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為人處世篇3
15.路窄處留一步,味濃時讓三分
【原文】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嚐。此是涉世一極樂法。
【釋義】當你走在狹窄的小路上時,一定要靠一側走,給別人留一點路走;當你吃到美味佳肴時,別忘了給親人朋友留出三分讓他們品嚐。這可謂做人處世的極好方法。
種下“義”,收獲“福”
春秋末年,齊國的國君橫征無度,苛捐雜稅繁重,害得民不聊生。
田成子看到這種情況後說:“公室用橫征暴斂的手段榨取民脂民膏,‘取之猶舍也’。”於是他就派人做了大小兩種鬥,把自己糧食用大鬥借給饑民,用小鬥回收還來的糧食。田成子這種惠民的政策深得民眾擁護。於是,很多人紛紛前來投靠田成子,給田成子種地。一時民歸如流水,為後來的田氏代齊奠定了堅實的人心基礎。
史學家範曄說:“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不知與之為取。”其實,田成子看似失去了很多糧食,吃了大虧,但是他得到了比糧食更重要的人心。得與失是相互轉化的,失隻是一時的,隨之而來的便是收獲。
無獨有偶,孟嚐君也是一個嚐到了“吃虧”甜頭的君子。馮諼是孟嚐君門下的一個謀士,感動於孟嚐君在自己落魄時候的真誠相待,決心為孟嚐君效力。
一次,孟嚐君要派人到封地薛邑去收租,問誰願意去。馮諼便自告奮勇地說他願意去。臨走時,馮諼問孟嚐君回來時要買點什麼,孟嚐君告訴他說:“你看家裏缺點什麼就買點什麼東西吧。”
馮諼去了薛地後,把民眾召集到一起,對大家說:“孟嚐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難,所以特意派我來告訴大家,以前欠的債一律作廢。”百姓都目瞪口呆的,怎麼也不相信。為了使大家相信,馮諼當著百姓的麵把債務燒了。百姓都感動地跪下,高呼孟嚐君是好人。馮諼兩手空空地回來,報告說債已經收完了。孟嚐君很高興,問他買了點什麼回來。馮諼說買了“義”回來,接著便講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孟嚐君聽後很不高興,說:“好貴的‘義’!”數年以後,孟嚐君被讒言所害,逃到薛地。薛地的百姓成群結隊地走出數裏來迎接孟嚐君。至此,孟嚐君才真正體會到馮諼給他“種下”的“義”。
所以說,好予者,必多取。暫時的損失,會帶來更大的收獲,吃虧並不是禍。
鮑叔牙退位讓賢,管仲輔佐桓公稱霸
春秋時期,齊國的鮑叔牙和他的好朋友管仲都很有才學,分別做了齊國兩位公子的師傅。管仲為了能使自己輔佐的公子糾成為齊國的君主,曾經不遺餘力地對付公子小白,還用箭射過他,差點要了公子小白的性命。然而公子糾奪位失敗,反倒是鮑叔牙輔佐的公子小白成功登上齊國國君的寶座,也就是齊桓公。齊桓公成為君主以後,一方麵準備讓自己的師傅鮑叔牙擔任丞相,另一方麵就想殺死管仲,報一箭之仇。
但是,鮑叔牙非常了解管仲,知道管仲的才學在自己之上,因此想方設法向齊桓公舉薦管仲。
有一天,鮑叔牙晉見齊桓公後,先向齊桓公表示慰問,後又向他表示祝賀。齊桓公很不理解。
鮑叔牙解釋說:“公子糾是您的哥哥,為了國家您不得不殺了他,這是我向您表示慰問的原因。管仲是天下罕見的人才,我將他帶回來為您效力,這又怎麼能不向您祝賀呢?”
齊桓公聽到鮑叔牙說起管仲,馬上就火了,生氣地說:“管仲差點用箭射死我,把他扒皮抽筋都難解我心頭之恨,你竟然讓我重用他?”
鮑叔牙卻不以為然,勸解齊桓公說:“為人臣子的當然是各為其主,管仲用箭射您完全是因為公子糾。您要是能夠重用他,他將會幫您射得整個天下,相比起來,射了一箭又算什麼?”
