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年輕人終出了聲,劍氣寒光過,一片血霧中兩個身影騰空而起躍出重重包圍。
淩九霄死死咬住滴血的嘴唇,回眸盯視著府門外成片成片倒在“箭雨”下的亡魂,噴火的眸子將眼底深處的一滴淚燒化成氣。
那夜,烈火熊熊,他的心卻凝結成冰。
四日後消息傳入京師,逆犯晉國公的四子“自盡”於蒲州,宣旨內史及禁軍連夜抬其屍首返京複命,卻遭一幫訓練有素的黑衣殺手襲擊,宣旨內史及一眾官兵盡被屠殺。
月餘消息傳入京師,出使突厥的逆犯晉國公的五子不肯接旨受縛,“刀挾”宣旨內史不成,被當場亂刀誅殺,可人剛死就有一批黑衣殺手持刀闖帳,宣旨內史及陪護的柱國將軍等人皆被殺害。
四公子和五公子的屍首下落不明。
晉國公府的五公子死信傳入京的當日,東門禁軍統領陳將軍被一武功高絕的黑衣人腰斬於城門口,而統領府第亦被熊熊烈火吞噬,其家眷無一幸免。
另一個禁軍統領苗將軍也於當夜慘遭滅門之禍。
而當滿臉愧疚自責的許爭將四公子和五公子的死訊稟告淩九霄時,他什麼都沒說,隻揮袖將許爭掃了出去,他並非喜牽怒之人,且許爭已盡力,許爭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便已派出幾隊死士徹夜不歇趕去救人,更以信鷹傳信從“桃花城”調派了人手趕去救人,可還是慢了一步。
得知五公子死訊的那一夜,淩九霄凝望著皇宮方向,定定的如冰雕般立了一夜,沒在暗夜中的他,如同地獄歸來的閻羅,渾身散發著的陰寒煞氣。
自此後,他在這世間的血親,再無一人!
兩年前,他奉亡母遺命,一襲縞素手捧骨瓷壇萬裏迢迢由域外入京,秘見晉國公達成亡母最後心願,而後留下最後一句:他與晉國公自此兩不相認,互為陌路。
陳將軍苗將軍的滅門之禍令武帝震怒!
挑釁,明目張膽的挑釁!天子腳下絕不容晉國公的同黨餘孽反撲作亂!
足足一年,京師長安平靜繁華之下掩蓋著的盡是血腥殺戮。
奪實權,振朝綱,平內亂,殺權臣,縱橫天下,本就是武帝為之奮鬥的目標,成王敗寇,既然“寇首”已除,手握乾坤已露崢嶸的武帝又豈能不趕盡殺絕。
潭國公、義平公、祿國公、太中大夫、光祿大夫……或在宮中被誘殺,或死於圍府誅殺。
上柱國大將軍賀知遠更以雷霆之勢將晉國公一黨起兵造反的各路叛軍剿殺盡滅。
賀知遠當時雖隻二十初頭的年紀,可他智計無雙殺伐決斷已是將門翹楚,力保武帝上位一路斬荊披棘戰功赫赫。
當柱國將軍宇文威、柱國候萬勇,大將軍劉正……項上人頭被率軍平叛的賀知遠呈送進京後,軍心已定,大勢已定。
於此同時,淩九霄收到晉國公心腹送來的密函,心腹隻神色平靜道這是晉國公被誘入宮慘遭殺害前一個月所寫,說完便拔劍自刎追隨晉國公而去。
密函中晉國公為淩九霄留下了大批不被人所知的財力物力甚至是人力兵力……或許那時晉國公已有所感,隻可歎,未及晉國公故技重施廢帝另立新君,武帝已提前發難不僅誘殺了晉國公,且誅盡他九族。
*************
冷瀟雨抬起眼,眼前畫麵倏忽而逝,眼角凝冰的桃花眸看向天際邊的火紅晚霞,紅霞似火,映紅了半邊天,恰如他前半生經曆的兩場大火,熊熊烈焰,焦心之痛,一場令他抱憾終生,而另一場,為他燃起新的希望,讓他在火中涅槃,重生而出,可最終,卻又讓他墜入無間地獄。
二十餘載彈指一揮間,往事一幕幕,百般滋味在心頭。
冷瀟雨迎風挺立,風硬,心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