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話題 7.

美麗的心靈

有個女孩長得很平凡,學習也很一般,歌唱得也不好,更不會跳舞。她經常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歎息,恨上天對自己的不公平。升入中學後她更加沉默,看著別的同學又唱又跳,口才也那麼好,她總是躲在角落裏用自卑把一顆心緊緊地困住。

她學習很努力,成績卻很一般,為此她不知偷偷哭過多少次。班上的同學沒有人注意她,下課時別人都去操場上玩去了,她便去把黑板擦得幹幹淨淨,把地麵掃得一塵不染。夏天時,她細心地在地上灑上水;冬天時,她把門口和教室裏大家帶進來的雪掃淨,免得同學們進來時滑倒。沒有人注意到她所做的一切,她也不想讓別人知道,隻是覺得自己應該這麼做。

可是有一次同學們卻都注意到了她。那天她遲到了,當她來到班級時,班主任的課已講了一半。當她怯生生地喊了一聲“報告”走進教室時,同學們的目光都投到了她身上,隨即教室裏響起了一陣笑聲。原來她的衣服很零亂,頭發也梳得不整齊,一看就知道是起晚了胡亂穿上衣服就趕來了。她低著頭站在那裏,眼淚都快流出來了,班主任老師走過去幫她整了整衣服,微笑著說:“快回到座位去吧,課已講了一半了,如果聽不明白下課後找我。”她回到座位上,臉紅紅的。

有一次開班會,老師讓大家說一下自己的特長。於是每個人都興奮起來,輪流發言,有的唱歌好,有的跳舞好,有的會書法,有的能畫畫,有的會彈鋼琴。她坐在那裏靜靜地聽著,臉上帶著羨慕的微笑。忽然,老師叫了她的名字,她一驚,紅著臉站起來小聲說:“老師,我沒有特長。”老師走到她的身旁,輕輕地撫摸她的頭,對大家說:“你們也許不會注意到,平時是誰在課間把地麵掃得幹幹淨淨,是誰每天早早地來到教室把每張書桌擦得一塵不染。這就是艾河同學,她一直默默地做著這一切。有一次她遲到了,你們還嘲笑她,你們知道那次她為什麼遲到嗎?她幫一位老大媽把一袋大米搬上了四樓啊!你們一定奇怪我是怎麼知道的,那個老大媽就是我的鄰居啊!同學們,你們都有各方麵的才華,艾河同學卻沒有,可是她有一顆美麗的心,美麗的心靈也是特長啊!”教室裏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大家第一次發現,這個平時沒人注意的女孩原來竟是這樣美麗。“我隻寫了幾個音符”

這是貝多芬的歌劇《費德裏奧》舉行最後一場預奏。盡管天氣寒冷,還是有那麼多的人趕來,音樂是迷人的,大家很快就陶醉了。突然,有人發現怎麼演員和樂隊老合不到一塊兒?台上的演員怒目圓睜,可樂隊確實是按指揮棒在進行。“見鬼!重來。”樂隊停下重新開始,仍然是一片混亂。人們議論紛紛。

這時,擔任指揮的貝多芬呆呆地站在指揮台上,莫名其妙地看著騷動的樂隊,想從那一張張神情不安的臉上猜出症結所在,可大家都不做聲,沒有人忍心對這位可憐的指揮說:“走開吧,你這個聾子!”然而貝多芬還是明白了。他突然扔掉指揮棒,一口氣跑回家中,倒在椅子上,沉默了很久。在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中,大概沒有一個人的命運比貝多芬更壞的了。

他的耳聾始於28歲時。先是耳朵日夜作響,接著聽覺一天天衰退。頭幾年他還瞞著別人,躲避一切交際,甚至最心愛的人。到1801年,他在戲院裏已必須坐在第一排才能聽見演員的歌聲。第二年,他去野外散步,便再也聽不見農夫的笛聲了……

《費德裏奧》預奏指揮失敗兩年後,即1824年5月7日,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次上演,這是貝多芬藝術生涯中最輝煌的作品,仍然由他親自擔任指揮。演奏結束時,觀眾的掌聲、歡呼聲久久回蕩在劇場上空,也不知有多少人流下了激動的眼淚。然而,貝多芬絲毫沒聽見觀眾的喝彩聲,直到女歌手溫葛爾從樂隊裏走出來,把他麵向觀眾時,他才明白是怎麼回事。終場後他感動得暈了過去。

誰也沒想到,這竟是貝多芬最後一次出現在觀眾麵前。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過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給予世界。而臨終時,他口中仍這樣感歎:“唉,我隻寫了幾個音符!”老人與黑人小孩

一天,幾個白人小孩兒在公園裏玩。這時,一位賣氫氣球的老人推著貨車進公園。白人小孩兒一窩蜂地跑了上去,每人買了一個氣球,興高采烈地追逐著飛的氣球跑開了。白人小孩兒的身影消失後,一個黑人小孩兒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貨車旁,用略帶懇求的語氣問道:“您能賣給我一個氣球嗎?”

“當然可以,”老人慈祥地打量了他一下,溫和地說,“你想要什麼顏色的?”

他鼓起勇氣說:“我要一個黑色的。”

臉上寫滿滄桑的老人驚詫地看了看這個黑人小孩,隨即遞給他一個黑色的球。

他開心地接過氣球,小手一鬆,氣球在微風中冉冉升起。

老人一邊看著上升的氣球,一邊用手輕輕地拍了拍黑人小孩的後腦勺,說:“記住,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為它的顏色,而是因為氣球內充滿了氫氣。”我的未來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