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潭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鎮子,朝廷在此設下一個巡檢司衙門管理地方。他們的巡檢官連知府、通判一類地官兒也不曾見過,如今朝廷派了大軍來,領兵的居然是一位國公,可把李巡檢忙壞了。生怕有什麼不中意的地方惹的國公不悅。
不過楊淩急於徹底解決寧王判亂一事早回北方,對於住處簡陋、夥食不夠精美根本無心在意,他在鷹潭隻歇息了一天,然後就率領一隊精兵親往金丹山察看情形去了。
又是幾十裏的路程,前方路途難行,沒有勘驗明白,是不能把軍隊拉進這進退兩難、供給難輸的險地的。其實寧王世子已經沒有軍隊,隻需一個百戶率上些許人馬就能輕易把他擒下。若非他的身份重要、而且又深入官府沒有實際控製的蠻地,根本無需堂堂的國公親自出馬。
金丹山下地瑤人,據說自漢魏時代就在此聚居了,山穀中有三個村寨,分別有蔣、何、黃、歐陽等十餘個姓氏。僅從姓氏上看倒與漢人無疑,三座村寨約四千多人。曆經數百上千年,村落始終沒有什麼大變化。
他們是按照姓氏集合聚居的,一個姓氏一個門樓,形成以血緣為主脈的居住格局。這三個村寨呈品字型,四周的高山形成一道防禦外來入侵地天然屏障。他們在山與山之間的接口處修建了堅實的城門,城樓上有人把守站崗,並設有瞭望台與箭孔。堅固的城門上掛有數百斤重的大鍾,如果有警,眾鍾齊鳴,響徹雲霄。
山穀間有限的土地是用來種植莊稼的,瑤寨建在一個個山坡上,一排一排的村屋依山勢逐級而上,往往是前麵房子地屋頂與後麵房子的地麵平齊。臨高遠望,瑤寨的後麵是一座座連綿不斷的山峰峽穀,穀中群峰突兀,百峰爭雄,仿如千軍萬馬,洶湧而來。
錦衣衛的探子站在山坡上指點道:“國公,我們就是在穀中村寨打探到寧王世子下落地,這裏幾座山寨對朝廷是很恭順的,但是再往深山裏去,那些與外界交往不多地瑤人對我們漢人卻沒有什麼好感,而且住處太過險要,想進去打探消息都難”。
楊淩點點頭,說道:“走吧,去寨子裏看看,多了解一些詳情再做打算。”
這裏雖然也有漢人往來,可是多是一些貨郎,如今來了一支上千人的隊伍,衣甲鮮明,顯然是朝廷的大軍,引起了瑤寨百姓的關注,楊淩等人剛剛進村,就吸引了許多瑤民圍攏上觀看。
這些瑤民純樸的臉上滿是好奇,對官兵倒沒有懼色。一進村寨撲麵而來就是一陣酒香,瑤寨家家會釀酒,家家都飲酒。這裏款待客人沒有茶,從來都是以酒代茶、代水的。
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低矮地黃泥巴和石頭壘的房子,杉樹皮做的瓦,古樸的村莊、淳樸的村民和那和善的笑臉,讓這些殺氣衝天的官兵也不覺換上了和氣地笑容,收起了刀槍。
一個白發蒼蒼、滿臉皺紋的老人在別人攙扶下走來了,他睜著一雙混濁的老眼。好奇地打量著這群遠方來客。
楊淩由扮作貨郎的探子口中,已經知道這些與漢人交往較多的瑤寨實行的是瑤老製,村寨中的首領是由各姓寨民中推舉出來的年長者,他們分別擔任天長公、頭目公、管事頭、掌廟公、燒香公、放水公,負責管理村寨的戰爭、糾紛、緝補人犯、耕田種山等等一切事務。
天長公權力最大,年紀也是最大,眼前這老頭兒十有**就是這座瑤寨的天長公,楊淩忙上前兩步,謙和地和老人家打招呼,說明自已地身份。
老人攏著耳朵。聽扶著他的人大聲地向他喊完了話,咂巴咂巴掉光了牙齒的牙床,咧開嘴笑了,他咕噥了一句,那
挾著他的壯年漢子向楊淩和氣地道:“我是寨中的管事頭,天長公說,他六十多年前去過南昌城,還見過漢人的知府老爺呢,聽說你的官兒比知府還大?那可真是貴客到了,天長公很高興。要請你到瑤王屋去喝酒”。
管事頭負責瑤寨的戰爭、械鬥,向來是由年輕力壯、勇武果敢的人擔任的,這也是諸位長老中最年輕地一位,楊淩笑著點點頭。示意手下的士卒暫且待在村寨口,然後隻帶了二十多個貼身侍衛,隨在顫巍巍的老人身後,沿著石階往上走。
楊淩注意到兩側低矮的瑤民住處有些正開著門,門旁邊堆著一捆捆地鬆枝,房間裏黑乎乎的,房子大多分兩層,沒有窗子。卻有許多箭孔。偶爾能見到兩戶人家房梁上吊著臘肉,在風中輕輕搖蕩。看來這裏的百姓生活都十分清苦。
瑤王屋由於是用來處理公事的地方,所以並不是在太高的地方。寥寥幾級長階上就是一幢較寬大的房屋,前方有一塊空曠的場地,正中是一個牛頭造型的木架子。一根長竿上還高高插著象征瑤民地黃旗,邊上架著一麵由兩端向中間變窄的柱狀長鼓。周圍還固定有一些長條木板凳,這是瑤老們集會商議村寨事務的地方。
瑤王屋正中間高大的木椅上,扶手上各雕一個虎頭,旁邊放著刀、叉、牛角。這裏已經沒有瑤王和瑤練,但是仍然有這樣的座位設置,後邊地案上,供奉著君臨一切的盤王,開天辟地地盤古。
天長公一張黝黑的臉堆滿了笑容,他熱情地叫人給這位漢家的官老爺呈上了米酒,管事頭捧杯勸酒,說道:“今年勸酒酒重重,為未勸上我師公,一勸玉皇尊大帝,二勸充元李老君”。
他的話速飛快,楊淩聽了幾句就聽不清了,不過這淳樸的鄉風卻很感人,他微笑著舉杯應和,雖然公務在身不敢多飲,還是喝了幾大口,那酒甜香醇濃,後勁綿足,倒真是極佳的口感。
老頭兒挺能喝,楊淩抿了三口,他已經喝了三大碗,瑤家沒有茶,從來都是以酒代茶,他們種地的時候喝酒,砍柴的時候喝酒,看戲的時候也喝酒,許多人每天都要喝上三四斤,這點酒自然不在話下。
楊淩飲了酒,便向管事頭兒說明了來意,管事頭兒忙向天長公轉述。聽了楊淩的話,老人快掉光了的白眉毛蹙了起來,他捋著長胡子對管事頭說了幾句,管事頭翻譯道:“天長公說,前兩天進山探親的人回來說,確實有你說的這麼幾個人進了山,現在是山裏的瑤王盤乞食的座上客,聽說瑤王還有意要招他入贅呢,想不到他居然是個逃犯”。
楊淩忙道:“是啊,朝廷本來是要動用大軍征剿的,可是我經過這裏,見這裏民風純樸,百姓安樂,天長公老爺子待客熱情,實在不願意讓這裏燃起戰火,山裏的生瑤與世隔絕,居處險峻。也隻有和你們聯係才多一些,天長公老人家德高望重,能否請他老人家派人和山裏的瑤王溝通,交出那個人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