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成就2
會見周恩來等偉人
1954年6月,世界和平理事會在柏林舉行。卓別林因為他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和平事業及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作出了特殊的貢獻”,被評為國際和平獎獲得者。
卓別林在答謝詞中這樣說:
和平是世界上普遍的願望,我堅信不論向東方或西方提出和平的要求,都是向正確的方向邁進一步。所以我受到這個獎勵,既感到光榮,又感覺非常愉快。
我並不自以為知道如何來回答威脅和平的問題,可是我知道,在仇恨與猜疑的氣氛中,各國是絕對不能解決這些問題的。
我們必須許下諾言,重新回到人類的自然和健康方麵,重新回到善良的意誌方麵,因為這是一切靈感的基礎,也是人生一切創造性的、美好的與崇高的東西的基礎。
讓我們朝著這個方向來發揮我們的全部力量,以實現一個光輝的和平時代,而使世界各國都在和平中欣欣向榮。
就在卓別林接受國際和平獎一個多月後,就發生了朝鮮戰爭。為了參加解決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國政府組成龐大的代表團,由周恩來親自率領,張聞天、王稼祥、李克農、喬冠華等乘專機抵達瑞士名城日內瓦。
當時形勢十分緊張,全世界都關注局勢的發展。周恩來以中國代表團的名義特地宴請當時的英國外相艾登、蘇聯外長莫洛托夫、世界著名喜劇大師卓別林等人。
有一天,卓別林接到中國大使館打來電話:“可否為周總理放映《城市之光》?”卓別林一向對中國人民抱有友好感情,並早就想會見周恩來,便欣然同意。第二天,周恩來的秘書打來電話,說周恩來邀請他和烏娜去日內瓦參加晚宴。臨行前,秘書電話中說,會議上有重大事件,總理可能要被耽擱些時間,屆時不必等候。
但卓別林沒想到,當他們抵達周總理的寓所時,周恩來已在台階上等候他了。
卓別林知道周恩來參加了那一次縱橫中國的著名長征,備嚐痛苦艱辛。但站在卓別林麵前的這位東方著名政治家卻是個典型的美男子,比起他所見過的許多政界首腦來,周恩來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和藹可親的感覺。看上去那張神采奕奕而英俊的臉是那麼沉著、年輕,尤其是他那一雙眼睛,透出智慧與堅毅。卓別林不禁感到驚奇。
卓別林急於知道日內瓦會議的情況,周恩來親切地拍拍他的肩膀:“一切都和平地解決了,是五分鍾前解決的。”
他們無拘束地交談,卓別林告訴周恩來說,他上次去上海是在1936年。
周恩來若有所思:“是嗎?那是在我們長征之後呀。”
卓別林開個玩笑:“看來,您現在再用不著走那麼遠的路了。您能告訴我一些長征的事情嗎?”
周恩來爽快地說:“當然可以。當時我們在中國江西一帶。當時敵人的力量比我們強大得多,再者我們的領導中出了些認識偏差,為了保存實力,被迫進行戰略轉移。我們用一年時間走了二萬五千裏。”
周恩來在談起這些往事時,眼睛閃爍著神秘的光芒。
卓別林驚歎不已,在後有追兵前有堵截,自然條件極其惡劣的情況下,靠人的兩條腿長途作戰取得勝利,真了不起。他由衷稱讚:“你們的民族是個了不起的民族;你們共產黨是個了不起的政黨。”
宴會上,周恩來與卓別林談得非常熱鬧,周恩來斟滿一杯中國貴州茅台酒,舉杯說道:“卓別林先生,祝您藝術青春常在,祝您拍出更好的影片。歡迎您再次到中國做客,您肯定會看到一個全新的中國。”
卓別林說他非常喜歡中國的茅台酒,幽默地說:“我非常喜歡這樣的烈性酒,因為這是真正男子漢喝的酒!”
周恩來大笑起來,特地讓人又拿來一瓶茅台贈送給他。
卓別林得此珍貴禮物,情不自禁地站起來表演了一些獨特的滑稽走路動作,引起陣陣笑聲。
卓別林表演完節目,又望著中國名廚師做的北京烤鴨,畢恭畢敬地敬了個禮,又引來一陣笑聲。周恩來請他坐下嚐嚐烤鴨,卓別林搖搖頭說:“我這個人對鴨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是不吃鴨肉的!”
周恩來聽了忙問根由,卓別林神情莊重地解釋說:“我所創造的流浪漢夏洛爾,他走路時令人捧腹大笑的步態,就是從鴨子走路的神態中得到啟發的。為了感謝鴨子,我從此就不吃鴨肉了。”
周恩來信以為真,由衷地表示歉意。不料,卓別林又以獨特的滑稽口吻改口道:“不過,這次是例外,因為這不是美國鴨!”
宴請結束時,周恩來特意詢問今晚的中國飯菜是否合他的胃口,卓別林豎起大拇指:“中國的烤鴨果然名不虛傳,食味之好可以說舉世無雙!”周恩來正要表達謙虛客套之意,卓別林卻突然搶先風趣地說:“就是還有一個小小的缺點,沒能讓我吃夠!”
