜神多瑞
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隻要你感覺你是幸福的,那麼毫無疑問你就是幸福的!”境由心生,世間萬物常隨我們心理的變化而轉移。當我們怒氣衝天時,看一切事物都覺得可恨可憎;當我們悲觀失望時,看一切事物都覺得可悲可泣;當我們喜開顏笑時,看萬事萬物都覺得可喜可樂。
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好的心態決定好的命運。人的命運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握,麵對同樣一件事,你可以是歡天喜地,也可以是憂愁悲傷。你擁有歡欣樂觀的心態,如霽日光風的天氣,使你生活健康明亮;相反,你擁有悲觀失望的心態,如狂風暴雨的天氣,使你庸人自擾一事無成。
真味是淡,神奇是常
原文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隻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隻是常。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