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話題 8.
觸龍言說服趙太後
戰國末,公元前265年,趙孝成王繼王位,母親趙太後掌管朝政。第二年,秦國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提出必須以趙太後的小兒子長安君去齊國作為人質,方肯出兵相救。趙太後不允,趙國危急,眾臣力諫,趙太後聽得不耐煩了,便對眾臣說:“有誰再提用長安君作人質事,我就朝他臉上吐唾沫。”大臣們不敢再說了。
官拜左師的觸龍言求見趙太後,太後氣呼呼地等他來拜見。觸龍言的腳有毛病,慢吞吞地走進屋來,見了太後,說:“老臣腿腳不便,因此好久未能見您,我今天來此,特來問候。太後的身體怎麼樣?飯量沒有減少吧?”太後答:“我每天多吃粥。你呢?”觸龍言說:“我每天堅持散步,飯量有所增加。”太後見觸龍言不提長安君作人質的事,怒氣也就漸漸消了。兩人彼此就親切地攀談起來。
觸龍言說:“臣有一個小兒子名叫舒祺,最不成器,懇請太後允許他到宮中作一名衛士。”太後問:“他多大了?”觸龍言答道:“今年15歲了,年歲雖小,但臣想趁自己未進棺材時托付給您。”太後說:“真想不到男人也疼愛小兒子。”觸龍言說:“恐怕比婦人還勝一籌吧。”太後不服氣,說:“不,婦人更厲害。”
觸龍言見時機已到,便說:“臣以為您愛女兒燕後甚於長安君。”太後說:“你錯了,我還是喜歡長安君。”觸龍言說:“父母愛孩子,應該為他們作長遠打算。想當初,太後送女兒出嫁時,抱著她痛哭,是因為想到她要遠離而不覺哀憐。後來,您卻祝願她的子孫世世代代在燕國為王,這難道不是為她的長遠打算嗎?”太後聽了頻頻點頭。
觸龍言接著說:“現在,您使長安君地位尊貴,封給他肥沃的土地,賜給他貴重的珠寶,但如果不趁此時讓他為趙國立功,一旦太後百年之後,長安君能自立嗎?所以我說,您對長安君不是真正的愛護。”
趙太後恍然大悟,說:“好!這事交給你辦了,任憑你派遣他去哪兒都行。”於是,長安君到齊國當了人質,齊國出兵救趙,秦國退兵,解了趙國之圍。張醜智嚇邊防官
戰國時,齊國張醜,被送到燕國當人質。不久,燕國與齊國發生戰爭,燕國便打算殺死他,他聽到消息後,趁機逃出燕都,不幸在邊境被捕。
張醜對邊防官說:“你們燕王之所以要殺我,是因為有人說我有很多財寶,燕王想得到這些財寶。其實我並沒有很多財寶,可是燕王不相信。現在,你把我捉到了,如果把我送交燕王,我就對他說財寶都被你獨吞了,那燕王就會殺了你。”
邊防官受到恐嚇,心裏非常害怕,立即把張醜放了,張醜就逃回齊國去了。完璧歸趙
戰國後期,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聽說趙國得了價值連城的“和氏璧”,便提出用十五座城來和趙國交換,目的是試探趙國的虛實,製造吞並趙國的口實。秦國別有用心的要求,給趙國君臣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無形中也為藺相如步入仕途,展示政治才能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趙惠文王接到秦王以十五城換玉璧的來信後知道秦王包藏禍心,便與大臣們商議對策。有人建議:派一智勇雙全之人帶璧去見秦王,見機行事。宦官繆賢奏道:“臣下舍人藺相如足智多謀,可當此任。”趙王便命藺相如出使秦國。
藺相如來到秦國,晉見秦王,相如將玉璧獻上。秦王見玉璧晶瑩剔透,渾然天成,十分高興。欣賞一陣後,又交於身旁美人和近侍把玩。相如見秦王並無用十五城換玉璧的誠意,便心生一計,上前說道:“這璧上有點微瑕,請讓我指與大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