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殘劍封魔
殘劍微銷,修仙夢渺。少年子弟江湖老。
紅顏空待暮成朝,百年癡怨何時了?
六界飄搖,神魔無道!劍橫千裏寒光照。
歎蒼生、命若萍漂,冷觀天地作一笑!
六月初六,暑氣漸盛。此時剛過晌午,而溪雲山下的官道已經讓人悶熱難當,趁早涼趕路的客商們難耐這蒸籠一般的天氣,紛紛進入路邊林蔭中納涼休憩。
客商們也就仗著溪雲山太平無事,若在別處野山莽林,盜匪叢生之地,就是借他們十二分的膽量,也不敢如此愜意。
溪雲山之所以太平安樂,全無盜匪,隻因山上有個威名赫赫的千年名觀——溪雲觀。話說千年之前,溪雲山並不叫做溪雲山,那時本是座無名險山,但是臨近官道要衝,聚集了大大小小三十六股綠林盜匪,專門幹打家劫舍的無本生意。
這些盜匪十分凶殘,搶奪財物已不能滿足他們的貪欲。盜匪們時常下山殺人取樂,擄掠百姓,女子充作營妓,男子充作苦力。好好的一座山,弄得妖風陣陣,山上溪澗更是時常衝刷各種被殘害無狀的百姓屍身下來,仿佛人間地獄。
當時的朝廷也頭痛不已,幾次征調大軍前來清剿,但是溪雲山地勢險惡,怪石嶙峋,荒林莽莽,盜匪們互相勾結,占據險衝要道修建關隘,朝廷大軍三番五次征討,耗費錢糧無數,卻也占不到什麼便宜,區區烏合之眾,竟然奈何不得。
皇帝震怒,拔劍砍斷龍案,將帶兵將領降職罰俸,正欲發下皇榜,尋訪賢才剿滅盜匪,這時溪雲山卻傳報來讓人驚愕的消息:一名不知哪裏來的野道人,孤身上山,竟將那三十六股凶悍盜匪的頭目,一夜之間盡數擒拿下山交於官府,餘者嘍囉見匪首已束手就擒,早已做鳥獸散。
這雪中送炭的消息讓皇帝大喜,立即降旨將三十六名匪首淩遲示眾,全力緝拿逃逸餘眾,同時請道人入京重重封賞。
誰知野道人麵對聖旨,隻是一拱手,淡淡說道:“聖上如此厚賞,真是折煞貧道了。貧道本是閑雲野鶴,無福之人,粗鄙至極,若上達天聽,恐汙了天子門庭。再說榮華富貴於我輩修道之人,隻如浮雲一般,若聖上真有意封賞,貧道鬥膽,請聖上將這無名野山封於貧道。貧道漂泊半生,遍遊名山大川,卻獨愛這野山俗景,若能在這山上潛心修道,倒也是了卻貧道一樁心事。”
皇帝得到了消息,大喜過望。他原先憂心忡忡,雖然眼下盜匪已清,但是假以時日,再有盜匪聚嘯其中,必定又是心頭之癤。若有這野道人在山上修煉,匪人們定然不敢再上山作亂了。
於是皇帝立即加封野道人為護國國師,動用民夫數萬,在無名野山上按照道人指示,尋到風水寶地建立道觀。因這野道人獨愛山上的流雲清溪,所以便將此山喚作溪雲山,野道人自號溪雲真人,這道觀便叫做了溪雲觀。
從此,溪雲觀矗立溪雲山,俯視世間三丈紅塵,算而今將近千年。千年之間,潮起潮落,花謝花開,中原王朝更迭不斷,但是溪雲山在溪雲觀的庇護下,卻是一方人間淨土。
話說六月初六,正是溪雲山五十年一遇的飛升祭典。
當年的溪雲真人,在溪雲山開宗立派,據說百餘年後,終於修得正道,霞舉飛升。這祭典,正是為了此事而辦。本來祭典是一年一次的,但是在溪雲觀三百年的飛升祭典之時,當時的掌門人清月道人忽然夢見祖師爺溪雲真人說,祭典一年一次,耗費太多,不是修道之人所為,於是便從此改為五十年一祭,而今日恰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