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金石部2(2 / 3)

【氣味】味辛、苦,性寒,無毒。

【主治】治身熱,胃中結氣。利小便,通血脈,明目,下三蟲,殺蠱毒。止消渴,下氣。

方解石

【釋名】也稱黃石。

【集解】[時珍說方解石與硬石膏相似,都光潔如白石英,但以敲擊時斷截成片段的為長石,塊塊方棱的為方解石,因它們屬一類二種,也可通用。

【氣味】味苦、辛,性大寒,無毒。

【主治】治胸中留熱結氣,黃疸。通血脈,去蠱毒。

滑石

【釋名】也稱畫石、液石、脫石、冷石、番石、共石。[宗奭說滑石今稱畫石,因其軟滑可寫畫。[時珍說滑石性滑利竅,其質又滑膩,故名。畫家用刷紙代粉,最白膩。此物最油膩,無硬者為良,故有諸多名字。

【集解】[恭說此石很普遍。嶺南最先發現,白如凝脂,極軟滑。掖縣出產者,理粗、質青有黑點,可製器物,不可入藥。[藏器說始安、掖縣出產的兩種滑石,形狀、質地既然有差異,所用自然不同。始安所產,軟滑而白,宜入藥。白滑石如方解石,色似冰白,畫石上有白膩紋者,為真。[頌說道、永、萊、濠州皆有出產。有兩種。道、永州出者白滑如凝脂。萊、濠州出者理粗質青,有黑點,亦謂之斑石。二種皆可製作器物,很精致。初出時很軟柔,那些人就在礦坑中製作,用力很少。[時珍說滑石,廣西桂林各邑皆有出產。白黑二種,功用相似。山東蓬萊縣桂府村所出亦佳,故醫方有桂府滑石之稱,與桂林出產的齊名。今人用來雕刻圖書,不怎麼堅牢。滑石之根為不灰木,滑石中有光明黃子為石腦芝。

【修治】[敩說凡用白滑石,先以刀刮淨研粉,以牡丹皮同煮一伏時。去牡丹皮,取滑石,以東流水淘過,曬幹用。

【氣味】味甘,性寒,無毒。[別錄說大寒。[之才說與石韋相使,與曾青相惡,與雄黃相製。

【主治】主身熱泄痢,女子乳難癃閉,利小便,蕩胃中積聚寒熱,益精氣。久服輕身長年。能通九竅六腑津液,去留結,止渴,令人利中。燥濕,分水道,實大腸,化食毒,行積滯,逐凝血,解燥渴,補脾胃,降心火,偏主石淋為要藥。療黃疸水腫腳氣,吐血鼻血,金瘡血出,諸瘡腫毒。

【發明】[時珍說滑石利竅,不獨小便。上能利毛膚之竅,下能利精溺之竅。甘淡之味,先入於胃,滲走經絡,遊溢津氣,上輸於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氣化則能出。故滑石上能發表,下利水道,為蕩熱燥濕之劑,發表是蕩上中之熱,利水道是蕩中下之熱;發表是燥上中之濕,利水道是燥中下濕。熱散則三焦寧而表裏和,濕去則闌門通而陰陽利。劉河間用益元散,通治表上下諸病,就是此意,但未說明。

【附方】1.煩熱多渴。用滑石二兩,搗碎,加水三大碗,共煎成三碗。去渣留水,和米煮粥吃。2.女勞黃疸(下半天發熱惡寒,小腹急,大便溏黑,額頭變為黑色)。用滑石、石膏,等分為末,大麥汁送下。一日三次。小便大利即愈,腹滿者難治。3.傷寒症流鼻血(因汗出不來而流鼻血。如血色紫黑,不可止血,還要服溫性之藥。等到有鮮血流出,便急服本藥去止住)。用滑石粉和米飯,捏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在口中稍稍嚼破,清水送下。血立止。4.小便不通。用滑石粉一升,加車前汁,調勻,塗臍的周圍,幹了就換。冬天沒有車前汁,可用水代。5.妊婦尿澀不通。用滑石粉和水調勻,糊在臍下兩寸處。6.伏暑吐瀉(小便赤色,心煩,口渴)。用好滑石(燒過)四兩、藿香一錢、丁香一錢,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此方名“玉液散”。7.風毒熱瘡(遍身流黃水)。先用虎杖、豌豆、甘草各等分,煎水洗浴,然後用滑石粉撲敷身上。8.下部濕汗。用滑石一兩、石膏(煆過)半兩、枯白礬少許,共研為末,幹搽患處。9.腳趾縫爛癢。治法同上。10.打傷腫痛。用滑石、赤石脂、大黃各等分,共研為末。熱茶洗傷處後將藥敷上。11.熱毒怪病(眼睛發紅,鼻子腫大,喘氣,渾身出斑,毛發如鐵)。用滑石、白礬各一兩,研細,加水三碗,煮成一碗半。不停地飲此水,飲完為止。

