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話題 1.

揮筆退敵

唐代大詩人李白出外漫遊,剛回到四川綿州,唐玄宗就派人召他火速進京。

原來有個鄰國,天皇妄圖要唐朝皇帝進貢大米,差使臣送來一份戰表,上麵寫著“天心取米”四個大字。使臣說:“中國如果有人能就這四個字作答,便井水不犯河水;如若不然,就得服服帖帖當天皇的順民,年年進貢糧食!”

唐玄宗召集文武百官上殿,問誰有良謀妙計。滿朝大臣,竟沒有一個敢開口,急得唐玄宗如熱鍋上的螞蟻。翰林尚書賀知章突然想起了李白,立即奏道:“除了李太白,誰也沒有這樣的才能,請聖上速將他宣來!”

來到金殿,李白才知道這回事,便對玄宗說:“好辦,請將那使臣傳來吧!”使臣到來,李白不慌不忙地在戰表上麵每個字各添一筆,將“天心取米”四字改成“未必敢來”。使臣看了嚇了一跳,灰溜溜地回國複命去了。李白解畫

公元715年春天,十四歲的李白已在南浦(今萬縣)名揚全城。有位姓胡的鄉紳不學無術,卻愛附庸風雅,他五十大壽之日,宴請全城富戶名流,並請“神童”李白赴宴。酒席間,胡鄉紳想表現一下自己,尋機諷刺李白好喝酒,便指著牆壁上掛的一幅畫讓眾人看。畫上有一個老神仙,懷抱一隻大酒壇,睡在西岩上,不知是喝醉了還是睡著了,壇口朝下,酒順著壇口往下流。胡鄉紳裝腔作勢地說:“酉加個卒是個醉,目加垂是個睡,老神仙懷抱酒壇枕上偎,不知是醉還是睡。”眾人一聽,不由暗暗替李白擔心。李白卻不慌不忙地指肥胖如豬的胡鄉紳答道:“月加半是個胖,月加長是個脹,胡鄉紳挺起大肚當口站,不知是胖還是脹。”眾人大笑。歐陽修

宋朝,有個人自以為能吟詩作賦,所以目中無人。聽人說歐陽修詩才超人,他心中頗為不服。為了見個高低,他要去訪歐陽修。途中,他見路邊有一棵很大的死樹,詩興大發,吟出兩句:“麵前一古樹,兩股大丫杈。”兩句出口,一時想不出後兩句。恰巧歐陽修從後麵走來,就替他續了兩句:“春至苔為葉,冬來雪是花。”

詩人不認識歐陽修,他回頭傲慢地說:“想不到你也會作詩?你一定是去找歐陽修吧?正好一路同行。”兩人一同來到一條河堤上。一群正在打盹的白鴨子,突然受驚,便“嘰哩嘎啦”地跳入河裏。“詩人”見景生情,又作起詩來:“一群好鴨婆,一同跳下河。”歐陽修聽罷,又幫他續了兩句,引用了駱賓王的名句:“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

兩人同船渡河,“詩人”為了顯示自己,在船艙又作起詩來:“兩人同登舟,去訪歐陽修。”歐陽修續上後兩句說:“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修(羞)。”

那人聽罷大喜說:“哦,他已知道我了,這說明我的詩才高啊!我看。歐陽修還不如你我二人呢!”唐代酒價知多少

宋朝真宗皇帝昏庸無能,整天沉醉在享樂之中。

有一天,他又大擺酒宴,暢飲美酒,觀賞歌舞。突然,他的腦子裏閃出一個怪問題,就揮手叫歌舞停下,然後舉著酒杯,問群臣:“你們有誰知道,唐朝的時候,酒的價錢是多少?”

大臣們沒想到皇上會提這樣的問題,不禁麵麵相覷(qù),一聲不吭。

過了一會兒,有一個臣子站起身來,雙手一拱,對皇上說:“啟稟(bǐng)萬歲,小臣知道。”眾大臣都向他投去驚異的目光。

真宗皇帝抬起醉眼,見是丁晉公,就問:“唔,價錢是多少?”丁晉公不慌不忙地說:“唐酒每升三十錢。”

真宗覺得很奇怪,問道:“時隔一百多年,你怎麼知道?”丁晉公說:“是唐朝詩人杜甫講的,他的一首詩中有兩句:‘蚤來就飲一鬥酒,恰有三百青銅錢。’既然一鬥酒三百銅錢,一鬥等於十升,那麼一升酒不就是三十銅錢嗎?”

其實丁晉公不過是急中生智,因大臣們被問而又回答不出,十分難堪,他用杜甫詩句為大家解了圍,至於唐代的酒價,恐怕丁晉公也不知道,但是糊塗的真宗皇帝卻十分高興,稱讚丁晉公說:“想不到杜甫的詩還可以用來推算酒的價錢啊!”八齡童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