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雄心2

精心籌劃滅金大略

1227年春,成吉思汗滅亡了西夏國王,正想班師回朝的時候,忽然覺得身上一寒一熱,交替發作,咳嗽不止,哮喘不休。也速皇後整天精心侍奉在他的左右,隨軍的所有良醫,都來進行診治。鐵木真壯誌不已,帶著患病之軀,又在進行新的戰略構想。

成吉思汗在西夏滅亡大局已定的形勢下,隻留少量兵力在夏境等候接收投降,自率主力進入金國西境。在他避暑於六盤山時,精心籌劃滅亡金國的軍事大略。

成吉思汗首先考察了蒙金戰爭的新形勢。他得知金國在近十年期間,曾經曆了一段十分艱難曲折的道路。

金宣宗完顏殉在權臣術虎高琪操縱下,為了補償對蒙古作戰的損失,發動了進攻南宋的戰爭,結果卻是勞民傷財,徒傷國力,並且激化了金、宋矛盾,迫使南宋更加向蒙古靠攏,自陷於腹背受敵、四麵楚歌的危險境地。

金哀宗完顏守緒於1224年即位後,為了集中力量抗蒙,主動停止了攻宋戰爭,重新調整兵力部署,把數十萬主力部隊屯駐潼關附近,並沿黃河兩千餘裏,分為四段派20萬大軍堅守。

現在,擺在成吉思汗麵前的就是這樣一種金軍與蒙古軍隔河對峙的局麵。

成吉思汗又考察了南宋與金國的世仇關係。

宋朝從1126年以來,一直備受金國的欺淩。1127年,北宋為金國滅亡。南宋建立後,又屢遭金軍南下攻掠,先後於1141年、1164年、1208年被迫與金國訂立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宋割讓六個州土地給金國,年年向金國納貢,歲幣由20萬增為30萬,南宋向金國稱伯父。

自從蒙古發動攻金戰爭以後,一向對金國卑躬屈膝的南宋朝廷,態度逐漸強硬了起來,並為金國有難而幸災樂禍,乘機停止了向金國交納歲幣。

宋、金曆來戰爭的結局,從來都是以金勝、宋敗而告終,唯獨1217至1224年的宋金戰爭,南宋因有黃河以北的蒙古軍作為不結盟的盟軍,形成對金軍的南北夾擊之勢,故而取得了勝利。

成吉思汗還仔細地考察了蒙古與南宋的關係。蒙古、南宋之間,初期因有金國、西夏的阻隔,兩國不相鄰、不相屬,也不直接交往。

隨著蒙、金戰爭的進程,蒙古和南宋雙方都逐漸把對方當作可以借用的力量,成為不結盟的同盟關係。

1221年,成吉思汗在西征中,曾經親自接見了南宋派來的使者苟夢玉,雙方在攻打金國問題上達成了諒解和支持。

1223年,苟夢玉第二次出使西域,成吉思汗再次接見來使,並且進行密談。

史料對他們二人的會談內容沒有記載,但史家從之後雙方的言行分析,可能在兩個方麵達成協議:

第一,蒙、宋雙方都把金國看做共同的敵人,並把對方視為對抗金國的同盟軍;

第二,蒙、宋在適當時候聯合起來滅金。

蒙、宋在以後的交往中,因為雙方有著金國這個共同敵人,存在著許多一致性;但因為雙方有著許多根本的利害衝突,又存在著對抗性。所以,蒙、宋關係也時好時壞。

1227年春,成吉思汗為探察繞道宋境攻金的路線,特遣一支遊騎偏師,深入南宋利州路今四川北部、陝西南部及甘肅東南部一帶,由此,成吉思汗已經十分清楚地洞察了從後側迂回包圍金國都城南京今河南開封的進軍路線,但是必須向南宋借道並聯合南宋,這是唯一的出路。

於是,在成吉思汗的腦海中,一個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聯宋滅金的大迂回、大包圍戰略逐步形成了。

6月,成吉思汗從六盤山移營清水縣的西江。當時天氣酷熱,65歲的成吉思汗患病,發起高燒。

他自知病情嚴重,活不多久了,而自己苦心謀劃的滅金戰略,也隻能交由別人去實現。

於是,他召集拖雷及親密部將,把胸中方略口授於眾。

成吉思汗的滅金戰略,大體分為兩個方麵:

其一,對蒙、金戰略形勢的客觀、冷靜分析。他認為,鑒於金軍還有主力數十萬,地處要衝,隻靠蒙古軍自身的力量從正麵攻擊,在短期內滅亡金國是不可能的。

其二,最終確定了利用宋、金世仇,繞道宋境,實施大迂回的作戰方略。

成吉思汗這一滅金戰略,在其去世後,由兒子窩闊台、拖雷實施。

1231年春,蒙古軍兵分三路:

東路出山東濟南,以做牽製;

中路由窩闊台率領,從白坡南渡黃河,從正麵進攻;

西路係三路之主力,由拖雷率領,從寶雞南下,繞道宋境,經由川北、陝南入河南,包剿開封。

1232年正月三峰山大戰,殲滅金軍精銳15萬人,俘殺金帥兩人。

鄭州大戰,殲滅金軍主力十餘萬人,至此金軍精銳幾盡,金哀宗被迫逃離南京,輾轉至蔡州。

1234年正月,宋、蒙聯軍攻破金國臨時首都蔡州,金哀宗自殺,金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