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故事,但是,它卻流傳到世界各地。《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作者這樣寫道:
“像他這種人,我們應該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學裏。年輕人所需要的不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是聆聽他人種種的指導,而是要加強一種敬業精神,對於上級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把信帶給加西亞’。
“凡是需要眾多人手的企業經營者,有時候都會因為一般人的被動無法或不願專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驚,懶懶散散、漠不關心、馬馬虎虎的做事態度,似乎已經變成常態;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誘地叫屬下幫忙,或者除非奇跡出現,上帝派一名助手給他,沒有人能把事情辦成。
“我欽佩的是那些不論老板是否在辦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夠把信交給加西亞的人,靜靜地把信拿去,不會提出任何愚笨問題,也不會存心隨手把信丟進水溝裏,而是不顧一切地把信送到。這種人永遠不會被‘解雇’,也永遠不必為了要求加薪而罷工,這種人不論要求任何事物都會獲得。他在每個城市、鄉鎮、村莊,每個辦公室、公司、商店、工廠,都會受到歡迎。世界上急需這種人才,這種能夠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人。”
工作態度就像個人形象一樣,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也可以改變他人對你的看法,決定著一個人的成與敗。高爾基曾說過:“工作如果是快樂的,那麼人生就是樂園;工作如果是強製的,那麼人生就是地獄。”隻有珍惜自己工作的人,才能投入自己的熱情與精力,並從中得到快樂;而那些把工作看成是一種負擔,整天混日子的人,遲早會被淘汰出局。
為了哥哥
一位年輕的總裁,以比較快的車速,開著他的新車經過住宅區的巷道。他必須小心正在做遊戲的孩子突然跑到路中央來,所以當他覺得小孩子快跑出來時,就要減慢車速。就在他的車經過一群小朋友的時候,一個小朋友丟了一塊磚頭打著了他的車門,他很生氣地踩了刹車,並後退到磚頭丟出來的地方。
他跳出車外,抓住那個小孩,把他頂在車門上說:“你為什麼這樣做,你知道你剛剛做了什麼嗎?”接著又吼道:“你知不知道你要賠多少錢來修理這台新車,你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小孩子哀求著說:“先生,對不起,我不知道我還能怎麼辦?我丟磚塊是因為沒有人停下來。”小朋友一邊說一邊眼淚從臉頰落到車門上。他接著說:“因為我哥哥從輪椅上掉下來,我沒辦法把他抬回去。”
那男孩啜泣著說:“你可以幫我把他抬回去嗎?他受傷了,而且他太重了,我抱不動。”
這些話讓這位年輕的總裁深受感動,他抱起男孩受傷的哥哥,幫他坐回輪椅上。並拿出手帕擦拭他哥哥的傷口,以確定他哥哥沒有什麼大問題。
那個小男孩感激地說:“謝謝你,先生,上帝保佑你。”然後男孩推著他哥哥離開了。
年輕的總裁慢慢地、慢慢地走回車上,他決定不修它了。他要讓那個凹洞時時提醒自己:不要等周圍的人丟磚塊過來了,自己才注意到生命的腳步已走得過快。
加快步伐,可以在同樣的時間裏走更遠的路,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你在急匆匆地趕路的時候,肯定沒有心情留意周圍的風景。這和你蒙著雙眼摸瞎有什麼區別?你加快了步伐,得到的隻會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