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土部(2 / 3)

螺螄泥

【氣味】性涼。

【主治】反胃吐食,取螺螄一鬥,水浸,取泥曬幹,每次一錢,火酒調服。

白鱔泥

【主治】火帶瘡,水洗,取泥炒幹研末,香油調敷。

井底泥

【氣味】至冷。

【主治】塗湯火瘡。療妊娠熱病,取敷心下及丹田,可護胎氣。

【附方】1.頭風熱痛。井底泥和大黃、芒硝研末,敷。2.胎衣不下。井底泥,以雞蛋大,井華水服即下。3.小兒熱癤。井底泥敷其四圍。4.蜈蚣螫人。井底泥頻敷患處。

自然灰

【集解】[藏器說生於南海畔,狀如黃土,灰可浣衣,琉璃、瑪瑙、玉石以此灰埋藏,即爛軟如泥,極易雕刻。

【主治】白癜風、鬁瘍風。淋水取汁,和醋塗。

伏龍肝

【釋名】即灶心土。[弘景說即為灶中正對鍋底的黃土。因灶有神,故稱伏龍肝。

【氣味】味辛,性微溫,無毒。

【主治】婦人崩中吐血,止血逆血。醋調,塗伏龍肝癰腫毒氣。止鼻血,腸風帶下,尿血泄精,催生下胞,小兒夜哭。治心痛狂癲,風邪蠱毒,妊娠護胎,小兒臍瘡重舌,風噤反胃,中惡卒魔,諸瘡。

【附方】1.突然昏倒。用伏龍肝研末,以雞蛋大的分量衝水服,引起嘔吐。

2.中風口噤(口不能言,心神恍惚,手足不能隨意運動;或腹中痛滿,時而暈厥)。用伏龍肝五升,加水八升,攪清後取上層飲之。3.神智狂亂,不能識人。用伏龍肝研末,水衝服一茶匙。一日服三次。4.小兒夜啼水止。用伏龍肝二錢、朱砂一錢、麝香少量,共研為末,加蜜,做成綠豆大的丸子。每次服五丸,桃符湯送下。

5.舌頭變硬,不能轉動。用伏龍肝調牛蒡汁塗。6.冷熱心痛。用伏龍肝末一茶匙,是熱痛則以熱水濕燙後服,是冷痛則用酒衝服。7.反胃。用陳年的伏龍肝,研末,米湯送下。每次服三錢。8.突然咳嗽不止。用伏龍肝一分,加豆豉七分,搗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次服四十丸。9.吐血,心腹疼痛。用伏龍肝與多年煙壁土等分。每次取五錢,加兩碗開水煮,煮成一碗時,等澄清後飲上層清水,空腹服。另吃些白粥補身體。10.婦女血漏,淋漓不止。用伏龍肝半兩,阿膠、炒蠶沙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次服二三錢,酒送下,直到病痊愈為止。11.婦女赤白帶,日久黃瘁。用伏龍肝、棕櫚灰、屋梁上塵,等分,各炒到煙盡,共研為末,加龍腦、麝香各少許。每服三錢,濕酒或淡醋湯送下。患赤白帶有一年之久者,照此法治療,半月可愈。12.產後血氣攻心,惡物不下。用伏龍肝研末和酒服,每服二錢,瀉出惡物即愈。13.子死腹中,母氣欲絕。用伏龍肝末三錢,水調服。14.橫生逆產。用伏龍肝末,酒調服,每服一錢。同時,用灶土搽母臍。15.胞衣不下。用伏龍肝,加醋調成小團,塞入產婦臍中。內服甘草湯三四合。16.食物中毒。用伏龍肝末,如雞蛋大小,水衝服,吐出便愈。17.冷氣入腹,腫滿難當,以及男子陰部突然腫痛等。用伏龍肝調雞蛋白塗搽。18.耳內流膿。用棉花裹伏龍肝末塞耳內,一天換三次。19.小兒臍瘡。用伏龍肝末敷上。20.小兒丹毒。用陳年伏龍肝末和屋漏水(亦可用新汲水、雞蛋白或油)調敷。藥幹即換。21.小兒熱癤。用伏龍肝末、生出末等分,和醋調敷。22.臁瘡久爛。用陳年伏龍肝末、黃檗、黃丹、赤石脂、輕粉,等分,調清油,敷布上,貼患處。如發癢,須忍住,數日可愈。23.一切癰腫。用伏龍肝加蒜搗粒成泥(加雞蛋黃亦可)貼患處。幹了就換。

