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解讀《小島驚魂》中的象征主義創作技巧
2012十部不得不看的驚悚電影賞析
(編輯/懌城)
一、孤島與古宅
西方文學史上曾有過這樣的作品,作者有意識地將主人公放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然後以孤島為背景加以描寫,借以表現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鑒於英國獨特的島國地理位置,英國文學中不乏以孤島為創作背景的文學作品,如莎士比亞的《暴風雨》、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戈爾丁的《蠅王》,等等。流落荒島麵臨的是孤立無援,對於人的承受力和意誌力是巨大的挑戰與考驗,因為在惡劣艱難的自然環境裏,人仿佛隻能聽任於神的擺布,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強者會設法戰勝自我,實現重生,如《魯濱孫漂流記》中的主人公最終逃離荒島,成功自救。而弱者則會選擇毀滅自我,以逃避殘酷的現實,如《小島驚魂》中的女主角格蕾絲。
影片發生在1945年二戰剛剛結束時,在英吉利海峽的一座孤島上,格蕾絲獨自帶著一雙兒女生活在一幢英式古宅裏。與其說這一家人是生活在孤島上,倒不如說是被困在了孤島上。由於長期孤寂壓抑,她深感窒息,最終因承受不住這種被拋棄、被隔離的感覺,用枕頭悶死了自己的一雙兒女,並開槍自殺。孤島恰恰反映了她當時的生存狀態,她無奈、無助。丈夫赴法國參戰,鄰居們早已告知她丈夫的死訊,但她聽而不聞,堅信丈夫還活著,因為這是她惟一的精神支柱。她與外界沒有任何的聯係,她曾經向女仆哭訴她的家人早已搬離了孤島並且與她切斷了所有聯係。親情、友情、愛情等一切都被割斷了,她本身就像一座孤島,身處茫茫大海,無依無靠,任憑風雨侵蝕。
當格蕾絲成為鬼魂後卻不敢麵對真相,於是就暗示自己那可怕的經曆隻是一場夢,並感謝上帝給了她第二次機會重生。她一遍一遍地命令兒女們熟讀《聖經》,並教導孩子們敬仰上帝,告誡他們背離上帝會受到可怕的懲罰。格蕾絲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在刻意地尋求自我安慰,虛幻地相信自己已經成功地自我救贖。當格蕾絲一家人無奈地麵對死亡真相,孩子問母親她們為什麼沒有在地獄,格蕾絲困惑迷茫。其實她早已遭受到了懲罰,就像上帝貶亞當、夏娃離開伊甸園到人間受盡輪回之苦,格蕾絲永遠被困在了這個孤島上,而孤島則是她永遠不能逃離的“地獄”。
影片中格蕾絲一家居住的英式古宅令人印象深刻,它的建築風格帶有濃重的教堂氣息,給人一種莊嚴、神秘、肅穆的感覺。這座古宅曆經數代,承載了太多的曆史,飽受歲月洗禮,已經沒有往昔的風采,甚有荒涼淒慘之感。影片中的古宅象征著二戰後英國的社會狀態,英國雖然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但是戰爭嚴重地削弱了英國的國力。昔日大國的繁榮盛景不再,留下的是滿目瘡痍。經濟遭受重創,失業率升高,戰爭奪走了很多普通人原本幸福安定的生活,他們失去了親人,仍然活在戰爭遺留的陰影之中。影片中格蕾絲一家也不例外,這場戰爭無情地剝奪了她的一切,親人逃離孤島離她而去,丈夫死於戰場,獨自一人肩負家庭重擔,生活無所依靠。她試圖說服自己要相信未來,但前路是如此迷茫,正如落寞的古宅,無人能預言它何時才會重放光彩。格蕾絲一家人的死亡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而孤島與古宅則深化了影片的時代背景,為渲染故事情節,展現人物心理狀態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門與窗
《小島驚魂》中格蕾絲手中那一大串鑰匙和道道大門令人印象深刻,它們時刻牽動著觀眾的神經,糾結著門後究竟隱藏著何樣的世界。影片中格蕾絲一家生活在戰亂年代,丈夫去了前線音信全無,她孤身一人養育一雙兒女。戰爭的結束並沒有將人們從戰爭的恐怖中解脫出來,災難並未終止。作為一位母親,她必須強迫自己充當強者,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們。而作為一個女人,她同樣需要嗬護。可是戰爭無情地奪走了她的丈夫,沒有了依靠的格蕾絲是那麼的無助、脆弱、無奈,絕望時隻能蜷縮在牆角,暗自哭泣。影片中格蕾絲有一個怪異的舉動,那就是她一遍一遍地叮囑仆人打開第二扇門之前一定要確定第一扇門已經關了,因為她的孩子得了一種怕光的疾病,光線的進入會傷害孩子們。這種近乎強迫症的行為事實上是她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寫照。層層緊閉的大門分割出獨立的小空間,就像一道道的護身符,一層層的鎧甲讓她們一家人遠離外界的傷害。
格蕾絲最終精神崩潰,殺死了自己的孩子們並自殺。她的孩子們已經不會再受生前疾病的困擾了,正如他的男仆人所提及的有風濕病的嫂子,有一天就不治而愈,事實上他說的有一天就是指死亡。格蕾絲本人知道事實的真相,但她不願,也不敢去麵對,她本能地選擇了逃避。女主角此時潛意識地割斷與外界的交流,借口孩子的病情,阻斷真相。門此時代表格蕾絲一家與社會的聯係,是她們與現實社會的區隔。而緊閉的大門則意味著將一切拒之門外,隻有這樣她才可以繼續生活在她所臆想的虛幻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