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聽完馬雲騄的話,對著趙雲道:“子龍,以後你就把軍中的紀律教給馬統領,什麼時候他要是記住了,我就去向馬騰提親!”
趙雲也有些尷尬,不管尷尬歸尷尬,回答道:“諾”
一聽要把軍紀都記住才去提親,馬雲騄心裏下定決心道:“為了趙大哥,我一定要快點記下來!”
發生了這樣的一點事,場上的將領也都比試結束,紛紛的走上台來!
看著走在最前麵的幾個人,李陽起身上前,走到劉關張的身邊,抱拳道:“玄德兄,雲長兄,翼德兄,本來是該去拜訪一下三位的,奈何這幾日事務繁忙,所以耽擱了,沒想到卻是在這種情況下相見,還望三位贖罪啊!”
劉備連忙道:“李侯爺哪裏話,應該是備來拜訪李侯爺才是,怎敢勞駕侯爺登門拜訪,備惶恐之極,惶恐之極啊!”
劉備心道:“希望這次可以統領一軍,也好借著李陽快速的壯大自己的實力,若是手下可以帶領著數萬將士,以後自己想到哪就到哪,隻不過現在還是要巴結好李陽,免得到頭來一場空!”
李陽陽對於劉備倒是不怎麼喜歡,但是關張二人,李陽一直想拉攏到自己的賬下,見到此時兩人也隨同劉備參加了比試,覺得自己拉攏二人的機會來了!隻要呆在雁門,就一定有機會,隻是以後要想辦法把劉備支開,不然想拉攏兩人,簡直難如登天!
李陽心裏想著,但是表麵上卻是沒有一絲的表現出來!寒暄了幾句後,李陽就看了眾人的成績!
令李陽開心的是,李陽手下的這些將領,成績還算是都不錯,除了關張,典韋,顏良,張頜,徐晃,高覽,都是中上的成績,而,令狐統,藍耀武,管亥,廖化,都是中下,沒有一個落到下下,這讓李陽也是心奮不已!
這裏麵除了劉備落到了下下,有一個人引起了李陽的注意,那個人就是魏延,魏延居然也是中中的成績!
對於酷愛三國的李陽,魏延的大名他還是知道的!隻是不知道戰馬到了雁門,看來下去後一定要問一下!
魏延,字文長,義陽(今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三裏店)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劉備入蜀之時,率領部曲隨劉備入蜀,作戰英勇、屢立戰功、深受劉備信任。劉備稱漢中王後,提拔魏延總督軍事要地——漢中,加封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蜀漢建立後升為鎮北將軍。此後魏延隨諸葛亮北伐,曾率軍大破魏將郭淮等人,加為征西大將軍。魏延曾向諸葛亮提出著名的“子午穀奇謀”,勸諸葛亮出奇兵攻取長安、潼關。但遭向來謹慎的諸葛亮反對,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諸葛亮死後,魏延因不願受長史楊儀所約束而於退軍途中燒絕棧道,反攻楊儀,卻因部屬不服而敗逃,被楊儀所遣的馬岱所斬。
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赤壁之戰後,曹操敗退北還,軍事重鎮荊州則被曹、劉、孫三家瓜分。 當時曹操據有河北四州、豫州、兗州、、徐州、司州、雍州部分、荊州部分地區,勢力依然相當雄厚,孫權占據揚州、荊州部分地區,後來又得交州,國險民附。唯獨劉備實力最弱,雖然後來從孫權手中借得荊州的南郡部分地區,但仍然很弱小,劉備勢力要生存並發展,隻有如隆中決策所言,西取蜀川。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蜀進擊張魯,魏延以部曲投奔劉備,隨劉備入蜀,因為驍勇善戰,數有戰功,所以被提拔為牙門將軍,深受劉備信任。
劉備進位漢中王,政治軍事中心將要遷到成都,這時候,需要一位獨當一麵的大將鎮守軍事重鎮——漢中,(今陝西漢中)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必定是張飛,張飛也以為必定是自己。劉備卻拔魏延為都督,總督漢中,封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雲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劉備稱讚道:“好”,眾人都認為他所說的很有氣勢。
魏延鎮守漢中的時期,正是蜀漢政權岌岌可危之時。建安二十四年(208年)下半年,劉備的荊州三郡被盟友孫權奪去,關羽也被東吳殺害。劉備怒不可遏,在稱帝後不久,就傾全國力量東征孫權,結果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陸遜擊敗。這一敗,導致剛剛建立的蜀漢政權內部引起了騷動和反叛,曹魏隨時有可能進攻漢中,但是由於魏延治軍有方,守衛得當,使得曹魏不敢窺視漢中,後來魏延死後,王平等人沿用魏延的鎮守方針,成功的擊退了曹魏軍的進攻。
建興八年,曹魏司馬懿率大軍入寇蜀漢漢中地區,被蜀漢軍隊在正麵擋住了曹魏軍隊的進攻。此時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魏延率領軍隊行至陽溪一帶,遇到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魏延不愧為蜀漢名將,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居然在陽溪破郭淮、費瑤等。獲得大勝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而且還假節,進封為南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