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養正是一個舉人,在南昌素有名望,也被寧王重金招至麾下。成為他的幕僚。三人得知寧王急召,除了**師李自然,其餘兩人全不知道出了什麼事,三個人急急來到寧王書府,寧王一見他們開口便道:“兩位先生,李**師,大事不好了。皇上已經聽到了本王蓄兵謀反的風聲,下了旨意。要拿我進京問罪,如今是鋼刀加頸,你們看這可如何是好?”
“什麼?”李士實大吃一驚:“王爺這消息從哪裏得來?”
“你看,聖旨在此”,寧王把聖旨遞過去,冷笑道:“幸虧**師提醒。本王早有了防備,在京中布有眼線。京郊布有一哨人馬,他們聽說了消息,劫了聖旨用本王所設地健步快騎飛馬送來,否則本王還蒙在鼓裏,待欽差一到,如集三司官員一宣旨,本王就隻能束手待斃了”。
李士實接過聖旨仔細一看,確實是皇帝所頒的旨意,不禁怵然變色,說道:“皇上要拿王爺進京查辦?這分明是緩兵之計,隻要王爺抱著萬一之僥幸隨旨進京,那就是羊入虎口,是打是殺全由不得自已了”。
寧王一捋胡子,哼道:“區區雕蟲小技,本王自然看的出來,兩位先生、**師,你們看本王當如何應對才好?”
劉養正跺腳道:“王爺,如今還能如何應對?隻有反了!”
寧王道:“我們還不曾準備充足,此時造反可有幾分把握?”
李大禮道貌岸然,一身道裝襯得仙風道骨,他一直冷眼旁觀著幾人的反應,此時才微微一笑道:“王爺,您的條件是還沒有充足,可是朝廷呢?朝廷那邊更沒有準備。同韃倭寇、佛郎機、都掌蠻的幾番大戰,耗盡了朝廷的實力,現如今朝廷已是強弩之末,再無一戰之力了,否則何必出此下策,不派兵討伐卻令一隊錦衣衛來拿人?
再說咱們這邊,經過百餘十年的蓄積,寧王府財富如山,足以支撐大量軍隊數年征戰所需地錢糧,咱們兵帳、皮甲、刀槍甚至偷偷弄到的佛郎機炮都已製造出了數十門,可謂兵精糧足。
漳州、汀州以及南贛一帶的苗、佘等族土司也與王
爺結盟了,必要時可以成為得力臂助。王爺兵精糧足,而朝廷卻是外強中幹,如今情勢較之當年‘燕王靖難’,王爺還要有利一些,一旦起兵何愁大事不成?”
他說著,心裏卻如刀割一樣,父親兵敗被殺的消息他已經收到了,彌勒教受到了沉重打擊,不但骨幹信徒被一網打盡,而且朝廷按照這些人的花名冊正在窮搜天下,彌勒教漫說奪取江山,就是要恢複元氣,沒有六七十年的功夫也辦不到了。
如今寧王得不得天下,他都沒有能力從他手中再奪取過來,可是寧王若能成功,彌勒教的實力就可以趁機重新發展起來,那麼在他有生之年,未必就再沒一點機會。如果寧王失敗,那也重創了大明江山,死道友不死貧道,至於寧王死活,那就與他無幹了。
所以他是懷著滿腔仇恨,意欲利用寧王這柄刀,為彌勒教、為父親複仇。
寧王一聽心懷大定,他滿懷希冀地看了看這三位得力臂助,問道:“既然如此,你們有何建議,本王應該如何去做?”
三位智囊各自沉思,開始給寧王出起主意來。
目前趁著朝廷地消息還沒有傳到,先發製人,主動起兵已是不二的選擇。寧王手中掌握著三衛兵馬,再加上紅纓會、鄱陽湖水盜、江西本地地幫會組織,已經安插收買的衛所官兵。至少可以湊起五萬兵馬,如果再計誘刺殺各地軍將,誘迫所屬官兵入夥。當能集中到近八萬兵,這樣地力量足以一戰了。
南昌是一座孤城,勢單力孤,在此立足根本沒有發展的餘地。出路隻有北上直取京師和占領南京先與朝廷劃江而治,進而徐圖天下兩條路,經過一番磋商,李士實總結道:“王爺依屬下看,咱們可以找個借口把江西三司官員、文武大臣們召集起來,然後矯太後詔,以皇帝並非先帝親生的名義起兵。
若有不從者。立斬無赦,奪其印信以驅官兵,如果直接北進京師,一則孤軍深入有些冒險,二則眼看就要進入冬季,與我南軍不利。我們不如先打下陪都,南京自有六部九卿。王爺隻要取了南京,立即就可以登基為帝。同時擁有江南半壁最富饒地地方,江南各府道官員見王爺勢大,附從者必眾,我們就有了與正德一較長短地能力了。”
寧王聽的連連點頭,劉養正又補充道:“南昌是我們地根基,此地可留一兩萬人守城。同時在江西以南,借助苗、■等族土司地勢力。據險而守,設立一道防線,這道防線隻守不攻,隻要能護住咱們的根基,掩護咱們進攻南就成”。
李自然微笑道:“其實南昌城堅固至極,昔年朱文正曾率不足萬人的軍隊堅守此城,與陳友諒六十萬大軍抗衡三個月之久,而如今呢?周圍諸府道將領雖是楊淩親信,但是大明對於兵將控製甚嚴,在朝廷派出欽差招討將軍統一調度軍隊前,他們隻能守衛自已的防地,而不能越省進兵。
江西本地縱有忠於朝廷的官吏,也絕對湊不起一萬兵馬,如何攻打南昌?南昌城堅不可攻,還是征調那些善戰的狼兵助我們攻打南京為好”。
寧王對老家還是很在意的,他積蓄的富可敵國地財富可都在這兒呢,豈容有失?忙搖頭道:“不妥,不妥,劉先生所言甚是,南昌斷不容有失,本王可盡取本部兵馬攻南京,此地隻留五千士卒守城,那些土司的兵馬還是暫守南線為宜”。
李自然聽他肯盡出本部兵馬,便也不再多言。幾人一番商議,然後立即分頭離去。李自然負責調兵遣將、召集三山五嶽的好漢首領議事,準備明日造反。劉養正自去準備兵甲錢糧,準備充作軍餉。李士實回去絞盡腦汁,要寫一篇足抵十萬大軍的討伐檄文出來。
寧王千歲最是繁忙,他一麵命令幾個大管家一齊動手抄寫請貼,以愛妾生日為由,召集南昌城三司各部官員前來飲宴;又要接見三衛親軍的心腹將領麵授機宜,明日在府中暗布伏兵;同時使人把自已的幾個不學無術的郡王兄弟子侄們招來,統一內部意見,準備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殺小正德一個落花流水。
寧王府徹夜燈火不息,朱辰濠要轟轟烈烈地造反了!
如果您覺得《回到明朝當王爺》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