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話題 1.
善於體驗的盲人
集市上有個商人在賣罐子,他賣的罐子有白色和黑色兩種。商人不停地向過路人叫賣:“快來買呀,多好的罐子呀!兩元一個白罐,三元一個黑罐,快來買呀。”
這時來了兩個盲人對商人說:“我要買一個罐子。”商人問:“你要白罐還是黑罐?”盲人說:“我要買一個黑罐。”說著便從口袋裏摸出三塊錢給了商人。商人接過錢,眼珠子一轉,竟想出了一個壞主意,把一隻白罐子遞給了盲人。他想,反正盲人又看不見罐子的顏色,我給他哪個他就得拿哪個。
盲人接過罐子仔細地摸了一遍,又蹲下身摸了摸地上的罐子,然後大聲對商人說:“你賣給我的不是黑罐子,而是白罐子。”
商人聽了大吃一驚,心想:他明明眼睛看不見東西,卻怎麼知道我給他的是黑罐還是白罐呢?難道是他故意在試探我?商人裝作理直氣壯地說:“你放心吧,我給你的真的是黑罐。”
盲人生氣地說:“你這個騙子,你以為我看不見,就無法分辨黑白了嗎?你自己摸摸看吧。”這時,集市上許多人都圍了過來,聽了盲人的話,再看著他手裏拿著的白罐,都紛紛指責商人。商人隻好換了一隻黑罐給他。
有人好奇地問盲人:“你的眼睛看不見,你又是怎麼知道商人在撒謊呢。”盲人笑著說:“摸一摸就知道了,在太陽底下擺著,黑罐肯定比白罐熱一些。”
大家都很佩服盲人的聰明和智慧。搜集智慧的烏龜
從前有一隻烏龜,想要獨占全世界的智慧,做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它想讓所有動物,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不得不向它請教。
於是,它開始長途跋涉,到世界各地搜集智慧。凡是搜集到的智慧,他都裝在一個葫蘆裏,然後,用一卷樹葉把葫蘆口緊緊地塞住。
有一天,它覺得已經搜集完了所有的智慧,但是又害怕被別人竊取了,便決定把這個葫蘆藏到一棵誰也爬不上去的高樹頂上。
它來到那棵樹下,在葫蘆頸上係上一根繩子,把繩子兩端打上一個結,然後將這個繩圈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就努力往樹上爬去。它爬呀爬,卻怎麼也爬不上去。
這時候,它聽見有人在背後發笑。它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個獵人正在瞧著它。
“朋友,”那位獵人說,“如果你真想爬到樹頂上去,為什麼不把那個葫蘆掛在後麵呢?你不覺得這樣葫蘆妨礙你的攀爬嗎?”
聽到這個建議,烏龜感到非常羞愧:原來世界上還有那麼多智慧啊!可是自己呢?卻愚蠢地認為已經把全世界的智慧都搜集完了。晏子出使楚國
春秋時期,諸侯爭當霸主。楚國威震諸侯,各國都很害怕,紛紛派出使者主動與楚國結交。當時楚國是一個大國,齊景公也想跟楚國建立友好關係,就派晏子出使楚國。
楚國當時正在鼎盛時期,根本不把齊國看在眼裏。按說,晏子當時任相國,訪楚表示友好,楚國也該派相應的官員出城迎接才是。但楚靈王得知齊國使臣晏子身材矮小,聽說晏子求見,就決定戲耍他一番。楚吳王下令緊閉城門,隻在旁邊開一個五尺高的小洞,讓晏子進來。晏子說:“到狗國去才鑽狗洞,請你們代我轉問大王,這是什麼國?”守門人報告給了楚靈王,楚靈王無話可說,隻得打開城門迎接晏子入城。
晏子來到楚國宮廷門前,遇見楚國的許多達官貴人,他們各個衣冠楚楚,等候朝見楚王。晏子下車,不卑不亢,與他們施禮相見。有人見晏子穿著樸素,便恥笑他是一毛不拔的“鄙吝之徒”,還對晏子說:“你貴為相國,出使外邦穿著破舊的衣服,拉車的馬又很瘦,難道你的俸祿很少?”
晏子譏笑他說:“你的見解太膚淺了。我自從當相國以來,父族皆穿皮裘,母族都能吃肉,妻族也無凍餓之慮。民間之士,靠我晏子維持生活的有七十多家。我家生活儉樸,但族人的生活比較富裕;我穿著簡樸,但我周圍的親友都豐衣足食。這正好顯示了君主的恩寵,難道不是我應該做的嗎?”
楚王見了晏子後,存心再奚落他,第一句話就問:“齊國難道缺人嗎?”
晏子說:“齊國人多得很,哈一口氣可以成雲,揮一把汗如同下雨,行人走路肩膀挨著肩膀,怎麼能說缺人?”
楚靈王說:“既然有人,為什麼派一個小矮子來訪問我國呢?”晏子便反唇相譏:“敝國派使者有個規定,賢士出使賢國,非賢士出使非賢國;大高個兒出使大國,小矮個兒出使小國。我個子矮小,又不是賢士,所以才被派來楚國。”
楚靈王見晏子能言善辯,無法難倒他,心中暗自吃驚,但也對他無可奈何。
臨到設宴相待時,楚國有別出心裁,安排了一幕醜劇來侮辱齊國人。
宴會進行不久,忽然有幾個武士,捆著一個囚犯從殿下走過。楚靈王故意發問:“囚犯是哪裏人?”武士回答說:“這是個齊國人。”靈王問:“犯什麼罪?”武士答道:“當強盜,搶劫。”靈王便轉過身來問晏子:“齊國人當強盜,是不是成了習慣?”
晏子知道楚王是故意侮辱他和齊國,便說:“大王聽說過沒有?淮南的橘柑種到淮北,味道就會由甜變苦。為什麼會變呢?因為南北水土氣候都不相同。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出生在齊國,能夠安居樂業,奉公守法,是很好的臣民,但是到了楚國就變了,不是當竊賊就當強盜,這也許是由於水土不同而造成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