石鍾乳

【釋名】也稱公乳、虛中、蘆石、鵝管石、夏石、黃沙石。

【集解】[別錄說石鍾乳產於少室山穀及泰山。[普說石鍾乳產於太山山穀北邊岸下,溜汁所形成,如乳汁,黃白色,中空相通,二月、三月采,陰幹。[弘景說最早出自始興,而江陵及東境名山的石洞中也都有。但隻以中空輕薄如鵝翎管,敲碎後如爪甲,中無雁齒,光滑明亮的為好。[誌說凡石鍾乳都形成於深洞幽穴,都有龍蛇潛伏,或龍蛇毒氣,或洞口陰陽不均,或通風氣,雁齒澀,或黃或赤,乳無潤澤,或煎煉的火色不調,一煎以後不換水,則生火毒,服了就會發淋。另外乳有三種:石乳,是山洞中的純石,因陰陽交媾,成蟬翼狀,其性溫;竹乳,以竹津相滋,乳如竹狀,其性平;茅山之乳,是山中土石相雜,遍生茅草,以茅津相滋為乳,乳色稍黑而滑潤,其性微寒。一種之中,有上中下三色,都以光澤的為好。[時珍說按範成大《桂海誌》載,桂林的接宜、融山洞穴中,鍾乳很多,仰看石脈湧起處,有乳床,白如玉雪,是石液融結成的。乳床下垂,如倒著的幾座小山峰,峰頂逐漸尖銳且長如冰柱,柱的頂端輕薄中空如同鵝翎。乳水滴瀝不停,邊滴邊凝,這是乳的精華,可用竹管仰承取它。

【氣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咳逆上氣,能明目益精,安五髒,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益氣,補虛損,療腳弱疼冷、下焦傷竭並強陰。久服延年益壽,麵色好,不老,令人有子。不煉而服用,會令人生淋。主泄精寒咳,壯元氣,壯陽事,通聲。補五勞七傷。治消渴。

【發明】[時珍說《種樹書》載,凡在果樹上挖洞穴放入少許鍾乳粉末牢固密封,則果子多而且味美。放少許在老樹的根皮之間,則樹又會茂盛。那麼,鍾乳益氣、令人有子的說法,也可類推了。但唯恐嗜欲的人,未曾獲得它的好處,便已先受其禍了。然而稟賦異常的人,又不可一概而論。張杲《醫說》載,武帥雷世賢有許多侍妾,常常服用丹砂、雲母、鍾乳,日夜煎煉,來補養身體。他的小妾的父親苦於寒泄不想吃東西,求得十粒丹藥來服用,頓覺臍腹如火,一會兒便熱得發狂,跳入井中,被人救起時全身發紫泡,幾天就死了;但雷世賢服了近千副,毫無副作用,真是奇怪!

【附方】1.李補闕服乳法。主五勞七傷,咳逆上氣,治寒嗽,通嗓音,明目益精。安五髒,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益氣補虛損,治療腳弱疼冷,下焦傷竭,強陰。久服延年益壽不老,令人有生育能力。取韶州的鍾乳,不論厚薄,隻要顏色明淨有光澤的都能煉藥,惟有黃赤二色的不能輕易使用。將它放在金銀器中,在平底鍋裏裝水,將金銀器放在鍋裏煮,讓水沸騰冒泡如魚眼一樣,水一減少即添加。石鍾乳少的可煮三天三夜,多的須煮七天七夜,等到煮幹,顏色變成黃白色即熟。如果懷疑它還是生的,可再煮十天為最佳。取出後倒掉水,再用清水煮半日。直到水的顏色變青後不再改變為止,石鍾乳沒有毒了,然後放入瓷缽中,加水用玉棰著水研。覺得幹澀時,即添水,保持著稀淘米水一樣狀態。研至四五日,用手拈試後,有光澤滑膩,如書中記載的白魚時,再用水洗它,不沉水的即是熟的,下沉就繼續再研,這才澄清後取出曬幹。每次服用一錢五分,空腹用溫酒調服,還可兼丸散隨時服用。煮乳的水若變成黃色渾濁狀,切勿服用。否則會損傷人的咽喉,傷肺,令人頭痛,或腹瀉不止。如果誤食,隻需吃豬肉便可解救。2.一切勞嗽(胸膈痞滿,咳嗽不已)。用石鍾乳、雄黃、佛耳草、款冬花,等分為末。每用一錢,細燒成煙,以筒吸煙入喉。一天兩次。3.急喘不停。用鍾乳粉五錢、蠟三兩,和勻,蒸在飯甑裏。蒸熟取出,合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溫開水送下。4.吐血損肺。用鍾乳粉,每服二錢,糯米湯送下。5.冷泄水止。用鍾乳粉一兩、肉豆蔻(煨過)半兩,共研為末,加棗肉(煮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服,米湯送下。6.乳汁不通(氣少血虛,脈澀不行,故乳少)。用鍾乳粉二錢,服時以漏蘆煎成的濃湯送下。又方:鍾乳粉、通草,等分為末,每服一茶匙,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石腦

【釋名】也稱石飴餅、石芝、鬆化石。

【集解】[弘景說此石也屬鍾乳類,形狀似曾青,白色有黑斑且柔軟,容易破碎。現在茅山東部和西平山都有出產,鑿土龕可取出。[恭說在徐州宋裏山出產的,蘊藏在爛石中,挖土一丈深以下便可得到,如雞蛋般大,有的又同棗子差不多大小,一碰觸到它,便會散爛如麵,為黃白色。[時珍說據《抱樸子·內篇》講,石腦芝混雜在滑石中,形狀跟石中黃子相似,但並不是所有的滑石裏都有。打碎大滑石近千方,才可得一枚。剛打碎滑石時,石腦芝在滑石中光彩奪目,可以取得,服用一升便可長壽。

【氣味】味甘,性溫,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