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一身幹淨(1 / 3)

一大早,正德皇帝梳洗完畢,又在庭院中練了趟功夫,順手接過邱聚遞來的毛巾擦著脖頸上順下的汗水。邱聚諂笑道:“皇上,您的功夫可是越來越出色了,一柄刀使出來虎虎生威,奴婢在一旁看著心驚肉跳的”。

“嗬嗬,這是朕在外四家軍和邊軍將士們學的,這路刀法是我大明軍中教習士兵所用,常言道月棍年刀一輩子槍,刀雖然不是最難練的,卻比朕以前隨錦衣衛練的劍法難多了。在戰陣之上殺敵,起來還是以刀稱王。”

正德被邱聚一讚,趁機賣弄起來:“刀走黑,力要大,尤其是這單刀。單刀看手,雙刀看走,朕的腕力還是不足呀。你要是看到許泰用刀,尤其是大同府的杜瘋子和荊佛兒,那才是屠神一般的淩厲刀法呢”。

“是是是,皇上虛杯若穀,奴婢佩服。眼瞅著要上朝了,皇上該更衣了”,邱聚根本不懂武功,聽的一頭霧水,怕馬屁拍到馬腳上,一聽正德和他論起刀法來,急忙岔開了話題。

德看看,蒙蒙亮,是該上朝的時候了,今兒想必百官又要大打口水仗了,不過他才不擔心,昨下午見了唐一仙,他已對唐一仙過自已的意思,讓她回去告訴楊淩,今日一早上殿,皇上要親自加封國公,看看那些官員還能怎麼饒舌。

正德得誌意滿地一笑,吩咐道:“去擺鑾駕吧,朕換了朝服便出來”。

他把毛巾丟給邱聚,舉步回房。邱聚在正德背後向門口的黃門打了個手勢,轉身出去了。門開著,正德走進門去,四個侍候更衣的黃門正整理著皇冠、龍袍,同時聊著話兒,似乎沒有注意到皇上進來了。

其中一個黃門道:“聽昨兒皇上早朝,百官要求免去對楊淩楊大人的加封呢。結果又有人反對,朝會一直開到下午都沒個定論,今日早朝百官又得吵起來。”

另一個太監道:什麼好吵的呀。隻要楊大人不願意做這個國公爺,皇上還能勉強他呀,皇上可寵著楊大人呢”。

“你懂個屁!國公爺?世襲公爺和世襲侯爺是差著一檔呢,可楊大人要是作了國公,還能擔任內廠提督、還能督管江南海運、還能在朝中擔任常職麼?現在楊大人多威風呀,當今下除了皇上那就是楊大人了。

這要是當了國公,楊大人才二十歲呀,就得放棄這麼大的權力。他舍的才怪。一個是無權無勢的國公,一個是權傾朝野的大官,同時還有世襲侯爺足以令子孫享用不盡,你選吧,換了你你要哪個?”

我要是能做上禦膳房習大總管的位置就知足了。有好東西吃呀,我哪敢想那麼多呀”。

“我呸,就知道你沒出息?”

“你有出息,那你想做什麼?”

“我呀,我就指望著再熬上三十年。混到敬事房管事差啊……”。

正德心中陡地不舒服起來,楊卿他……真地怎麼在意權柄,想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做當朝第一權臣麼?一絲陰影籠上了他的心頭。

不會的。不會地!正德心裏有點慌,他倒不信楊淩會有什麼謀逆之心,但是楊淩在他心裏。實在是最完美的一個臣子,感情上又如兄弟手足一般。他不願意自已最信賴的人有這樣的私心。人之常情,他願意給,卻不願意你總惦記著。

正德的臉色沉了下來,輕輕一咳,四個黃門扭頭瞧見皇上來了,急忙跪下磕頭,正德不悅地吩咐人著衣整冠,衣袍齊整後舉步出了房門,在眾內宦的陪侍下走向儀仗。

邱聚瞧見他神色,心中暗暗一喜:隻要在皇上心裏種下這顆疑慮的種子,有劉公公和我們日夜陪在皇上身邊的有利條件,就算他們是親兄弟,也會在我們連續不斷地中傷挑撥下,讓皇帝心中這顆疑忌的種子生根芽,越長越大,直至彼此非死不能相容。

嘿嘿!楊淩啊楊淩,放著清閑公爺不當,你非要給自已掘墳,那就別怪我們不仗義了!張文冕不愧是劉公公身邊第一智囊,馬公公的計策經他用補充,埋下這一步,後著就可以層出不窮了,讀書人殺人還真他娘的就憑一張嘴”。

…………………………………………

文武百官畢至,沒有人告假,就是真有人有個頭痛腦熱的,也以輕傷不下火線地大無畏革命精神早早地趕來上朝了。經過昨第一回合的較量,雙方用了一晚時間從法理、政體、官製、祖製等各個方麵做了充份、詳盡的準備工作,準備再做殊死一搏。

尤其是今整樁事件的導火索楊淩就站在金殿上,蟒袍玉帶,衣冠整齊,往那兒一站,雙腳不丁不八,雙目似合非合,那神氣和當初庭筵舌戰群儒時差不多,一些吃過他的虧地人不免暗暗嘀咕。

正德入殿升座,目光與楊淩一碰,他心中些許疑雲頓時煙消雲散。楊淩和其他官員不同之處,就是他看著自已的眼神,哪怕他正在行著三拜九叩大禮,他的眼中也不是那些尋常臣子對於至高無上的皇帝無限的敬畏,那是一種親切、一種關懷,一個不畏權的人怎麼會在意權力,他會貪權專權?

司殿太監已經換了人,畢雲被劉瑾弄到冷宮去掃地了,換上了內官監太監孫彬。這個太監年紀不大,如今才1在內書堂讀過書,做過乾清宮地近侍,後任司禮監寫字,雖然不是劉瑾的親信。不過為人極為老實,而且也很受正德喜歡,所以劉瑾一提。正德便點頭允喏了。

孫彬待百官見駕完畢,各回本位,這才依例唱道:“文武百官,有本早奏,無事退朝”。

楊淩瞧了焦芳一眼,焦芳立即出班道:“啟稟皇上,臣有本奏”。

劉瑾早料到楊淩一派必定拚命推脫,死活不讓楊淩當這個威國公。張彩撣撣官袍,長吸一口氣,正準備和焦芳掐第一架,卻聽焦芳道:“皇上,兵部左侍郎劉宇晉升尚書之後。左侍郎一職一直懸空,臣以為如此要職不可久置無人,應盡快安排相應人選,以補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