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經典作品賞析 壹 1.(1 / 2)

中國現代經典作品賞析 壹 1.

現代詩歌嚐試集

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騂,字適之,安徽績溪人,著有《嚐試集》、劇本《終身大事》等。

詩集《嚐試集》是胡適的代表作品,於1920年3月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初版,是中國新詩第1本個人專集。

《嚐試集》共3編,後附錄早期舊詩《去國集》,收詩64首。第1編是留美時期的作品,“很接近舊體詩”;第2編是1917年回國至1919年底寫的詩,前8首還帶著濃厚的詞曲味,後麵作品漸漸作成新詩的樣子;第3編是新詩。

作者取陸遊“嚐試成功自古無”的詩句,反其意為“自古成功在嚐試”來命名詩集。1916年即開始白話詩創作。在形式上首先衝破古典詩詞的格律束縛和語言規範,以白話作自由詩,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視的開創之功。

《嚐試集》中許多詩作抨擊了封建製度和封建禮教道德,表達了變革腐敗政治的願望,具有一定的時代感和認識價值。《威權》、《樂觀》等較有代表性。女神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著有《沫若文集》。《女神》是他的代表作品,1921年8月出版,是郭沫若的第一個詩集,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內容與形式全新的新詩集。

《女神》是時代的產物,它傳達出“五四”精神的最強音:對封建製度的勇猛衝擊,對改造社會的強烈要求,以及對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在具體內容上,《女神》渴望舊中國及詩人舊我的毀滅和新中國及詩人新我的誕生,飽含著詩人眷念祖國的深厚情感,歌頌了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現了與萬物相結合的自我力量,表達了對工農群眾的景仰和頌揚,充滿了對大自然的深情謳歌。

《女神》還以濃厚的浪漫主義藝術情調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詩集中許多詩篇所表達出的火山爆發式的激情和狂飆突進般的氣勢,都是詩人感情的自然流露,豪邁的氣魄、宏偉的構思、激昂的音調和急促的旋律形成一股掃蕩一切的力量。在很多詩篇中,新奇的想象伴隨著大膽的誇張,大量色彩絢麗的詞語交織成一幅幅華麗的錦繡,使詩作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詩集還充滿了英雄主義的基調和傳奇色彩,許多詩篇以神話傳說或曆史故事為題材,借其中的英雄抒發理想,表達現實內容。

在詩歌的格律和形式上,《女神》首次真正實現了“詩體大解放”。詩集打破傳統固有格局,采用了不拘一格的自由詩體,句法多變而靈活,節奏明快而悠揚,富有極強的音樂性。

郭沫若創作的《女神》開創了自由體新詩的一代詩風,為中國現代新詩的發展做出了曆史性的卓越貢獻。微雨

李金發(1900~1976),廣東梅縣人,主要作品有詩集《微雨》、《為幸福而歌》等。他的代表作品《微雨》於1925年由北新書局出版。該集子的《棄婦》等99首詩,大多作於1922年下半年至1923年初,是最先運用象征派手法創作的中國新詩集,標誌著中國象征派詩的產生。

詩集在內容上多抒發內心苦悶和哀愁,壯寫人生旅途艱辛,描繪異域風土人情,表達對黑暗現實的厭惡,對人生、未來的悲哀和失望,充滿頹廢和神秘的色彩;藝術上采用象征派慣用的手法,多比喻、暗示,重主觀想象。

詩集題材和表現手法給新詩開拓了新的天地,為曆來文學史和詩評家所重視,但因文字生拗,意象內涵的神秘和多義性容易造成理解的困難和歧義,因而毀譽不一。星空

《星空》是郭沫若現代詩和文的合集,於1923年出版。其中的作品是1921年至1922年作者三次回國期間寫成的,後結集而成。

在郭沫若寫作《星空》的時候,“五四”運動的高潮已去,國內正處於北洋軍閥混戰的局麵。麵對“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郭沫若感到極大的憤怒。冷靜之後,他並不因理想的破滅而悲觀失望,仍在苦苦地追求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反映在《星空》中,這部作品可分三類:1.表現對黑暗極度悲憤;2.表現內心矛盾和痛苦;3.表現對未來的追求和向往。

《星空》中的《天上的街市》一首寫得很美,被中學語文課本選用。作者借用曆史神話傳說並加以藝術改造,通過大膽的聯想和想象幻化出天上美麗的街市和牛郎織女的幸福自由生活,用美麗的天國來否定黑暗的現實,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這首詩語言樸素,用詞準確,節奏和諧並富有音樂美,加之大膽的聯想與想象,深受中學生喜愛。舊夢

劉大白(1880~1932),浙江紹興人,主要作品收集在《劉大白詩選》。《舊夢》是他的代表作品,1924年3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29年詩人又重編為《丁寧》、《賣布謠》、《再造》和《秋之淚》4個集子,另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