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鑊烹河野龜(2 / 3)

楊淩慨然道:“倭人溫和時如處子,殘暴時如野獸,種種表現其實不過是膜拜強權、欺軟怕硬罷了。”

他擲地有聲的話語在肅靜的大廳中不斷回響:“欲感化使之知恩,猶如對牛彈琴,往往使之恃寵而驕,不但不知我朝良苦用心,反而把同朝交好當成一種手段,變本加厲,無所顧忌,一旦惹了事就把睦鄰友好當成一個籌碼討價還價。

所以……臣以為:感化懷仁,不如刑之以威!”

楊守隨沉不住氣道:“大人,按照祖製……”

楊淩接道:“這樣做與祖製並不相違,須知如今兩國即將開放民市,與以住單純朝貢的情形並不相同,今後民間往來頻繁,必然有蠻人惹事生非,亦有我朝子民貪利欺詐,刑律之保障迫在眉睫。

此時無論是我朝臣子,還是來使貢臣,更該為今後民間往來做出表率,否則上行下效,以後必然不可收拾,故此我以為不但要懲治,而且要以重法嚴懲,以儆效尤!”

楊淩雙眉一揚,凜凜然道:“臣請皇上下旨,立即逮捕行凶歹人,交付三法司明正典刑,朝彰顯仁德,卻也不能墮了朝之威。”

“皇上,慈母多敗兒,棍棒出孝子,對一個講不通道理的孩子,就該讓他知道肉痛,以後才會聽話!”

全文字閱讀,盡在打網)

焦芳老奸巨滑,一見楊淩出現,就知道自己的拖字訣暫時用不上了,一切唯大人馬是瞻便是。所以一直沒有明確表明態度,這時聽了楊淩的話立即出班道:“臣附議!”

劉宇等人亦連聲附和,李東陽和楊廷和對視一眼,也不禁為之頷。

正德皇帝四下一看,展眉笑道:“得好!就這麼辦,兵馬司立即逮捕凶手,交付三司會審,將那什麼龜弄上菜市口明正典刑!”

當日下午,五城兵馬司領了聖旨,衝進四夷館將行凶殺人的河野龜四郎抓走,根本不顧大內義勇等人的抗議和阻撓。

大內議勇和細川澄明大怒,正襟危坐等著王華和楊淩出麵解釋,不料枯坐了一下午,連一個禮部堂官也不曾見人派來。

直候到第二日,他們才聽楊淩和王華進了四夷館,二人急忙趕到會賓樓,等了半晌還不見人進來,納悶之下派了懂得漢語的心腹武士前去探看,回報卻大明禮部尚書王華和楊淩將軍正在另一館內會唔朝鮮使臣樸恩熙。

二人滿腹狐疑,茶水喝得沒了色,才見楊淩和王華滿臉笑意,施施然地走了進來。二人麵色不愉地將兩人迎進館去。

分賓主落坐後,大內義勇強抑怒氣,鞠躬施禮道:“兩位大人,在下的家將河野君喝醉了酒,又因言語不通和大明百姓生衝突,以致錯手殺人。在下實在惶恐不安,向兩位大人請罪。”

楊淩皮笑肉不笑地道:“大內先生快快請起,大明律法嚴明,有罪則懲,無罪不罰,大內先生馭下一嚴之過,應向貴國國王請罪。做為來使,我等不便置喙。”

楊淩目光一掃,已將二人不同的神色看在眼中,心中暗暗做著計較。

大內義勇臉上浮起一分喜色,彬彬有禮地歎道:“朝上國果然寬宥仁厚,在下心悅誠服。河野已被五城兵馬司捕走,大人是否按舊例將他交付在下處置。

當然,本來為了對皇帝陛下和大明百姓有個交待,本使應該按

照日本律法對他立即予以嚴懲,不過在大明執行日本法律,未免對皇帝陛下不恭,本使會將帶回國去,向大王請罪後,按律法嚴懲。”

楊淩訝然道:“閣下的家將踩的是大明的土地,殺的是大明的百姓,觸犯的是大明的法律,自然應該按照大明的律法懲治。要帶回日本國懲治,這是什麼道理?”

細川澄明眼中訝色一閃,不禁瞧了大內義勇一眼,大內義勇臉色微變,強笑道:“那麼……大人要如何懲治?”

楊淩輕描淡寫地道:“本官並非刑官,對此不甚了了,不過殺人償命,下如一,我想大概如是吧。”

大內義勇大怒,抗聲道:“楊大人,河野龜四郎是我的家將,他是武士身份,殺死平民是不必償命的。”

王華撫掌道:“大內閣下稍安勿躁,方才楊大人已經過了,他既是在我大明行凶,自然按照大明律法量刑。中土上國,向來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貴國的武士,在我大明難道享有特權麼?”

他嗬嗬一笑道:“昨日大內先生提及貴國商人以往得不到大明律法保護的問題,我們此舉就是在向兩位特使表明我們開放海禁、通商往來的決心:無論彼國我國之人,一視同仁。

貴國來者,一概受大明律法保護,同時也要受大明律法約束。今日河野龜四郎伏誅就法,相信今後敢於違法作亂的人就要有所收斂,對於我們今後的合作實是大為有利。”

楊淩笑吟吟地道:“是呀,我朝皇上仁厚,本來是想對行凶的貴使侍從寬大處理,對他處以腐刑然後配瑪多終生為奴,不過我相信大內先生不願包庇凶手,接受我皇法外施恩,所以才向我皇建議嚴懲。”

閹了做太監,而且還配瑪多為妨?……那是什麼地方,怎麼聽都沒聽過,是墾荒還是放羊?這就是大明皇帝法外施恩?大內義勇聽得心中悶,嘴裏苦。

士可殺不可辱,如果落得如此下場,整個日本國都要跟著蒙羞,那還不如讓他死了幹淨。大內義勇萬萬想不到明朝如今竟這樣強勢。

他咬了咬牙,沉聲威脅道:“我朝永正國王有心與大明慕善交好,可是如今議談未定,先斬了我國來使,恐怕殿下不會欣悅,如果這樣,有關朝貢和合作問題,本使就需要等候國內進一步的消息了。”

楊淩眉開眼笑地道:“如此甚好,本官同時應付諸國,實在是忙不過來,如果貴使需要等上一段時間,我正好先和朝鮮、琉球、呂宋、安南諸國議事,大內先生不必著急,盡管慢慢請示貴國國王的意見。”

細川澄明聽了心中一動,急忙問道:“這個……冒昧地問一下,以上諸國也是因為開海解禁,彼此通商的事情來的麼?”

王華接口笑道:“正是,諸國聞訊,歡騰喜悅。現有使節在京師的,正在了解我朝開海通商的具體策略。

昨日……琉球國王使者進表,由於琉球國國力微,難以保障海運安全,所以請求朝派兵駐琉球海運港口,協助與大明的海運通商。嗬嗬,他們早已不堪海盜侵擾,屢次上表希望朝派兵進駐,現在不過是又多了個理由罷了。”

楊淩也道:“方才朝鮮使節請見,也是希望我朝加派駐兵,共同靖清海疆,以免影響了這大好商機。”

大內義勇和細川澄明聞訊大吃一驚,他們不知大明開海之策也是近兩日才一錘定音。諸國還來及做出反應,心中隻是想:大明水師現在有能力遠征,甚至派兵進駐海外麼?看他們如此篤定的模樣,如果大明水師果真有能力進駐琉球和朝鮮,那麼日本必將優勢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