砂鍋

【集解】[時珍說沙土埏埴燒成。

【主治】消積塊黃腫,用年久者,研末,水飛過,作丸,每次酒服五錢。

白瓷器

【集解】[恭說定州的白瓷器最好,其餘皆不如。[時珍說此以白土為坯,坯燒成器,古人用它代替白堊。

【氣味】平,無毒。

【主治】主婦人帶下白崩,止嘔吐,破血止血。水磨,塗瘡滅瘢。研末,敷癰腫,可代針。

【附方】1.鼻血不止。用定州白瓷細末,吹少許入鼻,血立止。2.吐血不止。用上等白瓷研末二錢,皂莢子仁煎湯送下。三服即愈。3.小便淋痛。用真定白瓷,煆過,研末二兩,生、熟地黃末各一兩,每服二錢,木通煎湯送下。4.目生翳膜。用細料白瓷盅一個,放入大火中煆過,研末,紙篩篩過後,隻留篩下極細的粉子,加雄黃二分共為末,早晚各點少許,不可多用。能用牛角簪撥出翳膜最好。5.身上和臉上出白丹。用白瓷末和豬油塗。6.赤黑丹疥,或癢或燥,不及治療,遍身傳播,可以引起死亡。用白瓷末和豬油塗。7.湯火灼傷。用青瓷碗片為末,水飛過,和桐油塗。或用景德鎮瓷器打碎,埋灶內,炭火鋪上,一夜取出,去火毒,研末,加黃丹少許塗。

古磚

【主治】慪氣,水煮汁服。久下白痢虛寒者,秋月小腹多冷者,把磚燒熱,以布裹好,坐在上邊,令熱氣入腹,效果良好。治婦人五色帶下。以麵作煎餅七個,安於燒紅的古磚上,以黃栝樓敷麵上,放布兩層,患者坐於其上,令藥氣入腹熏,當有蟲出如蠶卵,不過三五次,愈。

【附方】1.寒濕腳氣。將燒紅的磚放入陳臭的淘米水中漬過,趁熱布包之,兩膝夾住,上蓋棉被,三五次可愈。2.臀部濕瘡。每天坐磚上,能去濕氣。

煙膠

【集解】[時珍說此乃熏消牛皮灶上及燒瓦窯上黑土。

【主治】頭瘡白禿,疥瘡風癬,癢痛流水,取牛皮灶岸研末,麻油調塗。也可和輕粉少許。

【附方】1.牛皮血癬。用煙膠三錢、寒水石三錢、白礬三錢、花椒一錢半,共研為末,臘豬油調搽。2.消渴引飲。用瓦窯突上的幹煙膠半斤研末,加生薑四兩,共搗碎,裝入絹袋,放進五升水裏浸汁,日取水飲,每飲五合。3.胞衣不下。煙膠三指撮,五更時和酒衝服。

【釋名】也叫烏金、陳玄、玄香、烏玉玦。[時珍說古者以黑土為墨,故字從黑土。許慎《說文》載:墨,煙煤製成,屬土類,故從黑土。

【集解】[宗弼說墨,鬆之煙也。世間有以粟草灰偽製者,不可用;須鬆煙墨方可入藥,惟遠煙細者為佳。石油,其煙甚濃,其煤可為墨,黑光如漆,不可入藥。[時珍說上墨,以鬆煙、白蠟樹皮汁解膠和造,或加香藥等物。今人多以窯突中墨煙,再三以麻油浸入,用火燒過造墨,稱為墨煙,墨光雖黑,而非鬆煙,用者詳查。

【氣味】味辛,性溫,無毒。

【附方】1.吐血。用墨磨汁同萊菔汁或生地黃汁飲下。2.流鼻血。用濃墨汁滴入鼻中。3.大小便血。用好墨細末二錢,阿膠化湯調服。4.小便淋漓不通。用好墨燒一兩為末,濕水衝服適量。5.赤白痢。用幹薑、好墨各五兩,共研為末。中醋,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湯送下。日夜服六七次。6.婦女崩漏。用好墨一錢,水衝服。一天服二次。7.小產後血流不止。墨三兩,火燒,醋漬,燒漬反複三次,加沒藥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醋湯送下。8.胎死腹中。用新汲水磨金墨服。9.難產。用墨一寸,銼為末,濕水送下。10.胞衣不下。用好墨二錢,溫酒送下。11.背癰。滴醋磨墨,極濃,塗背周圍,中間塗豬膽汁,幹了再塗,一夜可消。12.中惡(多見於路途中,突然心腹絞痛,胸滿氣衝,俗誤傳為中邪)。急搗墨二錢,水衝服。13.飛絲或塵物入目。磨濃墨點之,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