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路徑的選擇與實證分析
經濟視野
作者:李陽
摘 要: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且已於2013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一方麵,經濟的迅速增長有效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麵,也進一步增加了我國在世界的影響力。為了進一步推動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以宇澤-盧卡斯兩部門模型為例,在對模型的參數與產出增長率進行估算的基礎上,對我國經濟增長路徑的選擇方式展開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經濟增長路徑;宇澤-盧卡斯模型;風險回避係數
國內經濟長期以來一直以依賴於物質資源的粗放式增長為主,當前,新的環境對經濟增長方式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如何將傳統的粗放式增長的經濟模式逐步過渡到以消費為主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中來,已成為國家和人民需要共同考慮的問題。因此,本文著重對中國經濟增長路徑的選擇進行了全麵的研究,以期為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和建議。
一、兩部門模型說明
引入兩部門模型中的一類特殊模型,宇澤-盧卡斯模型,對其進行分析可知,物質生產部門以及教育部門各自的活動具有較強的獨立性,不僅對人力資本的生產以及知識積累進行了限製,而且對生產活動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即生產活動僅和人力資本相關,同物質資本無關,物質資本則應全部應用到生產部門中去。
二、參數估算與產出增長率
由於總產出可被用於消費、物質資本投資與人力資本投資,故引Y=C+IK+IH,其中,IH、Y和C分別表示人力資源總投資以及國內生產總值和消費,物質資本總投資則用IK來表示。將物價指數縮減後的最終消費和總產出以及物質資本帶入至資源約束方程,即可得人力資源資本投資總額,再將其與平均受教育年數的變化率共同帶入公式6,即可得中國人力資本存量數據。設定風險回避係數θ=4.87,將γ1即無風險利率均值(0.29)帶入至公式4中,則可進一步獲取教育部門技術參數B,其值為0.29,並將其與人力資本存量和增長率共同帶入公式2,即可得到投入至產品部門的資金比例u的序列。同時,將α帶入到公式3中,便可得到廣義產出Q的增長率。
三、中國經濟增長路徑選擇
對我國1995年~2002年的廣義產出Q的增長率進行分析可知,其呈現出先增加後減小的變化趨勢,而自2003年起,廣義產出Q的增長率則逐年增加,自2008年後又再次下降。而事實是,我國物質與人力資本存量比值早在1994年便達到了穩態值,而2003年起,國家開始製定並實施較為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並將經濟增長率的提高方式由傳統的高積累、低投資轉變為高積累、高投資的形式上來,進而使得經濟增長率的變化趨勢更為明顯,即物質資本投入成為了經濟增長的主要依賴方式,由此,導致廣義產出增長率與原來的穩態值相偏離。而由於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物質資本的投資速度呈現出顯著下降的變化趨勢,但其實質卻更加與物質與人力資本存量比值的穩態值貼近。可見,通過適當減少固定資產投資,同時,根據國家實際經濟發展情況,合理放緩經濟增長速度,對於國民經濟的穩定、長期持續發展更為有利。結合公式1-5可知,當廣義產出Q的增長率隨著風險回避係數的減小而呈現出增加的變化趨勢;而當θ不變時,廣義產出Q的增長率同物質資本報酬率之間的關係仍為負相關,即隨著物質資本報酬率的增加,廣義產出Q的增長率減小,這便進一步說明了中國經濟增長路徑的空間,即可通過對物質資本報酬率和風險回避係數做出適當調整,便能夠保持相對平穩且長期、有效發展的經濟增長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