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織造裝備智能化技術的產業化路線研究(1 / 2)

織造裝備智能化技術的產業化路線研究

產業發展

作者:陳博民

摘要:文章從織造設備技術現狀出發,以廣東豐凱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為例,提出織造裝備智能化技術問題解決方案,進而對織造裝備智能化技術產業化路線進行分析。

關鍵詞:織造裝備;智能化技術;產業化路線

中圖分類號:TG6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29-0001-02

紡織工業是國民經濟傳統的支柱產業,也是關係民生的重要產業和國際競爭較為明顯的產業,其產業鏈眾多,需要人員較多,在繁榮市場的同時,也能增加就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促進城鎮化發展。然而,紡織工業工藝的改進、效率的提高需要依賴於先進織造技術,現在國外紡織裝備智能化技術在紡織企業中應用已實現了智能一體化管理,我國的紡織裝備智能化技術雖在紡織企業中有所應用,但仍處於初級階段,與智能一體化管理還有差距,需要對製造裝備智能化技術的產業化進行不斷的研究。

1 織造裝備智能化技術現狀

1.1 群控技術

目前來看,織機普遍采用的是微處理機,其優勢是能對運行設備的狀況和不同參數進行監測並以顯示在織機操控屏幕上,而以CN總線、以太網和光纖為主的通訊形式組成的局域網,能實現織機的群控,管理人員能較快地查詢不同織造生產數據和織機運行狀態,這些國外織機基本具備。而國內的織機雖然具備聯網功能,但是群控技術上不成熟。

1.2 織機遠程控製技術

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數控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快速的發展,機電一體化技術已經成為劍杆織機設計的重要技術。高檔劍杆織機上先後出現了電子多臂開口、電子送經和電子卷取等電子控製裝置,並逐步形成單台織機的智能控製係統。而從國產織機現狀來看,雖廣泛使用了高檔劍杆織機,但因受國內生產設備數量、生產現場與現場控製距離較遠且環境惡劣等因素的影響,使國產自動化織機生產管理水平得不到進一步的提高。

目前來看,國產織機因受各種條件的限製,國內織機監管領域主要使用的是BITBUS或RS-485作為通信總線,但因這種通信總線的主線的主節點對可靠性要求相對局限,通信方式為命令響應型,其靈活性相對較差,係統容易處於癱瘓狀態。同時,BITBUS的物理層使用的是RS-485規範,其總體效率相對較低,特別是錯誤處理能力較弱。若想使通信總線的主節點的可靠性和數據通信方式的靈活性、錯誤處理能力得到提高,使之更好滿足監測係統的需求,需要研發一種能彌補上述缺陷的織機遠程控製技術。

1.3 織造工藝專家係統

織造工藝專家係統很早以前便已提出,但目前僅有日本津田駒的噴氣織機運用此項技術,其他國內外織機織造廠家還未采用該項技術。織造工藝專家係統最大的優勢是其內部存有知識庫和案例設計,用戶使用該係統時,輸入織造工藝參數值便能推理計算出織機織造所需要的全套工藝的參數設定值,這樣不僅能降低車間對工人的技術要求,同時也能減輕工作強度,滿足現代織機的智能化發展趨勢。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和在織造工藝係統中應用,織造工藝專家係統實現了群控管理、遠程控製和專家管理,然而就國內織機現狀來看,織造工藝專家係統這三種功能還未能全部實現。

2 織機智能化技術問題解決方案

針對國內織機智能化技術現狀,豐凱公司借助物聯網技術來攻克織機遠程設備管理、診斷、工藝數據專家庫係統與開速調機的聯動等關鍵技術,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智能織機解決方案。

2.1 群控技術

織造裝備具備聯網功能,通過組網群控,讓客戶在自己的工廠內使用服務器,透過現有的網絡自動采集各機台的張力信號、油溫信號、油壓信號、斷緯信號、斷經信號、報警信號、開關按鈕信號等數據,以對所有機台進行有效監管,實時了解各機台的生產運行情況(效率、產量、排產等),同時能實現客戶決定其服務器是否要與設備廠家的服務數據庫係統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