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白登山下(2 / 3)

真正的談判一向是在局外進行地,等到端上台麵雙方腦會麵時。不過是做做樣子簽署文件罷了,雙方的特使通過得勝口頻繁往來,大明與朵顏三衛的秘密談判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秦漢隋唐時良馬產地河套、祁連、張家口、呼倫貝爾等地。如今隻有張家口、承德一線在大明控製之中,這裏適合養馬,但是由於韃靼時常來劫掠,所以馬政荒廢多年。

馬匹在冷兵器戰爭中有著無可替代地重要作用。騎兵的度和衝擊力是步兵難以比擬地,若雙方實力相當,騎兵一方可不待步兵方結陣完成,在其沒有形成防禦縱深時就把步兵一衝而散。

若步兵一方人多勢眾,騎兵可晝伏夜出反複襲擾,並大踏步後退。拉長步兵方的補給線然後從容斷其糧道,在步兵疲憊不堪糧草斷絕時包圍聚殲,即使步兵防守反擊得勝。騎兵也可隨時遠遁,步兵方根本無法追擊。

所以,步兵對騎兵,隻有勝而敗必全軍覆沒,在平原上簡直難以和騎兵野戰。中原軍隊一般擅車戰,但戰車地衝擊力雖強。遠程奔襲卻易損壞,而且密集的車隊在戰場上難以轉向和掉頭,靈活性遠不如騎兵,隻能用作決戰衝擊和防守中的反衝擊。

如今火器的運用還不能完全取代冷兵器,楊淩估計內廠的新式火槍取得最完美的效果、大批量生產、裝備軍隊並訓練士卒熟練使用,至少也得五年時間,這些事急是急不來地,就算現在馬上出現最現代化的兵器。光是訓練教官、然後再訓練軍隊沒個一年半載也根本不可能。

同時在沒有大量先進、輕便的火炮裝備軍隊之前,在沒有現代運輸設備出現以前,對北方民族作戰,尤其是主動進攻,馬匹有著決定性作用,楊淩深知這一點,所以大明一方地談判焦點就集中在這一項上。

朵顏三衛能拿出手的除了毛皮主要就是戰馬,這倒不必擔心他們有所側重,但朵顏使者提出三衛富者不過十之一二,貫民占了七八,大明方應多出口些米麵鹽茶等物,減少瓷器、綾羅等奢侈品。

楊淩應允,並趁機提出大明可以出口糧米、食鹽甚至部分銅錢和鐵器和硫黃、焰硝,但是大明一方要購買馬駒,由朵顏三衛派人教授養馬,並開放三衛的部分牧場。

通過貿易獲得馬匹之類的軍用物資,較之漢族地區放牧拳生更為便利,而且花費實際上更少,在朵顏三衛的地盤劃定幾個區域養馬,可以用來培養優秀的漢族牧民,等到一旦將朵顏三衛取而代之,馬匹供應不致生問題,朵顏三衛禁不住明廷給予地優渥條件,最終也予以答應。

出口的硫黃和焰硝數量有限,而且屬於一次性消耗品,蒙人既沒有多少相應的火器,也沒有最優良的配比方子,少量出口軍械既顯示了大明一方的誠意,實際上也把朵顏三衛的軍事展部分操控在明廷手中,這些方麵的問題隻有朵顏三衛攤子鋪開才會一一暴露出來,他們現在自然難以現其中弊病。

雙才就進口駝絨、貉皮、人參、馬匹,出口鏵鏟,耕牛、種子,米鹽、布匹、鐵鍋等物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均達成了雙方滿意的結果,最後就開始討論互開馬市地地點。

這一次,明廷十分慷慨,除了永樂年間設立的開原南關,開原東關、廣寧衛三個馬市,又增投撫順、白土廠、寬甸、河五個關口,開市時間設為常市,由明廷派兵駐紮,評定物價、收稅治商。

一協談判事宜皆以洽談議定,已是七之後了。此時火篩一部仍在關外騷擾,但攻勢愈來愈弱,已經毫無戰意,伯顏大軍自平順一帶北返,卻未與火篩部彙合,似有就此偃旗熄鼓返回大漠之意。

明日就是大明子會見朵顏三衛,親口訂下攻守盟約的日子。雖然關外的韃子沒有什麼異動,楊一清仍如臨大敵,親自鎮守得勝堡,並命令山西沿線二百多處關隘、烽燧、衛所全麵戒備,重兵雲集。王守仁親率兩位遊擊將軍守在關外,機動作戰,監視火篩部的行動。

太原衛張寅地兩萬兵馬做為備軍。固守在山陰縣廣武堡,隨時候命。杜人國鎮守大同城,許泰領七千騎兵伏於大同城內,一俟白登山報警。立即飛馬馳援。

白登山上建了迎客亭、會盟大帳,白登山四麵山坡下隱藏了七十門毒火炮。

這些毒火炮可以射開花彈,可以射霰彈,一炮射出百餘枚鐵子,射程不遠,但射時大子彈齊飛出去。轟聲如雷,殺傷力及輻射範圍都很大,特別適用於野戰轟擊對方密集的作戰隊形。有效地抑製其瘋狂的攻勢。

伯顏地大軍仍在長城以外,有數萬大軍阻擋,楊一清親自坐陣。楊淩倒不擔心他們會攻進來,隻是彌勒教神通廣大,竟能在北京城集中兩百名悍匪夜襲高老莊,楊淩可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糾集數千狂熱的教徒奇襲白登山。因此在四野土地中埋設了五百枚機地雷,事先都做了暗計,一旦使用不上,還得原樣取出,免得開春誤傷百姓。