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求學篇3
江河不棄溪流,學問貴在積累
【原文】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夫之胚胎。此時若火力不到,陶鑄不純,他日涉世立朝,終難成個令器。
【釋義】孩子是成年人的前身,而學生是官吏的前身。如果在孩童和學生時期磨煉不夠,也就是說在這段時期沒有被教養好,或者沒有勤奮學習,那麼,踏入社會做事時,就很難成為一個有用之人。
富家女,上進建奇功
人們聽慣了楊家將、看慣了遼宋之爭,對楊家將血染疆場的忠心感慨不已,從而忽略了一位與楊家將對立的巾幗英雄——蕭太後。在中國封建社會的舞台上,出過幾位卓越的女政治家、女統治者,遼國的蕭太後就是其中一位,其影響和地位格外引人注意。
蕭太後原名蕭燕燕,漢名叫蕭綽。蕭氏,本來是契丹貴族乙室和拔裏氏。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仰慕西漢高祖劉邦及其布衣將相之局,遂將耶律氏改稱劉氏,而將乙氏和拔裏氏比為蕭何,遂為蕭氏。蕭氏是契丹的大姓,出任國事,而且耶律阿保機還把蕭氏定為皇後家族,所以遼國自耶律阿保機以後的皇後幾乎無例外地姓蕭,故蕭氏號稱“國舅丈”。
蕭燕燕之父蕭思溫,乃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駙馬都尉。蕭燕燕的母親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女。也就是說,蕭燕燕的外祖父乃是遼國名君。顯然,她是位家世顯貴的千金。蕭燕燕自幼聰明過人,是位喜愛讀書、性格堅強的姑娘,從小就深得父親的寵愛。父親有意重點培養她,專門為她請了老師,教她各方麵的知識。就這樣蕭燕燕長到十五六歲時,便能夠精通很多連男人都不懂的知識,她的“英雄本色”初露頭角。
後來,蕭思溫準備把這個寶貝女兒嫁給韓德讓為妻。韓氏在遼世代掌管軍政,韓德讓的曾祖、祖父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開國功臣。韓德讓自幼喜讀漢文典籍,文化修養深厚,文韜武略均名冠一時,且此人年輕英俊,儀表不凡,誌向遠大。對於這門親事,蕭燕燕暗中高興了一陣子。誰知,她與韓德讓訂婚不久,就發生了一場大的變故,這次變故把她推向了遼國皇後的位置。
原來,遼穆宗繼位以來,荒淫無度,不理政事,而且殘忍暴戾,嗜殺成性。身邊的人個個朝不保夕,於是侍從在其行獵途中將其殺害。蕭思溫等人立即擁立世宗次子耶律賢為帝,這就是遼景宗。這一年,蕭燕燕17歲。遼景宗登基後,為了報答蕭思溫的擁立之功,特別提出要選他那位嫋嫋婷婷、獨具風韻的女兒蕭燕燕為貴妃。這樣,蕭燕燕沒有成為韓德讓的妻子,反倒入宮成了遼景宗的妃子。不久,她就被冊封為皇後。
曆史給了蕭燕燕進一步施展才華、表露個性的機會。遼景宗即位時,遼國已享國50餘年,一度成為東西橫行、聲肆萬裏的強大王朝。但由於近年來皇族內部爭權奪利的相互傾軋和各種矛盾的日趨激烈,遼國已逐漸敗落。遼景宗一心想整振朝綱,無奈因病魔纏身,心有餘而力不足。遼景宗遂不得不開始倚重於皇後蕭燕燕協助他處理政務。蕭燕燕看著常年臥病在床的皇上,目睹國家多年動蕩、局勢危難的現狀,義無反顧地擔起了治理國家的重任。
後來,蕭思溫在伴駕出行時,被其政敵暗殺。事過數月,才查出背後指使者是國舅蕭海隻、蕭海裏及蕭神靚。父親被殺,使得蕭燕燕更深切地感受到朝廷內部的矛盾重重。她心頭再一次警鍾長鳴,於是暗下決心,定要使日趨衰微的國家再度振興。堅定的信念促使蕭燕燕銳意進取,慢慢地,她那堅韌剛毅、臨危不亂、處事果斷、雷厲風行的個性越來越充分地顯露出來。經過數年的艱苦磨煉,她由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成長為一位頗具政治經驗和才幹的人物。逐漸地,她成為大遼國的政治核心。
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35歲的遼景宗病死。他在臨終前頒布遺詔:“梁王隆緒繼位,軍國大事聽命皇後。”這就直接把蕭燕燕推向了遼國政治舞台的前沿。梁王隆緒在母親的輔佐下,即皇帝位,是為遼聖宗。聖宗即位之初,宗室親王各擁重兵,麵對當國的孤兒寡母,難免心懷異念,史稱“時主少國疑,宗室擁重兵,內外震恐”。麵對嚴峻的形勢,蕭太後心存憂慮,思緒萬千。她深知人事的重要,為了穩定政局,振興大遼國,她廣泛培植親信。在此過程中,蕭太後充分施展出她高超的政治手腕,把契丹和漢族中的有識之士緊緊地網羅在自己周圍。其中,以耶律斜軫、耶律休哥等契丹貴族和漢族人韓德讓等為代表,形成了一個得力的集團。
雖然國內政壇暫時穩定,但形勢並不樂觀,用句時髦的話說,就是國際政治關係複雜。當時正值五代結束,宋朝剛剛建國不久,用政治風雲變幻無常來形容絲毫不過分,況且大宋開國皇帝太祖曾對丞相趙普說過:“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太祖弟太宗一刻也沒忘記太祖一統天下的遺誌,而遼國也久窺中原國土的富饒與肥沃。這種政治環境的確險惡,但也給統治者們提供了展示他們才能、性格的機會。
蕭太後執政後第一次與宋交鋒是在燕雲一帶。燕雲十六州是遼宋的主要戰場,從五代到宋戰火不斷,一直是兵家常爭之地。當時大宋太宗皇帝禦駕親征,率兵直撲幽州城下。當時協助處理國政的蕭太後命耶律斜軫率兵救援,大敗宋軍於高粱河。宋太宗中箭,跌落馬下,後乘驢車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