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王爾明確規定,這長風軍是王爾的親衛部隊。時刻留在王爾的身邊。
看起來,完顏阿骨打是擢升了,實際卻完完全全的被王爾看死了。開玩笑,八千人的長風軍怎麼可能在長安有所作為呢。先不說長安十多萬的禦林軍,但是王爾現在手頭上的兩萬五千人的近衛軍騎兵長風軍都幹不掉。
大新同草原的貿易一開通,王爾就一直在通過大新的商隊向草原各部落傳達大新希望他們來大新定居的意思。經過這幾年的時間,北地,尤其是河套,燕雲,以及西域接受的草原大小部落有三十多個,將近二十萬人。這些草原部落的到來,極大的補充了大新對於畜牧業人手不足,以及對一些草原特殊地區情報不足的缺陷。
還沒有等到王爾和慕容上簽訂同盟協議,早一步回草原的瓦剌可汗和柔然國主在草原也簽訂了同盟協議。同時正式向燕國和大新宣戰。瓦剌和柔然一東一西,組織了近八十萬的兵力進攻燕國。兩國剩下的兵力則留在本國防禦大新的軍隊。不過,瓦剌柔然除掉進攻燕國的八十萬軍隊,剩下的防守力量加起來也沒有二十萬。王爾已經看出來瓦剌,柔然的策略了,兩國要擊中所有的力量一舉將燕國殲滅,然後在合力南下攻新,就算南下不成,大新也會為了救燕國而放棄攻擊他們本國,已達到圍魏救趙的目的。
緊接著,王爾和慕容上在長安簽訂條約。同時也向瓦剌柔然宣戰,緊接著,朝鮮王李方炯也向瓦剌柔然宣戰,安南在隔天也向瓦剌柔然宣戰。五天的時間,大新所有的屬國全都向瓦剌柔然宣戰,十五天的時間,就連暹羅,波斯這些隻是同大新交好的國家也向瓦剌柔然宣戰。第二十天的時候,東瀛皇帝也向瓦剌柔然宣戰。
整個亞洲,所有的國家都向瓦剌柔然宣戰,不過,真真對瓦剌柔然有威脅的就是大新和燕國了。其他的國家隻是叫的響,根本沒有什麼實際的動作。
王爾和慕容上的同盟協定簽訂之後,慕容上火速回燕國,王爾下令,安西軍直插瓦剌腹地,定北軍入燕國協助燕國防禦,大同守備軍在大新邊境組建防線,以防止瓦剌,柔然對大新偷襲,方大成助朝軍從朝鮮出發,進攻柔然。同時王爾調集蔣歡,台灣一應事物由蔣歡副手接任回長安,在江南的兩萬五千的近衛軍步兵也調回長安。
劉元寶割去文職,入軍,授少將軍銜,組建大新皇家軍隊總後勤部,全權負責大新作戰部隊一應後勤事物。劉元寶之前的工作由沙書立負責。
接著,王爾向所有的向瓦剌柔然宣戰的國家提議,共同組建一隻聯合軍隊。這一提議受到了各國的支持。所有的國家都向大新派遣了軍隊或者是支援力量。當然,更多的是支援力量,就比如朝鮮,根本沒有軍隊,所以派遣過來的就是二十多個大夫。暹羅從海上遠送過來二十個象兵,波斯則向大新派遣了五百人的波斯衛隊。至於大新剩下的藩屬國,也都除了一點人力物力。
最後,王爾集合近衛軍和大新皇家第一軍組建了以及各方派遣來的力量,組建了一隻十二萬人的聯合軍隊。
王爾這麵在組建聯合軍隊的同時,前線的戰事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大新三路出兵,出了顧天樂的定北軍作為防守力量沒有什麼大的斬獲之外,剩下安西軍和助朝軍都攻城略地,一路高歌猛進。不過,尤其是方大成的助朝軍,兵力占優的情況下,已經深入柔然腹地,馬上就要達到柔然上京了。不過,燕國的形勢就很危急了,八十萬的瓦剌柔然聯軍對燕國的軍隊形成了軍隊的優勢,要不是慕容岩屢出奇謀的話,還沒有等到顧天樂帶著定北軍到燕國王城呢,燕國的王城就被平了。
等到顧天樂帶著十萬定北軍到達燕國王城的時候,燕國王城已經岌岌可危了。還好定北軍之中,王爾配備了一百門小心雷神炮,不然,顧天樂這十萬人到達燕國完成也是杯水車薪。
現在,瓦剌柔然和大新燕國就是在撐著,撐著看那邊的人先抗不住損失,然後回軍支援。當然,四家之中,已經有三家的人抗不住了,除了大新,剩下三國的損失都很大。尤其是燕國,作為這次戰役的主戰場,消耗非常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