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合圍(1 / 1)

隨著一聲炮響,試圖偷襲入城的倭寇被密密匝匝的彈雨掃得七零八落,緊跟著城中喊殺震,早已蓄勢以待的明軍傾巢而出,迅在城門外空曠的場地上布成了密集進攻、完全放棄防守的魚鱗陣。後麵城門一聲合上了,緊接著鐵鏈支悠悠一陣響,吊橋慢慢升了起來。

白重讚居於陣中,凜然大喝道:“奉欽差大臣督撫六省軍務剿倭總督楊淩楊大人命,盡殲前方倭寇!倭寇不盡,城門不開。生死勝負皆在此一戰。楊大人片刻功夫就會領軍回援,將士們,給我衝!”

白重讚**八千人,城中還留下七千兵馬守城。縱然全軍被滅,也足以支撐到楊淩回援。但是如果大軍堅守城池,靜待楊淩趕回來再出兵,盡管可以減少傷亡,利用城牆和大炮更多地殺傷倭寇,可是楊淩回軍時與城中守軍不能盡快合圍,倭寇就有趁機突圍逃走之虞。

而且楊淩使這背城一戰,令白重讚搶先出兵,更主要的目的是激起全軍不畏戰的決心。那裏的軍隊,既沒有絕對穿透板甲的兵器,也沒有能絕對抵禦火銃的盔甲;既沒有必能攻破堅城的大炮,也沒有能夠完全抵禦炮火的防炮要塞。

可以兩軍對壘導致雙方巨大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士氣,此外才是雙方日常訓練的強度和將領的指揮能力。明軍屢戰屢敗,甚至鬧出數千兵被百十個倭寇攆得雞飛狗跳的局麵,並不是武器和武力差距太大,而是軍隊根本沒有鬥誌。

楊淩現在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足夠的軍費去支撐他重新招募士兵,來替代這支已經腐朽的軍隊。就唯有使出狠招,期盼他們能有鳳凰涅磐的表現。

一種結構如果不能從內部打破,又不能用另一種模式替代,那就隻能指望外部的力量來促使它的改變了。

前方的倭寇開始從暗處冒出頭來,明軍後無退路,前有倭兵,經過短暫的驚慌,他們終於明白到:眼下已經沒有可以讓他們逃跑的選擇了,要想活著,就隻有和眼前的倭寇拚命。

楊淩的軍令早已傳回,連坐軍法使士兵之間互相牽製,沒有人敢先露出向兩翼逃命的意向,而且執法隊已經悄然布向兩翼。

魚鱗陣形適於密集攻擊,最大的缺點是隻需少量奇兵自後突襲,就可以將陣形破壞,但是明軍現在後邊是堅固的城牆,根本無需擔心後防。

而且長短、遠近兵器搭配的密集陣形,可以相互拱衛,對於軍心士氣具有穩定作用,短暫的騷動後,魚鱗陣終於穩定下來。在將校的督促下迎向倭寇。先是猶豫地、步伐地行進,隨著倭寇越逼越近,無路可退的明軍終於紅了眼睛,嘶吼咒罵著撲了上去。

恐懼達到極致就會產生瘋狂破壞的**和勇氣,楊淩的心理學總算有了用武之地,極度恐懼的明軍終於爆了,他們呐喊的聲音尖尖的,充滿了恐懼和絕望,但是舉止和動作卻變得比最勇敢的士兵還要瘋狂有殺了眼前這些人,我才能活命!

人的一聲低吟,排布在中軍的箭手較足了兩膀之力,射出了第一排箭矢,從瘋狂前衝的明軍頭網文字閱讀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