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暗網織明(2 / 2)

一日午後,萬昭宮後花園內,皇上與沾衣在棋桌上拚殺正酣,下到中途,又有戰報加急送到,皇上看後,長歎一聲,許久未能投下一子。沾衣抬眼見皇上兀自出神,便笑道:“陛下,您的棋勢才入佳境,怎的又躊躇不前了?”

皇上把手裏的棋子丟回棋碗裏,歎道:“甘肅守軍統領楊都督送來戰報,說寧夏叛軍主帥被俘,正押解來京,一幹叛軍皆已歸降。”

沾衣笑道:“這應是喜事,為何陛下卻要歎息?”

皇上淡淡一笑,道:“寧夏才遇蝗災未久,作物顆粒無收,附近州府的賑濟有限,那些叛軍糧草不足,後防虛薄,反叛乃不自量力,此次平叛,穩贏不輸才是本分,朕所發愁的,是寧夏叛亂平息之後,那攤殘局該如何收拾。”

沾衣低下頭去,望著棋盤,輕聲道:“寧夏地處遠疆,恐怕得派個貼心牢靠之人,陛下可否想過,從京師調配一名虎將過去?”

皇上一震,盯住沾衣:“京師向來無閑置將領,若調配過去,他的兵馬由誰來帶?一旦更換將領,下頭兵士難以適應倒還在其次,若是耿耿追隨原先將領,不安分起來,卻如何是好?”

沾衣的臉微微一紅,道:“國事朝務,臣妾原本不該多嘴,望陛下恕罪。”

皇上擺擺手,道:“沾衣,朕知道你也是想為朕分憂,適才你所建議並非無可取之處,你若有話,但講無妨,朕無絲毫怪你之意。”

“既然如此,臣妾就鬥膽評議一番。”沾衣抬起頭來道,“臣妾竊以為,執掌兵權之人,定久則固,固久則驕,驕久則逆,功高而鎮主,勢大必欺君,此為曆代皇家之忌。若無外憂,必有內患,適時調換將領,未嚐不是一個防範的法子。至於兵士,多為平民之子,效命軍中,無非為了父母家小,之所以留戀舊主,多半也是擔心新來的將軍不能善待他們,若新將上任,大行安撫軍心之舉措,廣布恩澤,威信擁戴應指日可獲。”

皇上從桌旁起身,背著手踱了幾步,沉吟道:“你所言雖略嫌偏頗,卻也不無道理……”

這時小全子急急走來,低聲對皇上道:“陛下,兵部尚書邵蓁有要事求見。”

皇上微笑回道:“叫他進來罷。”小全子遵命退下,沾衣也連忙起身欲退,皇上笑著按住她的手背:“沾衣,此次你不必回避,朕過會興許還要問你看法。”沾衣坐回原位,有些不安,見邵蓁獨自一人在小全子指引下向這邊走來,微懸的一顆心方才放下。

邵蓁趨身上前跪下:“微臣邵蓁叩見陛下、惠妃娘娘!”

皇上笑道:“邵愛卿起來罷,你與朕既是君臣,也是親家,這裏不是大殿,有些禮數可以免了——愛卿可是為寧夏之事前來麼?”

邵蓁起身道:“正是,如今寧夏兵亂已平,叛軍統帥正被押解來京,其餘頭領就地正法,以儆效尤,歸降之部下盡皆以安撫為主。如今平亂告捷,楊總兵正率部候命,為免寧夏群兵無首,且整編換防迫在眉睫,微臣以為應速調將領赴往寧夏主持大局!”

皇上捋須微笑:“依邵愛卿之見,派誰人去為好?”

邵蓁略一欠身,道:“啟奏陛下,京郊守軍統領都督魏言之,忠君愛國,勇謀兼備,先前曾輾轉寧甘兩地征戰,對寧夏頗為熟悉,應是上上之選,微臣特此薦之。”

皇上與沾衣對視一眼,此時沾衣發覺皇上看向她的眼光含有幾許驚訝的意味,聽得皇上問道:“魏言之調派寧夏,新任京軍統領卻又為誰?”

邵蓁不緊不慢道:“這裏微臣要先向陛下稟明一樁喜事,適才加急戰報呈雲:山西總兵朱信勇殲滅韃靼兵千餘人,韃靼潰不成軍,落荒而逃,我方兵馬大獲全勝。”

“好!”皇上喜不自禁,“朱將軍不愧用兵奇才,當初騁兒也是虧他悉心言傳身教,才有如今的本事——山西安定,朕也可略鬆口氣了。”皇上停頓一下,語氣稍轉道:“話說回來,邵卿家的意思,可是要將朱將軍調來京師統領京軍麼?”

邵蓁頷首道:“正是。隨戰報一同送來的,還有朱將軍向兵部述職並請調的折子,陛下請過目。”邊說邊從袖口內取出一份奏折,遞給小全子。

皇上臉上隱隱露出喜色,當下接過奏折,大致掃了一遍,將折子合上,沉吟道:“朱將軍為國效力數十年,立下赫赫戰功,如今請調京城,也為照顧老母之便,實可謂忠孝兩全,這等懇求,朕豈有不允之理?”沉思片刻,抬頭對邵蓁吩咐道:“傳朕的旨意,三品輕騎都尉、京軍統領都督、平遠將軍魏言之加授昭遠將軍,擢升從二品上輕騎都尉,即日赴任寧夏總兵;從二品上輕騎都尉、山西總兵、定武將軍朱信勇升授奉武將軍,擢升二品護國,三日內赴任京軍統領都督;四品驍騎都尉、山西總兵帳前副將張子庚初授明德將軍,擢升從三品上驍騎都尉,接任山西總兵。”

邵蓁跪下叩首:“微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