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越人約生於公元前5~4世紀,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醫學家,世稱扁鵲。河北任邱人,一說為山東長清人。

秦越人,戰國時期鄚(今河北任丘鄚州鎮)人。出生在一個勤勞善良的農民家庭,從小天資聰慧,不滿周歲就能呀呀學語,五六歲時能把聽過的敘述出來。八九歲開始讀私塾,詩書過目不忘。放學回來,常常幫助父母做些家務活,深得父母的喜愛。

秦越人雖然年幼,但卻同情受苦受難的窮人。他每見到差役欺詐百姓,就憤憤不平。有一次,一夥官兵搜刮民財的時候,遭到一位老婆婆兒子的阻止。老婆婆的兒子被抓走了,還把老婆婆打得頭破血流,推倒在地。正巧小越人下學路過這裏,見狀緊緊握著小拳頭,恨自己力氣小,不能抵禦官兵,就急忙跑回家中,端了一碗白開水送給老人喝。

‘老奶奶,請喝口水。巴。你的兒子會放出來的。”小越人安慰說。

“孩子,謝謝你。這些官差依仗官府,欺壓百姓,橫行鄉裏,窮人沒有活路啊!”老婆婆歎息著。

圍觀的人都誇小越人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所以認識他的人,都很喜歡他。

由於連年戰爭,老百姓的苛捐雜稅越來越多,秦家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秦越人不能再上學了,父母含淚把十一二歲的他送到城內一家客店當了小夥計。

當時,民間有位醫術高明的老醫生,名叫長桑君,他常在鄚州一帶走鄉串村為人治病,每到城裏就住在小越人所在的客店裏。小越人和他慢慢地混熟了。每次長桑君一來,他都熱情接待,並給他打水、掃地,把床鋪疊得整整齊齊,長桑君很感激他,也很喜歡這個孩子。

長桑君一住下,房間裏就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給人治病的藥材,病人一走,他就分類、整理。晚上,還把在民間搜集的偏方,一條條地寫下來,進行研究,又製成藥丸,終日忙忙碌碌。

小越人見長桑君每天擺弄這些草藥,感到很神秘。他想,怎麼這些草合到一起就能治病呢?他很納悶,總是來觀看。長桑君有時也拿些藥草解釋給小越人聽。小越人都迷住了,常常忘了回家吃飯。

時間長了,長桑君見他聰穎勤快,才智過人,又對草藥治病很感興趣,就給他講診病的原理,病情的症狀等一些醫學上的問題。秦越人聽了,都一一銘記在心中。

小越人耳濡目染,逐漸懂得了一些治病救人的知識,就更加熱愛這個事業。客店的事一做完,他就到長桑君住的房間看他如何診脈、下藥、開方。有時候長桑君診完了脈,小越人也摸摸病人的手腕。長桑君見。秦越人非常熱愛這個事業,經常給他講一些醫理,並給他一些書看。小越人的醫學知識越來越豐富了。

十年後,小越人已經長成一個大小夥子了。長桑君被秦越人學習不倦,肯求深鑽的好學精神所感動,就把他收為徒弟,並把自己畢生的醫療經驗和心得傳授給他。

後來,秦越人成了戰國時期一位著名的醫生。他精通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尤其對脈診和針炙有更深的研究。他遍遊諸國,被他治好的疑難病症甚多,當時被人們稱為“神醫”。他死後留下《難經》一部,對後世醫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甘羅12歲做上卿

甘羅,戰國後期秦國人,12歲時被秦王拜為上卿。

甘羅出生在戰國後期的秦國,他年輕有為,12歲時即被秦王拜為上卿,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公元前234年,秦王想聯合燕國攻打趙國,於是下旨派張唐出使燕國,可是張唐借口有病,不肯前往。

60歲左右的文信候呂不韋知道此事後,親自坐車去說服張唐。

張唐推辭說:“我曾多次帶兵攻打趙國,趙國人早已對我懷恨在心。這次如果去燕國,一定要經過趙國。所以,想來想去,隻有請相國另請高明了。”

呂不韋再三勸說,張唐還是不肯答應。

呂不韋回到府裏,獨自坐在堂上煩悶。他有一位門客,名叫甘羅是秦國原來的左丞相甘茂的孫子,才12歲。甘羅見呂不韋心中不悅,便走向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