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終得結發(1 / 3)

正德的話又引起一陣哄堂大笑……

新娘子千呼萬喚總算出來了,望眼欲穿的正德皇帝大大地鬆了口氣。

唐一仙身穿大紅襖,下身著一條繡花彩裙,外罩大紅的鳳袍,肩披各種吉祥圖案的霞帔,不堪一握的蠻腰上係著流蘇飄帶,足登繡履,頭戴用明珠、玉石絲墜裝飾綴編而成的鳳冠,在玉兒和雪兒的陪伴下走到了門口。

按規矩,新娘子未到夫家,頭不能見,腳不能沾地,所以她的頭上蓋著紅蓋頭,做為兄長的楊淩得把她背出門去,送上花轎。楊淩背著唐一仙,正德在一邊陪著,高高興興地出現在大門口,河對岸的百姓們轟地一下,都踮起腳尖兒向這裏望過來。

就在這時,隻聽一聲響,爆炸聲密密匝匝的,聽著都有點麻人,鞭炮震介地響了起來,炸的雞飛狗跳。一時間扮作百姓圍觀慶祝的番子們抱著老婆孩子豕突狼奔,楊淩背著唐一仙的勃勃勃英姿頓時消失在一片濃煙之中,什麼都看不見了。

錦衣衛們緊張地撲向大門口,把皇上和貴妃、還有威國公護在中間,一時間濃煙漫、咳嗽連,眼見又闖了禍的劉大棒槌嚇的抱頭鼠竄,溜去找雲兒曲線救國了。雲兒求幼娘,幼娘求國公,這還有點希望,國公爺要是不點頭,大棒槌寧可沿街乞討也不敢再加來了。

過了許久,一臉硝煙的新郎倌兒和楊淩的身影才從煙霧中慢慢呈現出來。

楊淩臉上帶著有點僵的笑容繼續笑著。大喜的日子,他還能什麼?可憐的楊大舅哥強顏歡笑,把蒙著蓋頭咳嗽不止的唐一仙送上轎子。

來的時候麵如敷粉的新郎倌朱厚照,此刻也是一臉笑容,隻是不管怎麼看,玉樹臨風的朱厚照都不見了,大紅馬上就象坐著一個灶王爺。正德皇帝騎著馬,黑著一張臉隨在轎子旁邊,一時間吹吹打打,奔了豹房。

花轎到了豹房,過火盆,抬到大門口,正德先下馬,從侍衛手中接過一張弓來,朝著轎門兒連射三枝沒有頭的紅箭。然後上前掀起轎簾兒,攙下了唐一仙。

豹房的黃門們忙著往鋪向大堂的麻袋片上撒著穀豆。撒穀豆的風俗源於漢代,到了宋代就已成為士庶間流行的習俗,傳是能壓煞,而且穀豆都是多子的植物,也寓意多子多福。至於麻袋片子,是因為袋、代同音,圖個吉利,保證新人能完成傳宗接代的重任。

院子裏一直鋪到大廳的,由麻袋鋪成的“紅地毯著地桌,桌上放著大鬥、尺子、剪子、鏡子、算盤和秤,這就是俗稱的“六證”。意思是可知家裏糧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壞,容顏怎樣,帳目清否,東西輕重等。

至於三媒倒不用操心,禮部鴻臚寺早辦的妥妥當當,楊淩等人陪著一對新人步入大廳,司禮監領太監杜甫在那兒負責司儀,其實皇後進門的時候,也是由司禮監領任司儀的,今雖是依民禮成親,皇上特意把他叫來,也可看出他對唐一仙的重視。

皇上這樣成親,有點近乎胡鬧,太後自然不會自降身份扮成民間的老太太接受兒媳拜見,所以她根本沒來。沒有長輩在場,正德身邊這些近臣內侍倒覺的更加輕鬆,婚禮辦得雖然亂糟糟的,卻很是熱鬧喜慶。

廊下奏樂了,新郎新娘正式拜堂。

音樂一起,楊淩就眉毛一挑,感覺有點抽筋。

手打網,提供最新手打版閱讀

蒼涼激越,一陣殺伐之氣衝霄而起,經由大內的樂師演奏,再輔以各種宮廷樂器,一皇上和唐一仙合譜的《殺邊樂》,奏得是殺氣衝,慷慨激昂。

這樣的音樂,配著這樣的場麵……,楊淩不由摸了摸鼻子,暗暗歎了口氣:“我隻當皇帝已經長大了不到他連自己的婚禮都能折騰成這副樣子”。

可是抬頭看看正德,這位少年子端然立在大廳上,深情地凝視著被人扶過來的唐一仙,滿臉硝煙的臉上呈現出的快樂、滿足,楊淩又不禁釋然:“還有比這音樂更有記念意義的曲子麼?這是兩個人相依相愛、心靈相通的傑作,用在他們的婚禮上又有什麼不合適?我是來自現代的人,怎麼倒比一個古人更呆板起來了?”

楊淩輕輕地笑了,望著正德,出讚賞的笑容:“再邊樂》也沒錯,反正今晚是一個個‘被殺’,這曲子倒也應景兒”。

不著調的大舅哥不懷好意地想。

“一拜地”,頭一回主持這麼隆重的儀式,杜甫有點兒緊張。

“二拜高堂”,正德二人轉向上空置的椅子又拜了拜。

“夫妻對拜!”

喜娘扶著唐一仙,對正德一拜,正德昂然受禮,然後回拜一禮。一仙再拜,正德受禮,再還禮,如是者四。

最新手打版,盡在手打網

楊淩瞧著新鮮,原來真正的拜堂並不是夫妻二人頭碰頭的拜呀,這也對,夫是妻的,哪有同時對拜的道理,又不是桃圓結義。

永福、永淳、湘兒等人都站在一側笑盈盈地看著,永福還不時偷偷瞄一眼楊淩。她今穿的雖比永淳、湘兒素雅一些,也是一襲淺粉色的裙裝,為了給皇兄賀喜,當然不能再穿緇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