卓別林說罷有點兒不好意思。周恩來善解人意,馬上讓工作人員把準備好的烤鴨拿來兩隻,親手交到卓別林手中。卓別林喜出望外,連聲道謝。
周恩來宴請卓別林的消息第二天就上了歐洲各主要報紙的重要版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時傳為佳話,成為周恩來的外交傑作。
又過了幾天,中國代表團為參加日內瓦會議的各國代表團和朋友們放映了一些中國電影,其中有越劇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周恩來特意邀請卓別林前去觀看。
因為影片的中文字幕沒有翻譯,代表團工作人員不知怎樣才能把劇情向外國朋友們介紹清楚。了解歐、美文化的周恩來總理,幾句話就解決了問題:“隻需要在請柬上寫上一句話:請您欣賞一部彩色歌劇影片,中國的《羅米歐與朱麗葉》,並在放映前作三分鍾的說明,概括地介紹一下劇情,用語要有點詩意,帶點悲劇氣氛,把觀眾的思路引入電影,不再作其它解釋。”
卓別林看到這張請柬,頓時大感興趣。
當卓別林看了這部電影後,深為周恩來的睿智歎服。他看到影片結束時,兩位真心相愛的年輕人,化作了翩翩起舞的美麗蝴蝶時,不禁流出了眼淚。
散場時,卓別林對中國代表團的工作人員說:“影片好極了,真沒想到剛站起來的中國人能拍出這麼棒的電影,就是需要有這種影片,這種貫穿著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影片。希望你們發揚自己的文化傳統和對美的觀念。我希望你們對自己有充分的信心,而我知道你們是已經有了。希望你們能多拍這類片子。”
1956年2月下旬,卓別林在倫敦他接到一個電話,說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和外交部長布爾加寧訪問英國,蘇聯大使館舉行宴會,赫魯曉夫和布爾加寧約他去會會麵。赫魯曉夫很高興地招待他和烏娜喝了伏特加酒,告訴說俄國人非常喜歡看他的電影。
布爾加寧提到二戰期間開辟第二戰場的事,強調說:“卓別林先生,蘇聯人永遠不忘您的友情。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您作為一個藝術家盡到了最大努力。”
第二天晚上,卓別林和烏娜在一家餐廳吃烤肉,不期而遇丘吉爾夫婦。分離15年後,當卓別林滿麵笑容向首相介紹烏娜時,剛退休的前首相說:“好呀!”語氣中似乎含有一點不悅情緒。
後來話題轉到《舞台生涯》這部片子上時,82歲高齡的丘吉爾終於問出這麼一句:“兩年前我給你寫過一封信,祝賀《舞台生涯》成功。那信你收到沒有?”
卓別林熱情地回答道:“啊,收到了,謝謝!”
“那麼,你為什麼不回我的信?”
卓別林激動地表示內疚:“我沒想到需要回信,您那麼忙。”
丘吉爾可不是隨便能蒙過去的人:“哼,我還以為那是你對我表示見怪呢。不過,我是愛看你的影片的。”
卓別林真是汗顏了:“哦,絕對不是。”
該怎麼說呢,他當時那麼多分身無術的事。
卓別林感到這麼一位偉大人物會留心這麼一件瑣屑小事,竟還記得兩年前一封未有回音的信,真是有趣。他回憶起15年前在丘吉爾的別墅中,這位偉人建議他拍《拿破侖》的影片的事。
卓別林回到瑞士,他又收到了印度獨立後第一任總理尼赫魯的信,希望在洛桑見上一麵。內附英國末任駐印總督蒙巴頓將軍夫人的介紹信,將軍夫人在信中說:尼赫魯在洛桑開會後,將路過科西爾,若他們兩人有機會見麵,將會意氣相投。
卓別林欣然前往洛桑,使他意外的是這位印度總理與他一般矮小,但精明強幹,其女兒英迪拉·甘地也在那兒。
卓別林後來回憶說:“可以看出,尼赫魯遇事十分警惕,思慮辨析精辟入微。
辛辣批判虛假偽善
瑞士是一個環境優美的國家。卓別林的家就在藍色的萊蒙湖畔,四麵森林密布,向遠方眺望,可以看見覆蓋著白雪的阿爾卑斯山。
而卓別林尤其欣慰的,是在這裏遠離了謠言、誹謗和迫害。就在他這安寧的新居,卓別林完成了他的第79部影片。
有一段時間,萊蒙湖畔常常聽到附近的排炮聲,原來是瑞士軍方在那修了個大炮發射演習場。烏娜對此提出過抗議:“你們的炮聲讓我丈夫心緒雜亂,無法安心工作。”
軍方非常客氣,但答複是:“不能把卓別林先生的工作放在瑞士國防之上。”
但在烏娜執著的交涉下,軍方作了讓步,換到另外的地方去修建演習場。表現了對文化人的最大尊重。那位軍官並向烏娜說:“請轉達我們對卓別林先生的深深敬意。”
卓別林在感動於瑞士政府和人民的友好之情後,就用了較長時間,構思設計新影片中的各個角色和各段插曲。他一個人逐一地表演出來,讓秘書作場記全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