齊桓公聽了這話,說道:“我知道你和他關係很好,看在你的麵子上,我不殺他,赦免了他的罪,但我也不想用他。”
鮑叔牙見齊桓公態度堅決,隻好退下。
齊桓公當上君主之後,大封有功之臣。他想讓鮑叔牙擔任上卿這個職位,幫助自己處理軍國大事。但鮑叔牙卻推辭了,說道:“您讓我不再挨凍受餓,已經是很大的恩惠了。但是以我的能力,並不能勝任治理國家這樣的大事。”
齊桓公堅持說:“我很了解你,不要再推辭了。”
鮑叔牙說:“您嘴裏的‘了解’,是知道我做事謹慎,遵紀守法,但這些是每一個臣子都應該具備的,依靠這些並不能很好地治理國家。那些善於治理國家的人,對內能使百姓安定,對外可以讓四方臣服,既能讓王公諸侯無憂,還可以使國家社稷平安,最終名垂青史,功留萬代。這樣經天緯地的才能哪裏是我能擁有的呢?”
齊桓公對這番話很感興趣,就問鮑叔牙說:“你想說的這種能夠輔佐君王治理國家、成就大事的人才現在還有沒有?”
鮑叔牙說:“如果不需要這樣的人才也就罷了,如果一定要找這樣的一個人,除了管仲還能有誰?”
齊桓公聽了不再說話。
鮑叔牙見齊桓公有些心動了,就說道:“比起管仲,我有五個地方不如他。對黎民寬緩,讓百姓感受到恩惠,使百姓安定,這是第一方麵;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是第二方麵;讓百姓團結一致,有凝聚力是第三方麵;製定國家法令製度,讓所有人遵從是第四方麵;鼓舞軍民鬥誌,讓人們奮不顧身是第五方麵。”
齊桓公非常信任鮑叔牙,見鮑叔牙如此推崇管仲,就說:“您帶他來吧,我考察一下他的才能。”
鮑叔牙卻說:“對於那些非同尋常的人,一定要用隆重的禮節來對待。您應該挑選一個好日子,親自去郊外迎接他。如此做法不但能夠顯示您尊重人才,還能讓人知道您不計私仇。試想這樣一來,那些有才能的人還有誰不願意為您效力呢?”
齊桓公接受了鮑叔牙的建議,於是選好了黃道吉日,去郊外迎接管仲。
齊國的黎民百姓聽說齊桓公要親自去迎接一位賢才,紛紛前往觀看。他們遠遠看見儀仗隊伍中有幾輛馬車,在正中間的一輛車子上,有一個人跟齊桓公並排坐著,身材高大魁梧,顯得很有氣度。但是走近一看,卻認出來那個人竟然是差點用箭射死齊桓公的管仲,無不大為吃驚。
管仲隨同齊桓公入朝之後,跪倒向齊桓公謝罪,說:“我是一個俘虜,您能赦免我的罪行就很幸運了,怎麼能接受您這樣的禮遇呢?”
齊桓公對管仲很客氣,說道:“我有問題向您請教,坐下之後才好說話。”管仲於是站了起來,坐在一旁。隨後齊桓公就一些國家大事向管仲請教,管仲一一為其講述,兩個人談論得非常投機。齊桓公見識了管仲的才能之後,決定重用管仲。
與此同時,鮑叔牙又向齊桓公建議說:“地位低的人不適宜和地位高的人一起做事,貧窮的人也不好指揮富有的人。和國君關係不好的人很難管理國君的親信,如果您想重用管仲,必須優待他,讓他身居相位,並像對待父親和哥哥那樣對待他。”
於是齊桓公準備任命管仲為丞相,但是管仲卻不接受。齊桓公不理解,管仲說:“要想建立一座大廈,隻有一根木料是成不了事的;隻有一條河流難以形成浩瀚的大海。如果您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使用幾個人。”
齊桓公問需要哪些人。
管仲說:“隰朋能說會道,善於辭令,而且言行舉止有理有節,這方麵我不如他,請任命他為大司行負責外交;寧越能夠利用地力開荒耕地,多打糧食,這方麵我不如他,請任命他為大司田負責農耕;王子成父能夠約束士兵,讓將士們視死如歸,奮勇殺敵,這方麵我不如他,請任命他為大司馬負責軍事;賓須無公正無私,判案正確,這方麵我不如他,請任命他為大司理負責案件審理;東郭牙忠直敢言,能直接揭露君王大臣的過失,這方麵我也不如他,請任命他為諫官。您要是想治理國家,富國強民,提升軍隊的戰鬥力,有這幾個人就可以了。如果一心想成就霸業,我雖然才能一般,不過也能勉強幫您完成您的理想。”
齊桓公聽完這番話,更堅定了重用管仲的決心。他準備好了祭祀用品,帶著管仲,來到祖先神位前舉行了隆重的儀式,任命管仲為相國,並給予他豐厚的獎賞。同時,他根據管仲的舉薦任命隰朋等五人,讓其各司其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