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話題 7.

敞開著的家門

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一個小女孩像今天許多年輕人一樣,厭倦了枯燥的家庭生活和父母的管製。

她離開了家,決心要做世界名人。可是,她每次滿懷希望求職時,都被無情地拒絕了。她隻能走上街頭,開始出賣肉體。許多年過去了,她的父親死了,母親也老了,可她仍在泥沼中醉生夢死。

其間,母女從沒有什麼聯係。可當母親聽說女兒的下落後,就不辭辛苦地找遍全城的每個街區,每條街道。她每到一個收容所,都停下腳步,哀求道:“請讓我把這幅畫貼在這兒,好嗎?”畫上是一位麵帶微笑、滿頭白發的母親,下麵有一行手寫的字:“我仍然愛著你……快回家”

幾個月後,母親沒有得到女兒的消息。一天,女孩懶詳詳地晃進一家收容所,在那兒正等著她的是一份免費午餐。她排著隊,心不在焉,雙眼漫無目的地從告示欄裏隨意掃過。就在那一瞬,她看到一張熟悉的麵孔:“那會是我的母親嗎?”

她擠出人群,上前觀看。不錯那就是她的母親,底下有行字:“我仍然愛著你……快回家!”她站在畫前,泣不成聲。這會是真的嗎?

這時,天已黑了下來,但她不顧一切地向家奔去。當她趕到家的時候,已經是淩晨了。站在門口,任性的女兒遲疑了一下,該不該進去呢?終於,她敲響了門。奇怪!門自己開了,怎麼沒鎖門。不好!一定有賊闖了進來。記掛著母親的安危,她三步並作兩步衝進臥室,卻發現母親正安然地睡覺。她把母親搖醒,喊道:“是我!是我!女兒回來了!”

母親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擦幹眼淚,果真是女兒。母女倆緊緊抱在一起,女兒問:“門怎麼沒有鎖?我還以為有賊闖進來了。”

母親柔柔地說:“自打你離家後,這扇門就再也沒有上過鎖。”讚美成就的文學家

歌德小的時候整天都會問一些不可思議的問題,麵對一些不符合邏輯的問題,媽媽並沒有嗬斥他,相反還誇他是愛動腦筋的孩子。

歌德5歲的時候,有一天,媽媽正在做飯,歌德坐在門口的小凳子上看著。他忽然向媽媽問道:“星星是從哪兒來的?”媽媽沒有急於回答他,而是說:“你想想看。”

歌德一邊想,一邊出神地注視著母親揉麵的動作。母親揉麵,揪麵團,擀麵餅……

看了好一陣子,歌德突然說:“我知道星星是怎麼做出來的了,是用做月亮剩下的東西做的。”

媽媽聽了先是愣了一下,然後特別激動地親吻了自己的兒子:“寶貝,你的想象真奇特。”爸爸聽了這件事以後也非常高興,讚美他的回答是世界上最棒的。後來,歌德成了世界著名的文學家。緹縈救父

淳於意,本是太倉令(官名),後來棄官行醫,由於醫術極高,妙手回春,醫治好許多人,所以很受當地人的愛戴。有的甚至仰慕他醫術精湛,不惜長途跋涉前來求醫呢!

有一次,一位貴婦人得了重病,請淳於意到家中診治。他診斷後知道貴婦已病入膏肓,恐怕無藥可救了。但是貴婦的家人再三懇求淳於意試著救救她,淳於意隻好勉強開了幾服草藥讓她服用。

不久,正如淳於意所料,貴婦人因為病重而去世了。她的家人卻一口咬定是淳於意開錯了藥方,害死了貴婦。而昏庸無能的官吏也不分青紅皂白,判淳於意誤診有罪,必須受肉刑。

當時的肉刑有三種:一種是在臉上刺字,再塗上墨染黑,叫作黥麵,也稱墨刑;另外一種是割去鼻子,稱劓刑;還有一種是砍斷犯人的腳,叫作刖刑。

由於淳於意曾經當過官,所以被押送到京城長安去受刑。臨行時,淳於意和家人都泣不成聲。懷著滿腹的冤屈,他不禁感歎地說:“可憐我連一個兒子也沒有,現在發生這種事,生了五個女娃兒有什麼用,一個也幫不上忙!”

緹縈是最小的女兒,大家都喊她五娘。父親這番話聽在緹縈耳裏,她哭得更傷心了,不禁喃喃自語:“難道女兒真的沒有用嗎?”

到長安去的路上,既辛苦又危險,但緹縈想了想,還是決定陪父親到長安,替他申冤。緹縈聽說漢文帝曾下旨,準許百姓直接以奏章的形式申訴冤情,於是她請人代擬奏章,並於奏章中指出肉刑的殘酷和不人道。

她說,犯人受了肉刑,失去的肢體永遠不能複生,即使想要改過自新也無濟於事呀!緹縈最後又向漢文帝陳情,寧願自己入宮當奴婢替父親贖罪。

漢文帝讀完奏章,深深地被緹縈的孝心所感動,召集大臣共商對肉刑的看法,最後決議廢除肉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