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宇宙之謎與奧秘 一、宇宙的存在之謎 6.(2 / 2)

冰山直徑15~60千米,多達20處,最大的可達到130千米。都是在太陽從未照射到的火山口內和山穀之中的陰暗處,那裏的溫度在零下170℃。它們都位於極地,那裏通常在零下100℃,隱藏著30億年前生成的冰山。由於水星表麵的真空狀態,冰山每10億年才融化8米左右。

天文學家是這樣解釋水星冰山形成的過程:水星形成時,內核先凝固並發生劇烈的抖動,水星表麵形成褶皺——高山,同時火山爆發頻繁,隕星和慧星又多次相衝擊,致使水星表麵坑坑窪窪。至於水是水星原來就有的,還是後來由隕星和慧星帶來的,看法上還有許多分歧。

雖然,水星有水的說法尚待證實,但有水就有生命。美國科學家們的新發現,引起學術界的濃厚興趣。

20恒星的起源於何時

恒星是宇宙星係中的細胞,所以它的起源、演變及結局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

1955年,前蘇聯著名天文學家阿姆巴楚米揚提出一種“超密說”。他認為,恒星是由一種神秘的“星前物質”爆炸而形成的。這種星前物質體積非常小,密度非常大,但它的性質是不清楚的。由於超密理論的物理機製不清楚,因此多數科學家都不接受這種觀點。

另一種解釋恒星起源的學說是“彌漫說”。這一派科學家認為恒星由低密度的星際物質構成。這種學說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康德——拉普拉斯的“星雲假說”。

星際物質是一些非常稀薄的氣體和細小的塵埃物質,它們在宇宙中各處構成了龐大的像雲一樣的集團,這些特質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它們的溫度在零下一二百度。

人們一般把星雲分為兩種,一種是被附近恒星照亮的星雲,另一種是較暗的星雲。星雲的形狀有網狀、麵包圈狀等,著名的獵戶座星雲則像一匹披散著鬃毛的黑色馬頭,所以也稱“馬頭星雲”。

恒星是由星雲構成的,但真正構成恒星的物質是非常大的,如構成太陽這樣的恒星就需要一個方圓900億公裏的星雲團。

從星雲成為恒星要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快收縮階段,這需要幾十萬年;第二階段是慢收縮階段,這需要上千萬年。星雲快收縮後半徑僅為原來的1%,而平均密度卻提高1億億倍,形成一個原始的“星胚”,這是一個雲團,中心為密集核。進入慢收縮階段後,星胚體溫不斷升高,到一定溫度後就要閃爍身形,步入幼年階段。此時它發光不穩定,仍被彌漫著的星雲物質包圍著,並向外界拋射物質。

近些年來,隨著射電技術不斷提高,人們對星雲的物質成分做了很多觀測,為恒星起源研究提供了新材料。但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包括快收縮階段的物理機製等問題,所以恒星起源問題至今尚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